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工厂里和PLC、变频器这些“铁疙瘩”打了半辈子交道。我一直觉得,我们搞自动化的(OT),和办公室里搞IT的,是两个世界的人。直到上周,经理让我去学一个叫“Docker”的新技术,我的世界观被彻底颠覆了。
在工厂里和PLC、变频器这些“铁疙瘩”打了半辈子交道。我一直觉得,我们搞自动化的(OT),和办公室里搞IT的,是两个世界的人。直到上周,经理让我去学一个叫“Docker”的新技术,我的世界观被彻底颠覆了。
【我的第一课】看PLC工程师老王,如何玩转边缘计算网关新花样
“拦路虎”:一个听不懂IT“鸟语”的OT工程师
事情是这样的,厂里新上了一批设备,需要把数据传到云上。IT部门的小李买回来一个叫“鲁邦通工业边缘计算网关”的黑盒子,然后跑来跟我说:“王工,这个网关很开放,咱们可以在上面自己写程序跑!” 我一听就头大:“小李啊,我就会写梯形图,你跟我说Python、Linux、Docker这些‘鸟语’,我听不懂啊!” 小李笑着说:“王工,没那么复杂,我带你玩一把,保证你一个下午就学会!”
第一步:我的“Hello World”——一个简单的读数程序
我有个最简单的需求:读取一台老设备的Modbus温度数据。以前,我得用PLC写好几行逻辑块。 小李说:“王工,咱们用Python写,你看,就这几行。” 他在电脑上敲了几行代码,我虽然看不太懂,但大概明白是连接设备、读取数据、打印出来的意思。
Python
# 一个简单的Python读数脚本import minimalmodbus instrument = minimalmodbus.Instrument('/dev/ttyS1', 1) temperature = instrument.read_register(100, 1) print(f"当前温度是: {temperature} 度")
第二步:打包我的“App”——神奇的Docker
接下来就是最神奇的一步。小李说:“我们现在要把你这个程序,打包成一个标准的‘App’,这样就能随便安装了。” 这个过程,就叫“Docker打包”。 我看着他新建了一个叫Dockerfile的文件,在里面写了几行“咒语”,然后在黑窗口里敲了一个命令。 几分钟后,他说:“王工,你看,你的第一个边缘App,已经打包好了!”
我突然明白了,Docker就像一个“万能打包机”,不管你里面装的是什么程序,它都能给你打成一个标准的“包裹”,这个“包裹”可以在任何支持Docker的设备上运行。
第三步:一键“安装”到网关上
最后一步,就是把这个“包裹”安装到我们那台工业边缘计算网关上。 小李登录到网关的后台,又是敲了一行命令。 然后,奇迹出现了!屏幕上开始打印出“当前温度是: 25.5 度”、“当前温度是: 25.6 度”…… 我的程序,真的在这个小黑盒子里跑起来了!而且,是我这个“IT小白”亲手“部署”的!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突然“开窍”了。原来,IT和OT之间的墙,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
常见问题解答 (FAQ)
问题1:老王后来怎么样了?
答:现在的我,已经能自己写点简单的Python脚本,打包成Docker镜像,在网关上跑一些数据采集和告警的小应用了。我还计划学习一下,怎么通过云平台(RCMS)给全厂的网关批量“装App”呢!
问题2:这个过程真的像说的这么简单吗?
答:对于一个简单的应用,确实如此。Docker和开放的工业边缘计算网关,就是为了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当然,要开发复杂的AI应用,还是需要专业的开发者。
问题3:所有的边缘计算网关都这么“好学”吗?
答:不一定。关键在于它是否有一个开放的、标准的系统。像鲁邦通这样采用主流Linux系统的产品,对我们这些初学者就非常友好。
总结:我的这个故事,也许是未来成千上万个OT工程师转型的缩影。鲁邦通工业边缘计算网关和Docker这样的技术,正在打破IT与OT之间长久以来的壁垒。它让像我这样的“老人”,也能轻松地拥抱新技术,亲手为自己熟悉的设备,插上“智能”的翅膀。这,可能就是技术进步最大的魅力吧。
来源:鲁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