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朋友们,咱们身边是不是总有这么一种人?大事小事他都知道,张家长李家短,他聊得比谁都起劲。你刚跟他说了个秘密,转头半个公司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你了。这种人,说好听点是“消息灵通”,说难听点,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朋友们,咱们身边是不是总有这么一种人?大事小事他都知道,张家长李家短,他聊得比谁都起劲。你刚跟他说了个秘密,转头半个公司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你了。这种人,说好听点是“消息灵通”,说难听点,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古人常说“祸从口出”,这话真不是随便说说的。年轻时总觉得是老掉牙的说教,经历得多了才发现,这四个字里藏着的是真真切切的人生智慧。言语的刀子,最是伤人于无形,而它最终回旋过来,伤的还是自己。
我们单位以前有个王哥,人其实不坏,就是嘴巴太快,快得脑子都跟不上。他总觉得,掌握别人的“黑料”和秘密,是自己有能耐、有人脉的表现。办公室里谁跟谁有点小暧昧,谁家孩子考试没考好,谁私下里抱怨了领导一句,他总能第一时间知道,然后添油加醋地当成谈资,在茶水间里绘声绘色地广播。
起初,大家还觉得他这人挺“有趣”,能带来不少八卦。可时间一长,风向就变了。有一次,公司有个晋升名额,年轻同事小李是热门人选。王哥不知从哪儿听来的风言风语,说小李是靠着和某个高层是远房亲戚的关系才被提名的。这话一传十,十传百,传得有鼻子有眼。
结果呢?小李那段时间过得特别压抑,同事们看他的眼神都怪怪的,背地里指指点点。他一个勤勤恳恳的小伙子,所有的努力都被一句闲话给抹杀了。最后虽然还是晋升了,但心里那个疙瘩,估计一辈子都解不开了。而王哥呢?领导后来知道了这事,虽然没明说,但好几个重要的项目都没让他参与,觉得他这人嘴不严,不靠谱。你看,你以为你在说别人的故事,其实是在毁自己的前程。
真正让王哥栽了个大跟头的,是他最好的哥们儿老张的事。老张那阵子家里出了点事,儿子叛逆期,闹得很凶,两口子焦头烂额。老张只跟王哥一个人倾诉过,指望他出出主意。结果王哥转身就在酒局上,为了显示自己和老张关系铁,把这事当成“兄弟的烦恼”给抖落出去了,还添了些“孩子可能在外面学坏了”的猜测。
这下可好,话传回到老张老婆耳朵里,直接炸了。人家两口子本来就因为孩子的事心力交瘁,这下又多了个“被全天下看笑话”的耻辱感。老张直接找上门,指着王哥的鼻子骂:“我把你当兄弟,你把我的伤疤当勋章?”两人几十年的交情,就这么一拍两散。
从那以后,王哥就像变了个人,整天沉默寡言。大家也都有意无意地躲着他。他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同事的信任,那种孤立无援的滋味,比什么都难受。
真正点醒他的,是小区里一个不起眼的老保安。那大爷六十多岁,平时总是在默默地扫地、修剪花草,见谁都乐呵呵的,但话不多。小区里的人都挺尊敬他。有天王哥心情烦闷,一个人在楼下抽烟,大爷扫地扫到他跟前,停下来笑呵呵地问:“有心事啊?”
王哥一肚子苦水,就跟大爷念叨起来,说自己如何好心办坏事,如何管不住嘴。大爷没讲什么大道理,只是慢悠悠地说:“年轻人,嘴巴是用来吃饭,更是用来积福的。你往外说一句好话,就给自己存一分福气;往外倒一句垃圾,就给自己招一分晦气。管住嘴,其实是管住那颗躁动不安、总想在别人身上找存在感的心。 心安了,嘴就稳了,福气自然就来了。”
这几句朴实无华的话,像锤子一样敲在王哥心上。他突然明白了,自己那些所谓的“消息灵通”,不过是内心空虚的表现,企图通过窥探和传播别人的隐私来获得一点点可怜的关注。而那个扫地的大爷,看似平凡,却因为从不说是非,活得安宁又受人尊敬,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扫地僧”吗?
从那以后,王哥真的变了。他不再打听八卦,不再背后论人长短。别人聊天,他就安静地听着,微笑。别人问他意见,他只说些与人为善的场面话。起初大家还不习惯,后来慢慢发现,沉默的王哥,反而让人觉得更可靠、更值得交往了。他开始把精力放在工作和家庭上,业务能力提升了,跟家人的关系也融洽了。过了两年,他不仅重新获得了老张的原谅,还在单位里得到了一个迟来的重用。
人这一生,求什么?不过是平安顺遂,福寿绵长。我们总以为要向外求,去拜佛,去烧香,去算命。其实,真正的福田,就在我们自己身上。你的嘴,就是你的风水。 能管住嘴,不造口业,不拿别人的痛苦当自己的谈资,不把刻薄当成有趣,这本身就是一种极深的修行和善良。
闭嘴,有时是一种慈悲;说好话,永远是一种智慧。当你能掌控自己的言语时,你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福气和长寿,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而这一切,就从管住我们的嘴开始。
#善待自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来源:砚边慢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