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09:38 1

摘要: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为了扭转战局,在黑龙江哈尔滨开展细菌战研究,以百姓为实验对象进行人体实验的暴行。记者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在南京,由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首任部队长石井四郎筹建的“荣”字第1644部队,是

南报网讯(记者 杜莹) 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为了扭转战局,在黑龙江哈尔滨开展细菌战研究,以百姓为实验对象进行人体实验的暴行。记者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在南京,由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首任部队长石井四郎筹建的“荣”字第1644部队,是一支与731部队同样的细菌战“恶魔部队”。

1939年4月,石井四郎来到南京,筹建1644部队本部,并兼任首任部队长,本部设于原南京中央医院旧址,对外伪装成负责水源净化和传染病防治的机构,实则是与731部队并列的细菌战核心单位,主要从事致命细菌研究、人体实验及实战部署。据1644部队留守名簿记载,该部队总人数规模超过2700人。

长期关注1644部队相关研究的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吕晶指出,该部队成立初期深受731部队的影响,带有鲜明的“石井基因”,继任及骨干军医与技术人员多数抽调自哈尔滨的731部队,所使用的实验设备、研究的菌株菌种与实验方法也基本沿袭731部队。

1644部队与日军华中派遣军密切协同,曾多次参与实施细菌战。在1940年的宁波、1941年的常德以及1942年的浙赣战役期间,该部队与731部队协同作战,使用跳蚤及受污染的水源和食物等手段传播病菌,造成大规模平民死亡。该部队还致力于病媒昆虫武器化研究,大规模培育跳蚤、蚊子等媒介生物,用于传播鼠疫等疾病。其危害不仅限于战时死亡,还留下了战后长期的流行病隐患和社会创伤。

曾目睹南京九华山细菌工厂的老人顾明义、徐世春回忆:“工厂围墙不高,里面有许多木板铁皮简易房子,养有马匹,大门开在南面,里面有一座焚尸炉,常有恶臭味冒出。”徐世春当年腿上曾莫名其妙生疮,一到春天即发胀流脓,导致他的腿伤拖延多年未愈,虽最终痊愈却留下了疤痕。其弟亦患同疾,因无钱医治不幸死亡。

1945年日本投降后,1644部队迅速解体,并系统性销毁了大量档案与实验数据。然而,南京九华山细菌工厂遗址的考古发现、出土的多人遗骸、幸存者与参与者证言以及战后审判资料,共同揭示了其反人类的战争罪行。

记者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近年来,关于侵华日军细菌战的历史研究取得重要进展,1644部队的细菌实验受害者遗骸和手术剪刀、部队证章、历史照片等均已入藏该馆。今年6月,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后人竹上胜利将1644部队留守名簿等史料捐赠给该馆,为研究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提供了新的证据,也激励更多人去追寻历史真相,捍卫历史尊严。

市民陈洁毓观看电影《731》后内心久久无法平静,随后在网上查阅了大量关于侵华日军细菌战的历史资料,还准备近期与朋友再次观看这部电影,“勿忘国耻、铭记苦难!罪恶不应被时间掩埋,真相值得被全世界知晓。”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