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搭建全球科技园区开放对话、务实合作的平台,促成一批实质性合作项目,发布《IASP2025北京中关村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合作倡议》……为期5天,外国嘉宾占比60%以上,来自全球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位中外嘉宾出席,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2025年
搭建全球科技园区开放对话、务实合作的平台,促成一批实质性合作项目,发布《IASP2025北京中关村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合作倡议》……为期5天,外国嘉宾占比60%以上,来自全球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位中外嘉宾出席,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2025年世界大会(以下简称:“IASP2025年世界大会”)于今天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落下帷幕。
IASP2025年世界大会,仅是北京所承办的众多国际科技交流活动中的一项。人头攒动的会场、目不暇接的新技术新产品、真诚热情的交流……在北京,在中关村,论坛和展会已成为北京及中关村开放创新的生动注脚,勾勒着与世界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绚丽前景。
2025服贸会“北京日”暨投资北京大会期间,北京市向全球发布140个招商合作项目,进一步释放合作机遇与政策红利。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议前沿科技趋势、共享创新思想、共谋发展机遇。
坚持国际视野,系统谋划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化;突出北京特色,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增强双向循环,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加强全面统筹,凝集发展共识形成最大提升合力;构网络筑平台,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注入暖流,作为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北京特别是中关村,一直在路上。
高水平“走出去”
交通场景下如何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城市场景下又如何构建智慧楼宇、智慧园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从中关村走出去的北京千方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帮助共建国家积极探索回答上述问题。
在孟加拉国,2023年9月,中企主导投建的孟加拉国首条高架快速路——达卡机场高架快速路项目一期项目建成通车。千方集团作为其中机电工程的施工及深化设计总承包方,负责道路照明和供配电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通信及管道系统、智慧高速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推动实现高效精准管理、安全便捷出行。
在波黑,巴尼亚卢卡-普里耶多尔高速公路是中企在欧洲第一个以特许经营方式投资建设的陆路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千方集团负责提供智慧化高速公路综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承担其中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ITS系统以及联网收费的ETC自由流系统建设,提供从设计到运维的全流程服务。
在南非,位于约翰内斯堡的奥利弗·雷金纳德·坦博国际机场,是非洲主要航空枢纽。千方集团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数字化产品解决方案,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提升机场综合管理运营能力。
始于交通,智在联通,深耕国内,放眼世界,千方集团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中关村智慧”。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方威视”)是中关村一家全球领先的安检产品和安全检查解决方案供应商,其拥有的先进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目前,同方威视系列安检产品及服务已进入民航、海关、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邮政物流、公安司法、大型活动赛事等众多领域,服务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世界各国用户的广泛认可。
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AI医疗领域,公司产品获得中国NMPA、美国FDA、欧盟CE、英国UKCA及日本PMDA五大市场准入,产品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的2000家医疗机构。
推想医疗3D影像智能可视化系统在手术中应用
利亚德带动产业上下游企业在印度、斯洛伐克等国家设立LED利亚德屏幕产品生产基地。
爱博诺德公司生产的眼科人工晶体,为苏丹、喀麦隆、科摩罗、毛里塔尼亚、布隆迪、纳米比亚、几内亚比绍等20多个国家的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
京东物流代表的中国智能物流科技已经在曼谷、雅加达、东京、阿姆斯特丹、圣彼得堡、汉堡、圣保罗等众多城市落地。
海纳医信与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共建国家建立了国家级医学影像中心和远程医疗中心。
阅微基因与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合作开展基因检测研发。
……
服务企业高水平“走出去”是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园区的战略重点。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年)》,支持北京科技创新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设立中关村企业驻海外代表处,一大批中关村企业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正积极辐射扩展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世界各国。
一直以来,北京特别是中关村,大力支持创新主体扩大“出海”、加速国际创新布局,面向全球更大范围配置创新资源、深化创新合作,提升创新成果服务全球能力,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此指引下,中关村科技创新企业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踩准发展的风口和节点,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海外布局,为全球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关村力量”,也让北京这座“创新之城”在全球价值链中持续攀升。
高质量“引进来”
大踏步“走出去”,大规模“引进来”,北京特别是中关村传递出“双向奔赴”的合作最强音,为世界提供更多增长动力。
开思路、闯新路,努力把更多高质量项目引进来、落下去,北京特别是中关村筑就凤凰台,引得凤凰来。
其中,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入驻国际科技组织及代表机构达12家。2024年,礼来、辉瑞、拜耳等8家知名国际医药企业的研发中心在京落地,外资研发中心的总数超过220家。
连续3年,北京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评估中名列第一。
何以是北京?何以是中关村?
以“清单化”靶向对接全球知名科技企业,促进外资创新主体集聚发展,北京特别是中关村实现了外资研发中心数量、能级双提升。
举个例子。P4中英精准医疗创新中心(以下简称“P4北京中心”)是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项目落地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P4精准医疗加速器是英国唯一一家专注于精准医疗的加速器,也是英国健康与生命科学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加速器之一,业务范围涵盖基因组分析、药物靶向、疾病发现、诊断治疗等领域,由伦敦大学学院和Capital Enterprise企业共同创立。
在2023中关村论坛系列技术交易活动——国际技术转移对接系列(生物技术与数字医疗专场)上,P4精准医疗加速器与北科建亦庄科创园签约,标志着P4北京中心正式落地。
在2024中关村论坛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上,P4北京中心正式揭牌并开展市场化运营工作。
基于北京市标杆孵化器政策、外资研发中心相关政策内容,以P4伦敦加速器高质量创新创业项目积累为基础,P4北京中心支持英国及全球项目来华发展。
短短1年多时间,P4北京中心已推动英国精准医疗企业Vivan Therapeutics在北京亦庄注册落地(注册名称:北京唯万医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中心进驻后推动落地的首家外商独资研发企业。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前夕,P4北京中心亮出阶段性发展“成绩单”:通过精准筛选,已成功吸引50个国际精准医疗项目,其中25个进入“预备加速营”阶段,涉及癌症早筛、基因编辑、智能诊疗设备等领域。部分重点项目已进入临床验证或初步市场拓展。
在2025北京服贸会“北京日”暨投资北京大会上,美国丹纳赫集团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彭阳分享了跨国药企的北京实践故事:该公司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医学诊断、生命科学基础科研以及生物技术平台,也支持中国科学家在合成生物学、肿瘤治疗、生物制造、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等前沿领域的研究。
“我们看到北京生物制药板块的产业规模已经超过万亿元,政府有很多对创新药和生物制造产业的政策支持。同时,北京有非常多的科研机构和顶尖人才及全球链接,这些也是丹纳赫看好北京的重要因素。”彭阳表示,该企业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诸多支持,包括提供外资企业专门服务包等,很多项目在极短时间内就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例如,丹纳赫北部联合办公区已落地朝阳,丹纳赫北部创新中心已落地昌平,并建立了一个合成生物学制造转化加速中心。
将北京特别是中关村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服务高质量发展;增强在京各类创新主体国际协同创新、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动建设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环境,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组织,北京特别是中关村的国际化、市场化、生态化高效配置程度一路走高。
奏响开放创新最强音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持续深化开放交流合作,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如何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网络、载体、平台、合作、生态、活动6大维度,推动全面提升北京特别是中关村的开放创新水平?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提供了参考答案。
与10余个国家共同成立“自主大模型国际共建联盟”;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签约8个国家的23家高端智库,发展成为16个国家95家理事单位的民间多边交流合作平台。
发起国家高新区与世界产业科技创新资源互促、数字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等一批倡议,开展“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新加坡全球创新联盟-北京创新加速计划等活动,增进信任、凝聚共识,进一步提升中国作为全球创新重要一极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
“投资北京”在年会上向全球发出合作邀约:发布215个招商项目,招商总额954.5亿元;30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签约总额达615.4亿元。
14家中外园区“牵手”,进一步加强中关村与世界产业科技创新资源的互融互促;前沿科技大赛国际化项目达到1298个,占比超40%,覆盖美国、英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 17位京内外区(市)级领导组成洽商“天团”,活跃在“区长会客厅”,与70余个国内外项目展开深度对接……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联系在推动创新进程中至关重要,而像中关村论坛和IASP世界大会这样的盛会,无疑是全球创新力量汇聚、碰撞的绝佳契机,为创新思维的交流与拓展提供了宝贵的土壤。”国际科技园区与创新区域协会(IASP)首席执行官艾巴·伦德女士对中关村论坛及IASP年2025年世界大会不吝赞誉。
身怀赤诚之心,笃行有为之事。
将开放作为科技创新的鲜明标识,北京特别是中关村如何更上一层楼?前来参加IASP 2025年世界大会的嘉宾各抒己见。
“中关村要聚焦重点区域、转换方式,更好整合利用全球人才、技术、资本和市场等创新要素资源。”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长城战略咨询董事长武文生提出,既要发挥民间科技外交作用,又要聚焦重点国家和区域加强合作。
“面向未来,中关村的国际化建设需要实现从‘要素流动’到‘制度创新’的深度转型。”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肖尤丹提出3点建议:重点推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共同体、推进制度型开放创新、构建全球创新服务网络。
“知名度和认可度的提高,必定会给中关村带来更多的全球资源,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资金、技术及技术领先企业来中关村发展,助力中关村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IASP前主席、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常务副总裁陈鸿波重点建议,要打造专业化和国际化队伍,深入研究国际传播的叙事策略和议题表达,赋能优秀企业“走出去”讲好“中关村故事”,进一步提高北京特别是中关村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北京特别是中关村的脚步,从未停歇。
来源:创新创业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