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会销老板的反思日记,从发鸡蛋到验功效,我们到底输在哪?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10:56 1

摘要:沈阳李总的一个店关了快两个月了,路过他店的时候,玻璃门上那张 “转让” 红纸边角被风吹得卷起来,像耷拉着的嘴角。他指着那个店说“你看,就这个店,去年这时候,发 200 斤鸡蛋能拉 30 个人办卡;今年呢?鸡蛋发出去 ,都是领完礼品就拉黑的。”

沈阳李总的一个店关了快两个月了,路过他店的时候,玻璃门上那张 “转让” 红纸边角被风吹得卷起来,像耷拉着的嘴角。他指着那个店说“你看,就这个店,去年这时候,发 200 斤鸡蛋能拉 30 个人办卡;今年呢?鸡蛋发出去 ,都是领完礼品就拉黑的。”

这不是李总一个人的难。我这俩月跑遍东北、河南、湖南,每个市场都能看到店面贴转让的,以前排长队领羊奶的社区店,现在货架上落满灰;河南张总,写字楼里的私域直播团队,工位上还留着 “月入 10 万” 的招商海报,人却早散了。

但是,转头看国家数据,健康产业都破 20 万亿了,银发经济还在涨。为啥咱这些 “老保健品人”,倒活成了局外人?

第一,我们把老人当 “流量”,老人把我们当 “骗子”

长春张总做会销 15 年,最风光的时候,一场会能卖 50 万的磁疗床。现在她的店缩成了 10 平米的小门面,每天早上六点就去菜市场发传单,“以前老人见了我就喊‘张老师’,现在看到传单就摆手:‘姑娘,我不要,你别骗我了’。”

咱行业人都懂,“发鸡蛋引流” 不是原罪,原罪是 “引流之后只想着骗一次”。以前信息不透明,咱说 “这床能治腰间盘突出”,老人就信;现在呢?老人的儿女在网上一搜,成分、成本、检测报告全出来了。郑州有个王总更惨,直播间说 “这保健品能降血压”,被人录屏举报,罚了 12 万,店直接封了。

前天在汝阳看到一幕:一个老人拿着保健品问店员:“这东西真能帮我睡好觉吗?我儿子说你们是骗钱的。” 店员支支吾吾说不出话,老人叹了口气,把东西放下走了。咱以前总觉得老人 “好忽悠”,现在才明白,老人不是傻,是以前没得选;现在他们有了 “百度”,有了 “儿女把关”,咱那套 “口头承诺”,早不管用了。

第二,换个包装就叫 “新品”,消费者早看穿了

长沙王总做羊奶代理,今年因为新国标的问题,换了三个品牌的包装,都叫 “升级款”,其实里面的东西……。他跟我抱怨:“不是不想上新,是真没的可上!市面上 80% 的保健品,成分都一样,无非换个瓶子、改个名字。上次进了批‘益生菌新品’,摆货架上俩月,就卖出去 3 盒,还是熟人照顾生意。”

这就是咱行业的通病:以前靠 “信息差” 赚暴利,现在信息透明了,咱还在玩 “换汤不换药” 的套路。大连海参张总,以前成本 800 块的海参能卖 8000 块,现在直播间里同行互相扒成本,价格战打到 1000 块都没人要。他跟我说:“以前觉得‘上新’就是换包装,现在才知道,没真东西,换 100 个包装也没用。”

更要命的是 “留人难”。李总以前的老客户,现在都去社区医院旁边的健康管理店了 —— 人家店里有免费测血压的仪器,有医生坐诊,推荐的保健品都带着检测报告。李总说:“人家卖的是‘放心’,我卖的是‘忽悠’,客户能不跑吗?”

第三,不是靠嘴说,是靠 “让老人真看见”

杭州陈总以前也是做会销的,去年他的店却活下来了,还开了两家分店。我去他店里看,没见着发鸡蛋的,倒有不少老人排队等 AI 体检。一个大伯把手放在仪器上,两分钟后屏幕上跳出经络数据,陈总指着数据说:“大伯,您这脊柱有点问题,我给您推荐的这款钙片,含的氨糖能护关节,您吃一个月再来测,数据肯定有变化。”

陈总的秘诀,就是把 “看不见的功效” 变成 “能看见的数据”。他砍掉了 80% 的礼品预算,买了两台 AI 体检仪,直播间里不喊 “买一送三”,而是直播老人的体检数据变化:“这位阿姨吃了我们的鱼油,三个月后血脂从 5.2 降到了 4.1,报告在这,大家可以看。” 现在他的复购率能到 58%,比以前高了三倍。

我还见过淄博的 “睦邻万家” 项目,他们把保健品店和社区医疗站合作,老人先去测血糖、血压,医生给建议,主播再根据建议推荐产品。有个老人说:“以前买保健品是‘瞎买’,现在是‘医生让我买’,心里踏实。” 咱以前总觉得 “科技” 是大公司的事,其实对咱小老板来说,一台体检仪、一份检测报告,就是最好的 “科技”—— 它能让老人相信,咱卖的不是 “保健品”,是 “能帮到他的东西”。

第四,不是赚快钱,是 “陪老人过日子”

李总关店后,去陈总的店里帮忙。有天他跟我说:“以前我觉得卖保健品是‘赚老人的钱’,现在才明白,是帮老人‘花对钱’。” 有个老人吃了三个月的钙片,腰不疼了,特意给陈总送了袋自家种的苹果,李总说:“那一刻我才觉得,这行做着踏实。”

咱保健品行业不是没未来,是 “赚快钱” 的未来没了。现在的老人要的不是 “免费鸡蛋”,是 “你真的关心我”;不是 “包治百病” 的承诺,是 “我能看见效果”。就像雀巢做的老人奶粉,专门做了 “降胆固醇” 的临床验证,直播间里直接放医院的报告,销量照样涨。

我想起沈阳李总搬东西那天,他说:“要是早两年明白,不搞那些忽悠人的套路,把钱花在真东西上,店也不至于关。” 其实咱行业人都该醒醒:以前靠 “忽悠” 能活,是因为市场没选择;现在市场大了,选择多了,咱只有把 “卖货思维” 换成 “陪老人过日子的思维”,把 “发鸡蛋” 的钱花在 “帮老人验功效” 上,才能活下去。

最后给大家说个事:陈总最近在筹备 “健康档案”,每个老人来店里,都给建一份档案,记录体检数据、用药情况、饮食偏好。他说:“我不是要赚他们一辈子的钱,是想陪他们把身体养好。” 或许这就是咱行业的新活法 —— 不是做 “一锤子买卖”,是做 “老人的健康朋友”。

闭店潮不可怕,可怕的是咱还抱着 “老套路” 不放。20 万亿的健康市场就在那,能不能分到一杯羹,就看咱能不能放下 “赚快钱” 的心思,真真正正为老人做点事。毕竟,老人的信任,才是咱最值钱的 “保健品”。

来源:睿宸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