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实上,今年以来,宣布以及启动“A+H”上市的企业,也不止海澜之家一家,已经行成一股潮流。从海澜之家给出的赴港上市原因来看,基本上也与其他“A+H”股上市的企业大同小异:出于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同时打造多元化资本运作平
作者:何光
编辑:马克
素有“男人的衣柜”之称的海澜之家,最近宣布要赴港股IPO,寻求“A+H”上市。
事实上,今年以来,宣布以及启动“A+H”上市的企业,也不止海澜之家一家,已经行成一股潮流。从海澜之家给出的赴港上市原因来看,基本上也与其他“A+H”股上市的企业大同小异:出于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同时打造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进一步增强公司资本实力,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据海澜之家表示,截至今年6 月,公司海外门店已达111家,覆盖东南亚、中东及非洲市场,其中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的四种门店类型均已实现盈利。今年下半年,公司还计划进军中亚、中东、非洲市场,并在悉尼开设澳大利亚首店,延续 “本土化 + 高性价比”的扩张模式。出海的战略,搭配港股上市,看起来是一组“黄金搭档”。
这家从粗纺业务起步,已经历经近30多年发展历史的老牌企业,确实曾有过其辉煌的时刻。2013年借壳上市以后发展强劲,到2019年时以219.7 亿元营收、32亿元归母净利润睥睨天下,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男装一哥”。
但发展的瓶颈也就此出现,到2024年,公司营收209.57亿元,归母净利润21.59亿元,也通通不及当时的巅峰时刻。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15.66亿元,同比增长1.73%;但净利润为15.8亿元,同比下滑3.42%,略增收,不增利。
已经年过花甲的老董事长周建平,早早为公司物色好了接班人选,早在2020年就将公司的管理权杖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周立宸。这位1988年出生的清华金融系高材生,一度被外界寄语厚望,但目前从公司业绩来看,接班之后像是是坐了过山车,起伏不定,蹉跎多年,尚不如接班之前。
早年的发展中,海澜之家不参与上游设计,还可以通过“可退货”的采购模式将商品滞销风险转移给供应商,获得了快速扩张。但相比于后来的快时尚品牌的上新频率,海澜之家的款式越来越老化,从“男人的衣柜”到现在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变成“中老年人的标配”。以至于尝尝在网上刷到:你有多久已经没有走进海澜之家。
年轻化,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都是应有之义。毕竟,只有抓住年轻人,才能抓住未来。为了贴近年轻人,海澜之家花费了大量的广告支出,签周杰伦当代言人,合作年轻艺人,联名暴雪娱乐等IP,2024年其销售费用达到48.41亿元,相比2020年已经翻倍,但从网络口碑来看,其品牌形象尚未出现明显扭转。
墙里开花,也许墙外香。海澜之家将目光瞄准了海外,从最新财报来看,今年上半年,其在海外市场门店已有111家,海外主营业务收入约 2.06 亿元,同比增长 27.42%。在宣传中,其扬帆出海,俨然开辟了增长新纪元。这次港股IPO,也将为海外布局提供更大的助力。
目前,海澜之家的海外扩张以东东南亚市场为重心。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可忽视。
相比于在国内的声名远播,海澜之家在海外建立品牌认知与定位还需要一个过程。国内的“轻资产加盟”也难以在海外复制,海澜之家在海外走的是纯直营模式,这样最直接面临的就是资金和运营成本的压力。
从财报来看,2024年海澜之家的存货金额同比大增28.38%至119.87亿元;存货周转天数较上一年年增加48天至330天。大量的库存积压,既占用大量资金,又可能面临存货跌价风险,还会侵蚀掉公司利润。
事实上,砍掉加盟,做直营,也是海澜之家近年来的重要经营思路。截至今年上半年,海澜之家门店总数达7209家,其中直营门店2099家,占公司门店总数的比例提升至29.12%;加盟店及其他门店5110家,占公司门店总数的比例降至70.88%。
这背后最直接的原因,是直营店的毛利率更高,2025年中报显示,高出20%左右。做直营店,相当于把原来加盟商赚的钱,也能装到自己口袋里。理论上来讲,直营店开得越多,海澜之家的盈利能力应该是越强。
但现实却不是这样,2019年底时,海澜之家有门店5598家,直营门店占比还较低;2024年底时,海澜之家有门店已经有7178家,直营门店突破25%。但不管从营收,还是净利润,2024年却都不如2019年。之所以能维持在差不多的水平,也是靠着1500多家新增门店来实现的,也即是说单店的营收和盈利水平是在持续下降的,业绩的增长是靠门店数量增长来维持的。
值得一提的是,海澜之家一直有高分红的习惯,这一点也非常吸引投资者。同花顺数据显示,海澜之家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达214.04 亿元,分红融资比高达 157.55%,2022年至2023年的分红占净利润的比例都在90%以上。钱进了股东的口袋,与股东共享发展成果,当然不能说不好。
现在海澜之家狠抓直营店,固然便于统一管理,保证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和品牌形象的统一。过去几年,通过持续提升毛利率更高的直营店的比重,海澜之家也堪堪维持住了业绩没有下滑太多。但未来继续开直营店,在单店盈利能力下滑的背景下,轻资产变成重资产,房租、水电、人工等一系列成本与日俱增,叠加越来越慢的库存周转侵蚀利润,其盈利能力能否提升,还要再打上一个问号。至少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增收不增利。在盈利能力难以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高分红还能持续多久,还有待后续观察。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新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