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机器人炒菜,京东要开1万家门店?刘强东这次真的不信邪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0 12:01 1

摘要:京东打算启动七鲜小厨,找人出菜谱,自己来开店干运营,打算三年砸百亿,在全国开出1万家机器人炒菜馆。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再次出现在聚光灯下,在直播间里,亲手炒起了家乡菜“黄狗猪头肉”。

穿着七鲜小厨的围裙,站在灶台前的刘强东吸引了超过百万观众。

刘强东炒菜的目的并不复杂,他是为了给京东旗下的餐饮新品牌“七鲜小厨”打广告。

京东打算启动七鲜小厨,找人出菜谱,自己来开店干运营,打算三年砸百亿,在全国开出1万家机器人炒菜馆。

中国餐饮早就在“预制菜”上吵翻了:商家看中省钱省事,靠它提效率;消费者却嫌没锅气、不新鲜,对那些料理包外卖越来越不买账。

七鲜小厨试图在这场撕裂中找出一条中间路线——由机器人来“现炒”,在终端门店完成最关键的一步,保留锅气,提升效率,同时实现标准化。

京东向橡鹿科技投资2亿元,并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橡鹿专注于炒菜机器人的研发,其设备被用于七鲜小厨的核心炒菜流程中。

这些机器人能做到的事情,远比想象中复杂。

这些机器人不光能炒菜,还挺“讲究”:温度误差控制在1%以内,调料下得准到1克,翻炒力度还会根据食材纹理和含水量自动调整,每次出锅都稳稳当当,不走样。

一台入门级炒菜机器人3万元,干半年就能回本;而请个熟练厨师月薪起码5000块,还得管培训、请假、情绪管理,机器人这笔账,算着真香。

除了机器人,七鲜小厨还有两个关键卖点:“透明厨房”和“线上监督”

所有门店都采用落地玻璃橱窗设计,路人可以清晰看到炒菜流程。厨房内还设有摄像头,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渠道实时查看后厨卫生与操作流程。

这种设计本质上回应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真实现炒”的担忧。

七鲜小厨背后其实是京东用冷链大数据织的大网:中央厨房切好菜、冷链送上门,外卖只是前端引流,真正目的是把买菜、做菜、送菜全流程一网打尽。

京东提出“10亿元悬赏菜谱”的策略,每道入选菜谱保底百万分成,销量分成不设上限

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晰:创意来自大众,执行交给机器,标准化由系统保障。

炒菜机器人手稳但没灵感,七鲜小厨就让人来“出主意”、机器来“照着做”,把人类的创意和机器的稳定性打包进一个锅里,既有烟火气也有工业范儿。

在预制菜充满争议的当下,京东的七鲜小厨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径。

用机器人在终端完成最关键的一步:

它保留了“锅气”的过程,同时将其他“消费者不关心的环节”——洗菜、切菜、称重、调配——全部前置到中央厨房。

这一模式满足了消费者对“现炒”和“锅气”的期待,同时守住效率和成本。

刘强东第一次做餐饮,是在大学时代,结果赔得血本无归。

2025年,他再次杀回这个行业,带着多年积累的供应链能力、数据能力和资本,再次试图重构中国餐饮。

七鲜小厨是一次对传统餐饮的“重建”。

它试图证明:锅气可以被量化,现炒可以被标准化,消费者的信任可以用透明与效率赢回。

刘强东敢赌,我们敢看,结果如何,值得长期观察。

来源:内科医生小红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