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派出所民辅警必备“技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0 11:25 1

摘要:在黔西南公安的基层派出所,民警辅警们藏着一身“真本领”,他们办得了棘手的案、劝得住争吵的“火”,也能为群众找回遗失物、解燃眉忧,更凭着“活地图”“熟人库”般的本事,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这些技能不是天生练就,而是在一次次处警、一件件小事里磨出来的“真功夫”。

在黔西南公安的基层派出所,民警辅警们藏着一身“真本领”,他们办得了棘手的案、劝得住争吵的“火”,也能为群众找回遗失物、解燃眉忧,更凭着“活地图”“熟人库”般的本事,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这些技能不是天生练就,而是在一次次处警、一件件小事里磨出来的“真功夫”。

“破得了案,护得住民生”

对群众来说,再小的财物损失,都是心头的“大事”;对基层民警辅警而言,每一起“小案”都连着民生,再小也不能含糊。

图 | 快速抓捕嫌疑人(晴隆公安供图)

“今早我发现车怎么都启动不了,下来看才发现电瓶没了……”近日,晴隆县公安局莲城派出所接到货车司机易先生报警,称其停在莲城街道国际商贸城附近空地的货车电瓶被盗。

接报后,民警迅速赶往现场开展勘查取证工作。勘查时发现,除易先生的车辆外,周边还有4辆货车的电瓶被盗,且作案手法一致,民警初步判断系同一嫌疑人作案。

莲城派出所当即启动快侦快破机制,全力投入案件攻坚,一边调取周边商铺、路口视频资源逐帧排查,一边到现场走访居民商户收集信息。

经细致排查,民警很快锁定男子李某具有作案嫌疑,并掌握其作案后逃窜至贵阳市的线索。为及时挽损,民辅警即刻驱车赶赴贵阳,于当日15时许在花溪区将李某抓获。经讯问,李某对深夜盗窃5辆货车共10个电瓶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没想到警察破案这么快,当天就抓到人了!”得知电瓶已被追回,易先生不断感叹道。

“劝得了架,消得了火”

家长里短的纠纷、邻里间的摩擦,看似事小,若不及时化解,很容易积成“大疙瘩”。册亨县公安局双江派出所辅警黄继贤,就是化解这类矛盾的“能手”。

图 | 黄继贤调解矛盾纠纷(册亨公安供图)

此前,辖区群众唐女士在百口乡承包了一片山地种植经济林,种树、除草、施肥,都要雇请工人来做,雇佣双方难免产生磕磕绊绊。每当矛盾纠纷发生,唐女士总是请求黄继贤调解处理。

一次,唐女士雇了一帮工人对未成活的树苗进行补种,合同规定,需全部补种完毕才能结账,但“包工头”未能履行合同责任,仅仅完成了小一部分就停止了补种。

“按合同写的,得全部补完我才能发工资!”“这活我们已经干了,没有干活不给钱的道理!”双方就工钱问题发生争执。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避免矛盾激化升级,黄继贤同双江派出所民警及时到场处置。

“都先冷静,咱们有事坐下来慢慢说,吵架解决不了问题……”黄继贤与民警先稳住双方“火气”,再分头了解双方诉求,在调解上从不“和稀泥”,而且仔细倾听双方的想法,待其冷静下来后,再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劝说,唐女士与工人双方愿意自行协商合同约定的相关事宜,矛盾也就此成功化解。

“辛苦你这么多次,每次你都是饭不吃一口、烟不抽一支,有时候还自己贴钱渡船来帮我调解矛盾。”工程结束后,唐女士特意送了一面锦旗到黄继贤手中,表示感谢。

“找得到物,解得了忧”

“寻人找物”是派出所警情里的高频项。对群众而言,丢失的物品,不仅是财物,更连着生计与安心。在兴仁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民辅警深知每一起求助背后都事关群众的牵挂,因此始终以“快响应、细排查”的态度,用细致服务化解群众急忧。

图 | 为群众找回遗失手机(兴仁公安供图)

“她的意思是,她刚才发现手机不见了,希望警察同志帮忙寻找。”8月19日,城南派出所真武山警务室接到一起特殊求助,聋哑人黄女士通过朋友翻译,向民警表示报警事由。

民警了解得知,黄女士当天与朋友骑车外出,因裙子没有口袋,便将手机放在电瓶车车槽内,后面发现手机遗失,便想着报警求助。

民警立即根据其提供的信息沿路开展寻找,通过排查公共场所视频发现,两人骑车行经六村秧寨村一颠簸路段时,手机从车槽内抖出,后被一路过男子捡到。民警迅速联系对方,沟通后帮黄女士取回手机,她用手语连连道谢。

几天后,马先生也是急匆匆地找到派出所求助,称其饲养的耕牛凌晨走失,损失或超万元。民警到场排除被盗可能后,一边沿走失方向寻找,一边调取沿途视频追踪,仅1小时就找到了耕牛并送还。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派出所上演,每一次“失而复得”的背后,都藏着民辅警们全力以赴的寻找,因为他们知道,“失物找回来的不只是物品,更是群众的安心。”

“记得住路,熟得了人”

社区里哪条路通、哪家有隐患、哪家有独居老人?这些“琐碎”的信息,兴义市公安局向阳派出所社区辅警国兴兵心里门儿清。

图 | 国兴兵在辖区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兴义公安供图)

“3楼的刘师傅退休在家,子女在外面打工,我们时不时要来看下他;这栋4楼是新搬来的小两口,有时会在楼下给电动车充电,要经常提醒他们注意用电安全……”国兴兵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如数家珍,商铺消防隐患、居民矛盾苗头,他都一一记在心上。

老城区的街巷错综复杂,流动人口较多,国兴兵记不住繁杂的电子表格,却把社区房屋布局和人员情况清晰的刻在脑中,这靠的不是好记性,而是他扎根社区,每日接近两万步数的足迹见证。

“走访多了,群众看着我们脸熟,自然也愿意和我们交谈。”国兴兵说,不久前,社区收到一起推送的家庭矛盾纠纷线索,国兴兵与社区民警立即上门了解情况。

“说出来我也不怕你们笑了,他经常喝酒,回来还要找我吵架,这日子过不下去了!”刚进门,女子便哭着求助。缓和情绪、了解诉求、分析问题……国兴兵与民警当场做起调解工作,一个多小时后,男人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夫妻二人达成和解。

之后几天,国兴兵还多次上门回访,叮嘱男方少喝酒、多体谅家人。慢慢的,这户人家的矛盾少了,女子再见到国兴兵时,笑着说:“多亏你们,他现在喝酒少了,也不跟我吵了。”

在黔西南,像国兴兵这样的社区民辅警还有很多。他们用脚步走遍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用真心化解一户户的矛盾,不是“活地图”,却是群众心里最“靠谱”的人。

来源:黔西南公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