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澜之家赴港上市,能否打破国内低谷?海外市场能成救命稻草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10:02 1

摘要:今年,随着港股市场持续升温,“A+H”双地上市成了不少A股头部企业的新玩法。海澜之家也顺势宣布,将在香港联交所发行H股,开启港股上市新征程。公司明确表态,这次冲刺港股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要加速全球化布局,让品牌更国际范儿。

今年,随着港股市场持续升温,“A+H”双地上市成了不少A股头部企业的新玩法。海澜之家也顺势宣布,将在香港联交所发行H股,开启港股上市新征程。公司明确表态,这次冲刺港股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要加速全球化布局,让品牌更国际范儿。

对外界来说,海澜之家这一动作并不突兀。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已有11家A股公司今年完成了港股二次上市。整个港股市场上,“A+H”双上市企业已达161家,超过50家公司还在排队。单单9月,就有海澜之家、罗博特科、利欧股份等宣布要在港交所发行H股。

港股市场对内地优质企业的热情有目共睹,背后是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的双向助推。证监会不仅多次鼓励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还不断优化境外上市审批流程,降低门槛,提高效率。2025年前8个月,港交所新股融资总额已达1345亿港元,同比增长近6倍,“A+H”企业贡献了70%的融资额。海澜之家正是踩准了这波“出海”风口。

海澜之家早在2017年就把目光放到了海外,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设了第一家海外门店。如今,海外市场已成公司业务布局的重要一极。今年上半年,海澜之家海外门店数量达到111家,较去年底新增10家,主营业务收入2.06亿元,同比增幅达到27.42%。公司还计划今年下半年进军中亚、中东、非洲,并在悉尼开出澳洲首店。

表面上看,这份成绩单很亮眼。公司也明确强调,针对海外市场,会根据不同地区调整产品设计、优化产品组合,配合简约国际化的店铺风格,提升海外消费者体验。拓展核心商圈、合作本地达人等举措,都是为了增强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或许有人会说,海外市场大有可为,海澜之家正迎来转型新机遇。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越来越多中国服装品牌出海,海外市场的竞争正在加剧。蜜雪冰城、泡泡玛特等消费品牌在港股市场备受追捧,给了更多企业信心,但能否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还需时间验证。

海澜之家此番布局海外,核心原因还是国内市场增长乏力。2025年上半年,海澜之家实现营业收入115.66亿元,同比增长1.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亿元,同比下滑3.42%。主品牌“海澜之家”系列营收83.95亿元,同比下降5.86%,创下近三年同期新低。门店总数也从2023年中报的6006家降至5723家,两年间关闭了283家门店。

有观点认为,国内服装行业竞争激烈,海澜之家成绩虽不亮眼,但依然保持一定优势。公司也提出,要以“精布局、高品质、强体验”为主攻方向,通过数字化工具和优质商场提升竞争力,同时拓展年轻男装、女装、婴童等新品类,试图冲破“男人的衣柜”固有形象。

2020年,海澜之家董事长由周建平交棒给其子周立宸,标志着公司进入新一轮“二代接班人”时代。股权结构也随之调整,周建平、周立宸、周晏齐三人的股权比例从52%、3.9%、5%变为28%、27%、5.9%。新一代掌舵人能否带领海澜之家走出低谷,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在H&M、优衣库、ZARA等国际品牌以及本土新兴品牌的夹击下,海澜之家靠港股上市和海外扩张,真的能改写国内市场的颓势吗?从另一个角度看,港股上市和海外布局确实为公司带来了资本和市场的双重机遇,但要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考验的绝不仅仅是资本运作,更是产品、品牌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比拼。

面对国内市场持续承压、品牌老化、产品创新不足等挑战,海澜之家选择了“出海”这条看似宽广的新道路。但放眼全球,任何市场的竞争都不会轻松。

或许,海外业务短期内能带来一定增量,但能否成为真正的“救命稻草”,还需时间和市场的检验。在新的全球化竞争格局下,海澜之家能否突破自我、实现高质量增长,值得持续关注。

来源:素年文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