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商标困局、宗馥莉的破局选择、与钟睒睒的赛点较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0 10:01 1

摘要:2026年,“娃小宗”将正式上线。这是娃哈哈内部发出的官方通知,在商标使用权悬而未决、法律风险难以规避的背景下,公司不得不另起炉灶。而主导这一切的,是宗庆后的独女、娃哈哈的“正牌继承人”宗馥莉。

宗馥莉放弃“娃哈哈”?不如说,她在做一场不得不做的选择。

2026年,“娃小宗”将正式上线。这是娃哈哈内部发出的官方通知,在商标使用权悬而未决、法律风险难以规避的背景下,公司不得不另起炉灶。而主导这一切的,是宗庆后的独女、娃哈哈的“正牌继承人”宗馥莉。

从“宗总辞职”到“娃小宗出世”,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饮料公主”,正用一连串雷厉风行的操作,试图在家族纷争和市场夹击之间,杀出一条血路。

宗馥莉决定用新品牌“娃小宗”,并非突发奇想,而是被现实所逼。

宗庆后去世后,娃哈哈股权结构暴露出巨大隐患。公司第一大股东是杭州上城区国资背景的文商旅控股,持股46%;宗馥莉只持有29.4%;剩下的24.6%,归职工持股会所有。这意味着,宗馥莉即便是“接班人”,也无法单方面决定“娃哈哈”商标的使用。

根据《界面新闻》披露,任何一方若想合法使用“娃哈哈”品牌,必须获得全体股东一致同意。这种结构一旦遇到意见不合,商标就成了“悬在空中”的资产。为了规避可能爆发的法律战,宗馥莉最终选择用“娃小宗”替代。

但问题是,娃哈哈这个老品牌可不是随便能弃用的。GYBrand数据显示,娃哈哈品牌估值高达912亿元。这是三十多年积累下的国民认知,是靠王力宏一首《爱你等于爱自己》唱进几代人心里的品牌情感。

要放弃这样的资产,换成一个从零起步的“娃小宗”,无论从情感还是商业角度,都像是一场豪赌。

这不是宗馥莉第一次试图摆脱娃哈哈的“影子”。

其实,早在宗庆后在世时,宗馥莉就已在独立操盘“宏胜系”,并通过海外架构持有宏胜100%股权。近年来,娃哈哈旗下多家公司悄然注销或更名为宏胜旗下企业。比如,虎林娃哈哈饮料公司悄然变成了“虎林市宏胜饮料有限公司”。

8月,宗馥莉接受《财经》采访时坦言:“‘定海神针’就是坚持做自己。”这位曾公开表示“我不想只做宗庆后的女儿”的掌门人,正在用行动切割与娃哈哈的绑定。

“娃小宗”就是她的下一步。

她深知,继续卡在“娃哈哈”商标纠纷里,只会让宏胜绑死在家族内斗和国资博弈中。而另起炉灶,至少能让自己重新掌握主动权。

这也解释了她为何在2025年推动清退年销售额低于300万元的小经销商——她在为“娃小宗”清场、建新体系。可惜,经销商信心并不高,毕竟品牌认知一朝打散,重建谈何容易。

宗馥莉“单飞”的底气,来自她对自己产品和市场判断的信心。但现实并不乐观。

娃哈哈品牌,确实在走下坡路。虽然靠AD钙奶、营养快线等情怀产品还能吸引一部分消费者,但年轻人并不买账。她曾打造的KellyOne品牌早已淡出市场,“饮料界的优衣库”未能如愿。

反观“对家”农夫山泉,宗庆后去世引发的“钟睒睒被网暴”风波,虽一度让农夫股价跳水,但最终靠产品线稳住了盘。从东方树叶到尖叫,从苏打水到果汁,农夫几乎拿下了饮料柜的半壁江山。

根据宇博智业的数据,2022年中国瓶装水市场份额中,农夫山泉占26.5%,娃哈哈仅为9.9%,排在第四。

宗馥莉想用“娃小宗”打破僵局,除了内部整合,还要面对外部激烈竞争。冷柜之战,比的不是情怀,是动销能力;品牌之战,比的不是姓宗还是姓钟,而是谁能持续出爆款。

她当然明白这一点。今年8月,西安宏胜新基地获批,总投资10亿元,规划生产茶饮、果汁、含乳饮料等。这意味着,她已经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娃哈哈身上,而是要靠“娃小宗+宏胜”的组合,走出一条新路。

宗馥莉并不是“抛弃”娃哈哈,她是在“被迫自救”。

在股权与商标的迷宫中,她选择了断腕求生,赌一把“娃小宗”的未来。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品牌更迭,而是一位“饮料继承人”在夹缝中求生的缩影。她清楚,靠情怀活不成一个新品牌;她更清楚,光靠出身,也撑不起一个帝国的未来。

至于“娃小宗”是不是昙花一现,要看市场认不认;宗馥莉是不是能破局,还要看她能不能走出“宗庆后的影子”。

这场商业与家族交织的剧本,才刚刚开始。

来源:老闫侃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