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告知书是9月8日出具的,上面写着警方已经对“柴怼怼”,也就是柴某前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案子立案侦查,他和妻子肖某都被刑事拘留了。
2025年9月,有消费者在网红“柴怼怼”直播间买过玉石后,收到了一份来自浙江平阳县公安局的立案告知书。
告知书是9月8日出具的,上面写着警方已经对“柴怼怼”,也就是柴某前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案子立案侦查,他和妻子肖某都被刑事拘留了。
说起来也挺讽刺,2025年4月的时候,“柴怼怼”还在网上炮轰知名超市胖东来,说人家卖的玉石质量有问题。
可最后查出来,真正把差东西当好东西卖的,正是他自己,据红星新闻报道,他直播间里卖近4万元的12件玉石饰品,警方鉴定后,总金额才3509元。
不光是这12件,已经鉴定的三十多件玉石产品,估价大多在30元到500元之间,其中15件还被查出是“染色和田玉”,根本不是真的好玉。
老实讲,用这么低的成本卖这么高的价格,确实有点坑消费者,其实在柴怼怼之前,直播圈里卖假货、夸大宣传的事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2025年,“反诈老陈”就举报过一个直播间,说他们卖的“五星茅台”是假的,后来查证确实是假冒产品。
还有演员谢孟伟,大家可能更熟他的网名“嘎子哥”,2020年他直播卖茅台、五粮液,最后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定是贴牌假酒。
到了2024年央视“3·15”晚会,还曝光过某知名电商直播间的梅菜扣肉,用劣质的槽头肉代替了五花肉。
就连宣传也有水分,2025年8月,“反诈老陈”还质疑过嘎子哥直播间一款卖699元的酷派手机是假货。
后来酷派官方说手机是正品,可问题出在宣传上,嘎子哥说这是“新品”,但实际上手机用的芯片是几年前发布的,大概率是厂商的库存货。
酷派官方直播间里,同款产品的上市时间写的是2021年5月,而且现在市场上用同款芯片的其他手机,也就卖两百多元。
本来想觉得主播推荐的“新品”能值这个价,可后来发现,这根本就是拿旧款当新款卖,多少有点误导人。
直播电商这些年发展得确实快,从2019年到2024年,市场规模从不足5000亿元涨到了5.86万亿元,翻了十多倍,已经成了电商主流渠道。
但就像二十多年前传统电商刚起来那阵儿一样,现在的直播电商也挤满了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更是常见。
如此看来,行业长得快是好事,但要是没跟上管理,很容易出乱子,面对这些问题,监管部门也没闲着。
2025年全国人大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就说,有些主播故意炒作搞虚假营销,带来的假冒伪劣产品问题很突出,消费者反映强烈,监管部门会加大执法力度,严打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维护公平竞争,提升网售产品质量。
他还提到2025年要出台直播电商监管办法,建长效监管机制,到了2025年6月,《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发布了,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这份意见稿写得很细,把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直播间经营者、MCN机构,甚至直播数字人该尽的义务都规定好了。
不过目前征求意见已经结束,正式的监管办法还没出来。
可能有人会问,没专门的办法,是不是就管不了直播电商了?其实不是,其他商业销售方式能用的监管法规,直播电商一样能用。
比如刑法里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商品生产者、销售者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销售金额大的话,就会触犯这条法规,“柴怼怼”夫妇就是因为这个被刑事立案的。
民事方面也有规定,卖假冒伪劣产品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得退货、赔偿。
普通商品要赔3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要赔10倍,这些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里都写得很清楚,直播带货也得遵守。
要是假冒了别人的品牌,还得承担侵犯商标权的责任,比如明星直播卖假茅台,侵犯了茅台的商标权,茅台公司就可以索赔。
行政责任上,要是销售金额没到犯罪门槛,市场监管部门也能行政处罚,比如罚款、责令停业整顿,严重的还会吊销营业执照。
要是直播里虚假宣传、夸大商品性能,甚至违法宣传食品保健品的医疗功效,也都得受处罚,监管部门不光有法可依,还在用技术提高监管效率。
2025年6月,无锡市市场监管局上线了AI直播营销监测系统,用视频拆条、光学字符识别、自动语音识别这些技术,能把直播内容“秒级拆解”,还能和区块链存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链互认。
截至当时,这个系统已经监测了3942小时直播,区块链存证262次,线索固证率达到100%,以前“发现难、取证难、处置慢”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了不少。
除了监管部门,直播电商平台也得负起责任,无锡的“锡网云监”系统就采用了“巡逻兵+哨兵”模式,对直播间智能分级监测,发现违规就转成重点监测,还能切片存证,比传统录像节省90%的存储空间。
有些平台已经在做正面例子了,比如京东京喜自营,搞了“探厂溯源”直播,带着消费者去生产一线看。
2025年7到8月,他们做的户外、水具、母婴专场直播,现场测试产品性能、展示生产流程,带动户外类订单环比涨了20多倍,水具品类涨了超22倍。
很显然,这种透明化的经营方式,既能让消费者放心,又能提高销量,比搞虚假宣传、卖假货靠谱多了。
2025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还开了专项整治直播电商突出问题的部署推进会,要求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规范行业乱象。
说实话,直播电商要想长久发展,光靠监管部门不行,平台得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入驻审核和动态监测;主播和MCN机构也得自律,别总想着靠坑蒙拐骗做“一锤子买卖”,“柴怼怼”“东北雨姐”这些人的经历,都是实实在在的教训。
毫无疑问,直播电商给消费市场添了不少活力,也方便了大家购物,但假冒伪劣、虚假宣传这些问题,要是不解决,早晚会拖垮整个行业。
现在监管体系在慢慢完善,从现有法律到即将出台的专项办法,从人工监管到AI技术赋能,都在朝着规范的方向走。
平台的创新实践也证明,只要走正道,直播电商完全能实现商业价值和消费者信任的双赢,未来,只有监管部门、平台、经营者各自做好该做的事,一起发力,才能把直播电商的生态建好。
等假冒伪劣被遏制住,虚假宣传没了生存空间,消费者才能真正放心在直播间购物,直播电商也才能突破信任瓶颈,不仅规模能继续扩大,美誉度也能提上来,走得更稳、更远。
来源:史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