摘要:雨后清晨,薄雾氤氲。重庆市铜梁区大庙镇的黑鸡养殖基地内,技术员们正密切关注着监控情况——屏幕上,羽翼油亮的黑鸡在栏内昂首迈步,偶尔发出清脆的啼鸣,一侧的采食时间、舍内温度等数据实时跳动。与此同时,金汇能新材料公司的厂房已亮起灯光,技术团队正专注调试新一批生产线
雨后清晨,薄雾氤氲。重庆市铜梁区大庙镇的黑鸡养殖基地内,技术员们正密切关注着监控情况——屏幕上,羽翼油亮的黑鸡在栏内昂首迈步,偶尔发出清脆的啼鸣,一侧的采食时间、舍内温度等数据实时跳动。与此同时,金汇能新材料公司的厂房已亮起灯光,技术团队正专注调试新一批生产线。这家外来企业扎根大庙的第三年,厂区外新铺的柏油路已和热闹的场镇主干道连为一体。
从桑枝到菌菇,从散养黑鸡到现代化厂房,从泥泞路到新街区,大庙镇正以本土资源为根、优渥环境为引,让农业的底气、工业的锐气在乡野间交融,奏响“以产兴城”的鲜活乐章。
大庙场镇鸟瞰图。陈刚摄
本地资源“破茧”
厚植产业沃土
大庙镇的产业觉醒,始于盘活“源头水”。原本沉睡的资源,在政企与农户的合力下“破茧”,生长出带着泥土气息的产业新芽。
走进东森村鑫鑫农业的恒温菌棚,光线骤然变暗,裹挟着潮气的凉意扑面而来。“00后”退伍军人肖洒举着手电筒,俯身检视菌包的状态。2022年,肖洒结束军旅生涯回乡,在大庙镇政府动员下,与家人一起踏上创业路。考察市场后,他们把目光投向老家桑园里随处可见的桑枝。在大庙,蓬勃发展的桑蚕产业常年伴随着海量桑枝,在过去,这些桑枝往往化作灶膛柴火,或干脆弃置田间,不仅浪费资源还易引发环境问题。
“桑枝纤维丰富,是培育食用菌的天然养料。”肖洒的想法很快得到支撑——镇政府牵线西南大学,共创桑枝高值利用科技小院,专家团队一周两次手把手指导菌包配方与培育方法,让桑枝“变废为宝”有了技术底气。目前,桑枝高值利用科技小院已纳入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支持建设范围,培育出全桑枝食用菌品种20余个。
如今,鑫鑫农业已建成近万平方米车间,配套桑枝粉碎生产线、冻库及标准化接种室、栽培室,桑枝食用菌产业一年为肖洒一家增收超50万元。菌棚更为周边农户提供了灵活就业岗位,不少附近的农户通过“打零工”月增收超3000元。
铜梁黑鸡大庙镇规模养殖园区则唤醒了大庙这片沃土的另一潜力。“大庙镇的山地气候养出的黑鸡肉质紧实,早有散户养殖的基础,但一直不成气候。”重庆特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松介绍道,“我们推出‘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为合作农户免费提供鸡苗、防疫技术与养殖标准,待黑鸡达到出栏条件后,农户可选择统一回收销售,散户‘养得好、卖不掉’的困境被逐步破解。”
今年1—8月,大庙镇出栏黑鸡20余万羽。据大庙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周莉介绍,铜梁黑鸡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且已签订供货订单,预计年出栏优质黑鸡可达35万羽。“今年我们争取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资金1300万元用于建设二期双层棚舍。”周莉介绍,该项目拟于2025年10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实现年出栏优质黑鸡100万羽,年产值达6000万元。
铜梁黑鸡鸡苗免费发放。白家亮摄
优渥环境“筑巢”
汇聚“他山”动能
若说本土资源是大庙产业的“底气”,优渥环境便是引聚外部动能的“磁石”。重庆金汇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落户,是这份环境引力的生动注脚。
“择址大庙,不仅是看中这里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更是被政府服务的温度与力度所打动。从项目审批、用地保障到人才引进,政府都为我们提供了帮扶,但从不随意干预企业运营,留足了自主空间。”金汇能集团总工程师吴泽轶的感慨,藏着大庙镇优化营商环境的密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边界感里,是镇政府实打实的支撑。2025年,大庙镇帮助企业退税1140万元,兑现各类补贴37.5万元,7家企业在镇政府协助下获得5000万元贷款。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里悄然成形的“人才磁场”。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金汇能曾忧虑人才难留,最终却在这座小镇的活力与包容中破局。“这里政策包容度高、生活成本合理、产业有奔头,我们公司很多本科生、硕士生都愿意在此扎根。”吴泽轶表示,不少主城及周边的年轻人,正是冲着这份“务实底色”而来。
位于大庙镇工业园区的重庆金汇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大庙镇供图
单个企业的成长,是区域环境的缩影。这种“把企业事当自己事”的态度,已融入大庙镇营商环境建设的日常。镇里建立“投诉即办、限时反馈”机制,企业遇到难题,一个电话就有回应。2025年1—8月,他们走访企业48家,解决用地、用工等实际问题29个,助推5个项目提前投产。这份用心带来了产业集聚的“滚雪球”效应,如今,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增至6家,科技型企业达17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亿元,同比增长77%。
“企业安心跑市场、搞创新,我们全力清路障、赋能量。”大庙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刘丽娜这样形容自己的角色。从企业“择木而栖”到人才“为爱停留”,大庙镇用诚意引动“他山石”,让四方动能在此汇流成工业崛起的洪流。
业兴带动“蝶变”
绘就民生新景
当本土农业的“底气”与外来工业的“锐气”在大庙交融,一二三产的聚合之力正顺着街巷肌理蔓延,将“以产兴城”的蓝图绘成可触可感的民生实景。
在聚合为民服务社,展示厅摆放着本地农特产品,农机棚里,各类农机有序摆放。“我们与龙瓖公司合作,整合土地、技术等资源,提供从耕种到销售的全流程服务,范围覆盖4区17镇,去年总收入突破215万元。”负责人肖桂伦介绍。农户周有碧正在包装今年的新大米,笑容朴实:“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按月领工资,还能照顾家中老小。”这样的就业岗位,全镇新增超过5000个。
春末夏初时节,桑葚渐红,大庙镇迎来了第四届“相丝大庙·如此葚好”桑葚采摘节,游客纷至沓来,现场笑语不断。活动期间共销售鲜桑葚180余吨,桑葚干、桑葚酒等产品5万余份,不仅带来了超500万元的旅游收入,更让大庙的农特产品走出深山、声名远扬。
集市上,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开着直播,线上订单应接不暇;镇口的京联超市里,购物篮装满了本地产的桑葚制品和有机蔬菜……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1亿元的数字,正化作小镇街巷间流淌的活力。
桑葚采摘节开幕式。唐彬摄
从大棚到厂房,从街巷到餐桌,产业的枝叶正悄悄撑起民生的荫凉。曾经凌乱陈旧的老街,如今白墙黛瓦、路宽街净;曾经杂乱闲置的边角地,变身凤鸣小憩园等7个“口袋公园”;智慧农贸中心拔地而起,85公里农村联网公路向前铺展,新建的6个停车场、750个停车位整齐划一……这些温暖的“小确幸”,连接起日新月异的镇容镇貌与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盘活源头水,引动他山石,乡野焕新颜。大庙镇党委书记陶方昆介绍,下一步,大庙镇将继续深化“强镇带村”改革,进一步做强产业、优化环境、富裕百姓。“以产兴城、以城带乡,这就是我们大庙镇的镇兴关键词!”
来源:光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