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网约车和送外卖,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城市年轻人和相当一部分城市中年的兜底生存路径。我又想起那句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其实用在这里是最合适的。
开网约车和送外卖,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城市年轻人和相当一部分城市中年的兜底生存路径。我又想起那句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其实用在这里是最合适的。
问一个年轻人,毕业找不到活儿怎么办?送外卖去呗;
问一个中年人,裁员找不到活儿怎么办?送外卖去呗;
外卖的门槛比网约车还要低一些,毕竟开车还要考驾照,还要租车,送外卖有个手机有个电动车就行了。
但是,他们的名字好听了,虽然同样不掌握生产资料,也缺乏基本的一些保障什么的,但这叫灵活就业,不叫其它的。
昨天我看到一份数据,说是2025年7月,外卖员数量达到了1400万。
这1400万外卖员中,女性占比接近25%,差不多4个人当中就有1个是女性,35岁以下占比达到61.8%;
为什么年轻人不去进厂都跑来送外卖了呢?这个问题厂老板们就别琢磨了,你们琢磨半天也就是得出来这一届年轻人不愿意吃苦的结论。
灵活就业人群大概分为4种,主要是指蓝领这一块,分别是网约车/货车/外卖员/快递员/同城维修。
根据 QuestMobile的数据,这几块参与者都大幅增加了。
除了维修员,其它的同比增幅都在两位数,特别是外卖员的增幅,居然高达74.8%,这么离谱的数据我一度怀疑是不是假的,不过我想起前阵子流行下班兼职去送外卖,都成潮流了这个增幅估计也是合理的。
我看到一些人还把下班去送外卖这股潮流说成是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这真把我弄笑了。
你猜他们为什么不把新的生活方式变为下班去打网球,去旅行,去看展,去逛街,去做任何除了生产之外的消费活动。
而是选择了去送外卖。
「补贴家用」这四个字说出来烫嘴吗?「工资不够花」这五个字说出来丢人吗?
这让我想起一个段子。
问:农村留守的小孩为什么现在都沉迷于短视频,有什么样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答:这边建议定期组织诺贝尔奖得主前往该村举办沙龙,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拓展视野;同时建议该村定期举办儿童排球,儿童网球,儿童篮球等活动,吸引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每半年可组织一次国外研学,丰富孩子们的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世界性眼光。
外卖员同比增幅这么大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活儿的全职送,有活但钱难发的兼职送。
既然是事实上兜底生存路径,遇到危机大家都会往这里面扑腾。
比如我在小红书上就看到有大学老师发帖,说自己想下班去跑外卖,我其实有懵,大学老师和跑外卖这二者有关系吗?
直到我看到了凤凰网的一篇报道,说有些民办高校老师被强行摊派横向经费的要账任务,自己可能得「贷款上班」。
民办高中和民办高校会是生育率跌下来之后显而易见受到冲击的。
更重要的是,大家意识到花钱投在这上面其实没什么用,有张毕业证书但是这样的毕业证书含金量,哦不,含土量可能都没有。
从数据上看,特别是网约车和外卖员,全职的,兼职的,都下来捞饭吃,它们就像刚毕业年轻人和找不到活儿的中年人的蓄水池。
但有个问题,蓄水池会是无限的吗?蓄水池如果蓄满了呢。
来源:猫乖乖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