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日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0 03:41 3

摘要:坦白讲,我在育婴方面完全是“小白”。三十年前带女儿的经验早已淡忘,即便记得也已过时——过去用尿布,现在用尿不湿;过去女儿喝的是含过量三聚氰胺的奶粉,如今外孙女喝的是美赞臣水奶和奶粉;过去总怕孩子冻着使劲捂,现在则说哺乳期孩子火气旺不宜多穿,类似差异不胜枚举。

最近几天,找我讨论日记的人日渐增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关注日记写法,另一类则围绕内容讨教育婴经验。

坦白讲,我在育婴方面完全是“小白”。三十年前带女儿的经验早已淡忘,即便记得也已过时——过去用尿布,现在用尿不湿;过去女儿喝的是含过量三聚氰胺的奶粉,如今外孙女喝的是美赞臣水奶和奶粉;过去总怕孩子冻着使劲捂,现在则说哺乳期孩子火气旺不宜多穿,类似差异不胜枚举。

在育婴这件事上,我完全听女儿的安排。女儿对她的女儿比我们当年对她上心十倍百倍,凡事都会先上网查询、向朋友咨询,最后还会找家庭医生确认。

我虽偶有想法,但不会直接表达。我会和当地有育婴经验的长辈交流,若觉得某些做法值得借鉴,就把对话截图发给女儿。女儿通情达理,只要认为做法可取,就会主动调整自己的方式,所以我们父女在育婴上观点高度一致。不过,我觉得美国的家庭医生体制值得中国借鉴,但体制话题复杂,便不再多谈。

关于日记写作,其实小学和初中老师都教过。此前我提到鲁迅和托尔斯泰的日记,二者都较规范:鲁迅的日记多是生活流水账,托尔斯泰的日记虽也侧重生活记录,却会触及灵魂与思想。

还有一类日记突破了传统框架,比如《卡夫卡日记:1910-1923》,收录了卡夫卡这期间的私人笔记,几乎没有生活流水,更多是早期精神世界、文学萌芽的展现——包含未完成的故事片段、梦境呓语、对自我存在的拷问,既是个人记录,也是文学创作的试验场,还预示了他日后作品中关于异化、父权压迫等主题。有友人读完认为,这类日记是灵魂在异化世界的挣扎印记,也是自我剖析的出口;还有朋友表示,它揭示了写作是与自我和世界不断谈判的痛苦过程。若给我的日记分类,大概和卡夫卡的同属非传统日记。

再说说外孙女,今天给她讲了李绅的两首《悯农》。据说李绅本写了三首,第三首被小人李逢吉呈给皇上并诬陷其写反诗,可皇上不仅没怪罪,还夸奖李绅并为其升官。由此我想到,中国体制内“英雄遭磨难,老实人不吃亏,小人常得志”是千年不变的规律。有人觉得“老实人吃亏”,其实是没想明白——体制内老实人平庸却不吃亏,吃亏的是英雄,真正获益的多是小人。也有人用“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自我安慰,这不过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胜利法,也正因如此,中国文人普遍缺乏反思体制、重构文化的勇气,只能期盼明君,李绅便是侥幸遇到了明君。

如今我和外孙女的合作越来越默契、愉快,可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暗自神伤——再过一个月,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到她。

来源:扁嘴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