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学军:“老者”朱厚泽晚年的东张西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7 07:28 2

摘要:全学军,贵州贵阳人。1970年贵阳21中学,1972年贵阳市文工团,1980年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毕业后留校从事党务工作,先后任校团委副书记、音乐学院书记、校党委统战部长等职。现已退休。

作者:全学军

作者简历

全学军,贵州贵阳人。1970年贵阳21中学,1972年贵阳市文工团,1980年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毕业后留校从事党务工作,先后任校团委副书记、音乐学院书记、校党委统战部长等职。现已退休。

原题

一声“老者” 无尽思念

作者:全学军

昨夜贵阳市强对流天气,狂风大作,四处发出呜呜的响声,电闪雷鸣地动山摇,冰雹噼里啪啦打在窗户上……这极少有的气候,忽地让我想起了十五年前公爹离世的那个夜晚也是这样的天象。

时间过得好快,下个月九号,就是公爹他老人家离开我们整整十五周年的忌日。之前一直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想来想去无从下笔。学中文的思维总是有些任性发散,不愿意写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昨夜大风一刮,冥冥之中像是提醒我不要忘了这个日子 。

一时间,往事滚滚而来,细细琢磨,竟然都是那些温馨小事,没有哀伤也不沉重,就像普通人家的普通事,但温暖心田,这温暖让思念无声而绵长……

贵州贵阳人习惯称呼父亲叫“老者”,称母亲叫“老妈”,就像川渝人称呼父亲母亲叫“妈老汉”一样。贵阳方言“老者”这个称呼相当有内涵,特别是对自己的父亲,是一种亲切自然到超越规范的表达方式。先生和姑子们常常按贵阳习惯称呼公爹“老者”,开始我还不习惯,久而久之也就跟着他们学了。即便现在写文章,思来想去,也还是觉得称呼“老者”最亲切最真实。

老者朱厚泽(1931年1月~2010年5月9日)

01

凤凰山——叶落归根

2010年老者去世以后,老妈安排作为长子的先生负责安葬事宜。

老者临终留下遗愿“回贵阳”。随后的一年,我跟随先生和亲朋好友专程考察了贵阳市内几个公墓,最后选定凤凰山绿色生态公墓。

凤凰山公墓规划面积820亩,森林覆盖率90%。在原有的苍松翠柏之间,利用空地建成公墓。这里实行自由选地原则,不像有的公墓分了等级,什么人进什么园。先生说,这样的环境符合老者喜爱大自然且融入老百姓之中的想法。

经历了大概一年的时间,从一片荒坡建成了现有的墓地模样,凤凰山公墓老总漆云庆把这一片取名为“静园”,并特意寻到一块巨大的山石作为墓地的景观石,老者的墓地叫“静园一号”。现在静园已扩大数倍,各种奇石林立,众多逝者安息其中,是凤凰山最有生态代表性园区之一。

凤凰山静园原貌

静园景观石

静园一号墓碑

02

我眼中的“老者”

转眼间,老者已经离开我们十五年了,哀伤已化为那些曾经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回忆,浸透着对老者无尽的思念……

记得2006年那个春节,老者带领一家子去玉渊潭公园溜达玩雪,玉渊潭公园离万寿路家很近人也少,是老者经常去的地方。一路走着,老者除了给我们介绍园中各种植物名称和习性,还时不时滑着雪地、捏着雪球与我们打雪仗,在草地上翻滚,那旺盛的精力、无拘的状态,比先生还像年轻人。

玉渊潭公园老者扔雪球

后来又随老者去了位于昌平的野长城脚下。在北京我去过八达岭长城,逶迤雄壮且人山人海,而这个野长城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苍凉孤寂似乎遗世独立,怀古幽思给人无尽遐想。这时老者早已迷上了摄影,(2006年5月,中国摄影出版社还为老者出版了摄影集,老者自己取名为《东张西望》)。在野长城脚下一农家院子里,老者给我和先生拍下了这张照片。

我与先生在昌平长城脚下

《东张西望》封面照片

有一年去三亚,我们坐游艇去了蜈支洲岛,这次老者带着单反相机,我则拿一个巴掌大的迷你索尼傻瓜相机,先生负责陪同老妈,我就跟着老者“东张西望”,老者拍哪里,我也拍哪里,架不住水平相差太大,那一次我的照片没有一张成功的,倒是老者给我们拍了不少好照片。

跟随老者学摄影

跟随老者学摄影

老者有一副好嗓子,记性相当好。我在大学开设朗诵公选课,高尔基的《海燕》是必选作品,教了三十年,朗诵千万次,我仍然不能脱稿背诵。有一次在北京家里,我拿着教材在客厅朗诵《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的飞翔”……

忽然一个音色淳厚中气十足的声音从身后响起:“一会儿翅膀碰着海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云霄,它叫喊着,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欢乐”……!回头一看,原来老者正从书房出来,一边走一边声情并茂高声朗诵。《海燕》全文不短,老者全凭记忆一气呵成,我们不禁鼓掌喝彩:太厉害啦!

印象深刻的还属老者的歌声。

那次北京亲戚聚会,有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陈贻鑫姑父与声乐教授龚琪姑母二重唱,有中央广播电视台的笪远怀姑父朗诵,有在德国留学回来的表妹姜咏及表妹夫的美声演唱,众多专业人士面前,我也被小姑子推出来硬着头皮唱了一首《樱花》……

最后老者独唱一首苏联歌曲,雄壮的进行曲速度,类似《共青团员之歌》那种节奏,老者唱得气息稳定,节奏鲜明,高音通透,中音扎实,妥妥的抒情大号男高音!

事后我调侃先生,说你咋没遗传到老者这么好的嗓音条件呢?老者的音色淳厚音量宽大气息饱满,是那种正宗大号抒情男高音,演唱雄壮的歌曲有很强的表现力。

老者朗诵高尔基的名篇《海燕》

老者唱歌的照片

03

“老者”是我校知名校友

早在解放前,老者就在贵阳花溪清华中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清华中学毕业以后考入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历史系读书。(国立贵阳师范学院成立于1941年,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师范学院也是我的母校。老者后来给我们说过为什么读师院的原因:一是不收学费,二是吃饭免费,三是师院地点离市中心不远,便于开展活动。

老者在贵州工作时,到学校看望过老同事,从北京回贵阳也到学校参观考察,对母校的发展非常关注。他去世时,是母校第一个发出报道和唁电。

老者在贵州师大

老者一直是学校的知名校友。前不久学校新校区校史馆为知名校友塑了一批雕像,我和先生专程去看了,发现这尊雕塑不仅形似也神似,于是我们通过校史馆馆长找到了这位雕塑家的电话。先生与他通了电话后了解到,这是一个腼腆的不善言辞的年轻人,他告诉我们,创作老者这尊雕塑,是看了许多照片也包括生平介绍,琢磨了很长时间做出来的。先生觉得他是个人才,就把他推荐给了贵州省雕塑院院长李刚,不料小伙子并不积极,他说他不善搞关系,只想踏踏实实做雕塑。

现今,老者的塑像在校史馆静静地立着,我有机会去新校区,总会去看一看。感觉老者最终回到家乡贵阳,安息在凤凰山公墓,在母校有一尊年轻人创作的雕像。真好,就像上天早有安排,老者永远在普通人中间!

校史馆内的雕像

2025年4月12日

来源:玉宇清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