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征伐统一大漠,被大明封为“顺义王”,晚年皈依佛教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22:53 4

摘要: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以徐达为主将、常遇春为副将,25万大军北伐。

一、大漠往事(上)

01.北元简史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以徐达为主将、常遇春为副将,25万大军北伐。

七月底,明军进驻通州,离大都不过两天路程,徐达却命大军休整;大都城内,元顺帝妥懽帖睦尔惊惧不定,犹在犹豫:是守,还是逃?

都说兵贵神速,可明军却在通州驻扎,迟迟不向大都进军,元顺帝终于明白:徐达是在给自己逃跑的机会!

元顺帝于是连夜带百官及嫔妃从建德门出,经居庸关逃奔上都。七日后,明军进入大都,元朝灭亡。

洪武二年(1369),徐达包围上都,围三阙一,元顺帝再次逃脱。

常遇春见徐达两次故意放走元顺帝,不世奇功错失不说,恐怕还要被朱元璋问罪,怒不可遏,冲进大帐质问徐达。

徐达说:元帝当了那么多年皇帝,如果我们将他生擒到京师,皇上又该如何处置呢?是杀了呢,还是赐封?这是两难之事,还不如放他跑算了!

常遇春说:胡说八道,我要上奏圣上!

朱元璋接到常遇春奏章,却连说:徐达做得好,徐达做得好!

在朱元璋眼里,大元气数已尽,大明是顺应天命,是大元的合法继承者。

朱元璋承认大元正统性,不过大元已经结束;残留大漠的不过是“故元”而已;自元顺帝后,后世继承者不再是皇帝,只能是“元主”。

这就是朱元璋的历史观和大一统观,北元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大明的一部分,只是由“元主”管理罢了。朱元璋的这种观点一直影响到后世大明皇帝。

洪武三年(1370),元顺帝去世,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在和林称汗,即帝位,即元昭宗,仍以“大元”为国号。

此举摆明了是不承认大明的正统性,而且再次入主中原的意图非常明显,由此导致朱元璋继续北伐。

洪武二十一年(1388),大明第五次北伐,在捕鱼儿海一战中,北元惨败!

北元溃逃过程中,也速迭儿弑杀了北元第三位皇帝——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自立为汗,但不再称帝,北元历史终结。

天元帝为元顺帝次子,元昭宗之弟;弑君的也速迭儿是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的后裔,虽然也是“黄金家族”,却不是大元的正宗嫡系了。

由此,大漠各部均不服气,纷纷称王,其中以瓦剌、鞑靼实力最为强大,各部之间相互攻伐,大漠陷入了分裂。

02.朱棣北伐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

建文元年(1399),朱允炆在齐泰、黄子澄等人鼓动下,开始削藩,由此湘王自焚,齐王、代王、岷王被废。

燕王朱棣眼见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于是以“清君侧”为由,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朱棣攻入南京,即皇帝位,年号永乐。

朱棣不愿背负“篡位”之名,革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此时朱元璋已去世四年,朱棣此举确实是欲盖弥彰了。

朱棣以“清君侧”为由发动“靖难之役”,结果却自己登上了的皇位,建文帝旧臣自然不认其正统性,大骂其为篡位逆贼。

朱棣一怒之下,将徐达长子徐辉祖削爵禁锢,徐辉祖是徐皇后的弟弟,朱棣的大舅子,朱棣之所以没杀他,不过是顾及徐皇后的颜面。

不肯奉诏的方孝孺就没那么幸运了,朱棣南征北战,杀人又算得了什么,竟然灭了方孝孺十族!

削藩始作俑者齐泰、黄子澄等人,也被灭族!

哪又有什么用呢?

建文帝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旧臣们不过是暂时不敢反抗而已!

还是北平让人放心啊!

朱棣于是迁都北平。

北平什么都好,就是离大漠近了些!

于是,朱棣派使者出使鞑靼、瓦剌等部,允诺封其首领为王,希望大家和睦相处,可实力强大的鞑靼不听封,竟然杀了使者。

不听封,那就听打吧!

永乐七年(1406),朱棣派10万大军征讨鞑靼,竟然大败而归。

永乐八年(1410),朱棣亲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鞑靼大败、投降。

永乐十二年(1414),朱棣亲征瓦剌,瓦剌大败,遣使向大明谢罪。

永乐二十年(1422),朱棣再次亲征鞑靼,鞑靼避而不战;回师途中,转而收拾了支持鞑靼的兀良哈部。

永乐二十一年(1423),朱棣第三次亲征鞑靼,大胜而归。

永乐二十二年(1423),朱棣第四次亲征鞑靼,鞑靼逃离,明军一无所获;班师途中,朱棣病逝,时年64岁。

朱棣主要打击对象为鞑靼,鞑靼受到削弱后,瓦剌部抢占鞑靼地盘,逐渐强大起来。

朱棣死后,太子朱高炽登基,即明仁宗,年号洪熙。

仁宗体弱多病,10个月后就驾崩,时年48岁。长子朱瞻基继位,即明宣宗,年号宣德。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位,次子汉王朱高煦有样学样,多次谋逆,欲登上皇位,简直就是“靖难之役2.0”了。

不过朱棣成功了,朱高煦却以失败而告终,被关入大牢,朱瞻基想起爷爷朱棣生前嘱咐,始终没有起杀心,只盼望朱高煦能够幡然醒悟。

一次,朱瞻基到大牢里去看望朱高煦,朱高煦打心眼里就瞧不起已故的大哥朱高炽和这位乳臭未干的侄子朱瞻基,故意伸脚将朱瞻基绊倒。

堂堂皇帝居然被绊倒,天子颜面尽失,朱瞻基怒不可遏,竟将朱高煦关入倒扣的铜缸,用炭活活烤死!

宣德十年(1435),朱瞻基病逝,年仅37岁。

明仁宗、宣宗时期,被誉为“仁宣之治”,可惜两人均不长寿,明仁宗特别肥胖,宣宗或许是遗传了他父亲不好的基因吧。

03.土木堡之变

明宣宗早逝后,年仅9岁的长子朱祁镇继位,年号正统,即明英宗。

朱祁镇是大明第六位皇帝,也是第一位娃娃皇帝,母亲为宣宗第二任皇后——孙太后。

正统十四年(1449),实力强大的瓦剌首领也先派四路大军南下。

英宗在大太监王振的鼓动下,效仿曾祖父朱棣,率领50万大军御驾亲征。

在英宗、王振两人胡乱指挥之下,明军在土木堡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英宗被俘虏,这就是“土木堡之变”。

也先野心勃勃,挟持英宗作为人质,进军京城......

孙太后命英宗之弟朱祁钰监国,以绝也先妄想;朱祁钰登基,改元景泰,即明代宗,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代宗命兵部尚书于谦全权保卫京城,于谦急调22万大军,布阵于城门之外,明军背水一战,也先作战失利,往北撤退。

一年后,也先给大明朝廷扔来了一个深水炸弹:送回英宗!

一番“兄友弟恭”之后,代宗将英宗软禁于南宫之中,南宫是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前的府邸,如今是东城区普度寺。

权力之巅让代宗迷了眼,代宗废了英宗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熟料一年后朱见济夭折,就再没有儿子了。

景泰八年(1457),代宗病重,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打开南宫之门,迎接英宗复辟,这就是“夺门之变”。

当时于谦完全有能力制止夺门之变,不过代宗病重,而且又无子,就算制止了,可一旦代宗驾崩,还不是英宗一系继位吗?

反正是朱家自己的事,于谦或许这样想吧。

英宗复辟之后,立即将于谦等人逮捕下狱。

四日后,于谦被杀,时年59岁;一个月后,代宗病逝,年仅29岁。

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由盛转弱的标志,于谦被冤杀彻底寒了大明将士的心,后世大明江山倾斜,已难再有第二个于谦了!

夺门之变主谋者后来结局并不好。

徐有贞被石亨、曹吉祥构陷,贬为庶民,流徙云南。石亨被控谋反,死于狱中。曹吉祥为太监,其嗣子曹钦(堂侄)谋反,曹吉祥被磔刑处死。

瓦剌首领也先后来的命运也不好。

代宗景泰四年(1453),也先自立为大汗,违背了非黄金家族后裔不得为汗的大漠惯例,由此部下先后离开。景泰五年(1454),也先被部下所杀,年仅47岁;随后,瓦剌部逐渐衰弱。

黔程按:黄金家族是指成吉思汗及其直系后裔。

04.达延汗

明英宗也短命,年仅37岁就去世了,和他老爸朱瞻基活了一样的岁数。

看来仁宗朱高炽不好的基因,遗传给了儿子朱瞻基,朱瞻基又遗传给了儿子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兄弟俩。

英宗长子朱见深继位,时年17岁,年号成化。

朱见深登基之后,给于谦平反,又恢复了代宗景泰帝号,由此朝野稳定。

成化十年(1474),黄金家族后裔巴图孟克出生;两年后,大漠内讧,其父兵败被杀。

成化十五年(1479),满都鲁大汗去世,无子;遗妻满都海摄政,将巴图孟克收养。

次年,满都海与巴图孟克成婚,在满都海支持下,巴图孟克成为大汗,就是达延汗。

此时,达延汗不过是个孩子,满都海所需要的,无非是通过一个无权无势的黄金家族后裔来解决名分而已。

成年后的达延汗,一生致力于统一大漠,最终将瓦剌击败,瓦剌被迫西迁。

达延汗统一了大漠东部后,将领地划分为六个万户,即鄂尔多斯部落、永谢布部落、土默特部落、喀尔喀部落、察哈尔部落、兀良哈部落。

05.阿勒坦汗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俺答出生,是达延汗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的第三子,受封土默特万户。

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1542),俺答之兄衮必里克去世,俺答实质上统管了鄂尔多斯部落、永谢布部落,成为大漠实力最为强大的首领。

俺答野心勃勃,为进一步攻打瓦剌,以向大明称臣纳贡为条件,请求大明开放互市市场,以获得铁器等战略物资。

嘉靖皇帝想的却是:俺答获得铁器制造刀矛弓箭,虽说是攻打瓦剌,但还不是也可以用来攻打大明,由此始终不允。

嘉靖二十九年(1550),俺答数次请求互市不得,出兵攻打大明,摆明了讲,就是你不给,我就自己来抢!

这一年是庚戌年,史称“庚戌之变”。

大明收缩兵力至京师,俺答攻不下,就在各处抢掠;不过明军太烂,也打不赢俺答,只苦了老百姓。

最终,明廷同意互市,俺答于是退兵。

庚戌之变被嘉靖皇帝视为奇耻大辱,由此明廷采取了拖延敷衍的态度,次年只在大同开了马市。

不过,双方互市算是破了坚冰。

嘉靖之后,继位的皇帝为明穆宗朱载坖,年号隆庆。

在高拱、张居正等内阁首辅的辅助下,大明国势渐增;而大漠因为受到天灾,实力受损,对大明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隆庆四年(1570),俺答特别喜欢的孙子把汉那吉准备纳一个特别漂亮的女子为妾,结果俺答为笼络鄂尔多斯部,将该女子夺去配给了鄂尔多斯部。

把汉那吉爱美人不爱江山,一气之下,竟然投奔了大明!

奇货可居啊,明廷对把汉那吉又是封官,又是优厚安置。

俺答于是起兵,欲俘虏一名大明将领以换回孙子,又担心只怕孙子已经被杀,或者因为自己的进攻导致孙子殒命,一路上忧心忡忡。

大明派使者进入俺答大营,俺答得知孙子安好,甚是感动。

隆庆五年(1571),双方和谈,最终达到协议,史称“隆庆和议”。

隆庆和议要点如下:俺答将汉人叛徒赵全等人交给大明,大明送还把汉那吉;俺答归附大明,永不生边患;大明封俺答为顺义王,子孙世袭;大明在大同、宣府、山西三镇的长城附近开设互市市场。

大明送把汉那吉回俺答大营,把汉那吉眼泪汪汪,甚是不舍!

俺答亲自迎接孙子,两人相拥而泣,俺答遣使者至明营致谢!

由此,大明与大漠迎来和平。

晚年时,俺答皈依藏传佛教,迎请了格鲁派索南嘉措活佛到福化城传法,这是大漠信奉黄教的开始。

俺答作为土默特部落首领,因为势力强大,大漠宗主大汗最后承认其汗号,大明称其为俺答汗,如今广为人知的阿勒坦汗,只是汉语音译不同而已。

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阿勒坦汗去世,享年74岁。

阿勒坦汗的第三位妻子——三娘子成为了大漠最核心的人物。

三娘子也是一位传奇人物,甚至不亚于阿勒坦汗。有关三娘子的事迹,黔程下周再写吧。

二、美岱召

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阿勒坦汗获封顺义王,仿中原汉式建了一座城池。

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建成,大明赐名福化城,是阿勒坦汗的统治中心。

万历三十四年(1606),此时阿勒坦汗已去世24年,西藏迈达里活佛来福化城传法,福化城就被叫作了迈达里庙

后来,迈达里庙又演变成了美岱召,召是寺院的意思。而美岱两字,则疑是迈达里三字的演化,是同一个意思。

美岱召前有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后部是美岱召博物馆,介绍有土默特部落的历史、阿勒坦汗和三娘子的事迹。

美岱召广场

美岱召博物馆

博物馆后面是美岱召古城

美岱召古城

古城南门为正门,名泰和门,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这一年正是达里活佛驻锡福化城的年份,福化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

泰和门

泰和门右上方有一块石刻:“皇图巩固,帝道咸宁;万民乐业,四海澄清题记:大明金国丙午年戊戌月

“丙午年”就是万历三十四年(1606),正是这个题记表明了泰和门建造年份;“大明金国”指大漠,而阿勒坦汗的名字俺答就是“金”的意思。

石刻

泰和门后方是寿灵寺

寿灵寺初名灵觉寺,是与福化城同时建造的。所以,福化城既是一座城,也是一座寺,是“城寺”合一的建筑群。

寿灵寺月台两侧有两棵数百年松树,称为“夫妻树”,也被用来比喻阿勒坦汗和三娘子。

寿灵寺

殿内不允许拍照,我觉得天花和藻井比较有特色,还是拍了一张,想到反正也不是对着佛像拍照,算不上对寺院不敬。

天王殿

天花与藻井

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里面有精美的壁画,描述了大漠贵族礼佛的情形,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可惜我们游玩时,因为维修,未能入内一观。

寿灵寺左侧是乃琼殿

乃琼殿

乃琼殿原本是迈达里活佛来福化城传法的住所,典型的藏式风格建筑。清朝时期,改成了乃琼护法神殿。

乃琼护法神是藏传佛教一位重要的护法神,有些地方也写作乃春护法神,两者音译不同而已。

寿灵寺背后是罗汉殿观音殿

罗汉殿和观音殿

继续往里走就是琉璃殿

琉璃殿

琉璃殿为三层歇山顶楼阁式殿堂建筑,典型汉式建筑,面阔三间,青琉璃瓦。

琉璃殿是阿勒坦汗的议事大厅,当阿勒坦汗与贵族议事时,三娘子就在二楼静听,如果遇事不决,阿勒坦汗就会征询三娘子的意见。

阿勒坦汗被大明册封为顺义王,只能用青色琉璃瓦,后来万历皇帝特意赐给了阿勒坦汗一片黄色琉璃瓦,以示恩宠。

那块黄色琉璃瓦就在琉璃殿顶上,不过从地面上看不见;由此,此建筑就被叫做琉璃殿了。

琉璃殿右边是索南嘉措活佛行宫

索南嘉措行宫

阿勒坦汗皈依佛教后,特意在归化城为索南嘉措活佛修建了行宫。

万历十年(1582),阿勒坦汗去世,索南嘉措活佛应邀参加阿勒坦汗葬礼,就住在这里。

阿勒坦汗皈依佛教后不久,就患上重病,眼见无法医治将不久于人世,众人说:这佛法有什么好?又不能延长我们大汗的生命,只怕是骗人,不如将这些僧人除掉!

阿勒坦汗予以制止,说:我寿命已尽,就如释迦牟尼佛祖涅槃一样,你们以后不准再有杀害僧人的念头!

索南嘉措行宫前方是太后庙

太后庙

太后庙是祭祀三娘子的建筑,她的骨灰就安葬于此,我特意进去一拜。

三娘子一生四嫁,在阿勒坦汗去世后,维护了大漠的团结;而且在她的影响下,大漠与大明保持了40多年的和平,值得后人建庙祭祀!

游完主要建筑物后,我们登上古城墙

古城墙

在城墙上俯视美岱召中轴线,我们终于见到了万历皇帝赐给阿勒坦汗的那片黄色琉璃瓦,约1平方米左右,菱形。

寿灵寺:天王殿

寿灵寺:大雄宝殿

琉璃殿:黄色琉璃瓦

沿着城墙前行,角楼处是财神殿。

藏传佛教财神如同其他佛像一样,各尊财神各自涂有特定颜色,我们见到的这尊财神像通体绿色。

对于藏传佛教,我其实不大懂,也不知道这些不同颜色的财神有什么区别或象征意义。

城墙步行

从城墙仰望阴山,山顶处有一座白塔:宝丰塔

阴山:宝丰塔

据说白塔内是阿勒坦汗的灵骨塔,灵骨塔是一座较小的塔。

如今所见的白塔是近年新建,这座新建的白塔将灵骨塔包围在里面。

朋友说如果要爬到白塔处,至少需要一个小时,此时阳光正烈,内子和小孩均不愿意爬,我也就打消爬山的念头。

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如果可以看到真正的阿勒坦汗灵骨塔,我肯定爬山前往;对于这座新建白塔,我兴趣不大。

附:本文景点地址

01.美岱召: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美岱召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黔程无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