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5年,朱元璋去见70岁的汤和,汤和乞求:老兄弟一个都不留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9 22:23 1

摘要:此前朱元璋刚杀宋国公冯胜,明朝开国六公爵,至此已一个不剩。汤和见了朱元璋,眼神满是乞求,像在问:“陛下,那么多老兄弟,真的一个都不留吗?”

1395年,68岁的朱元璋要去见70岁的汤和。此时汤和已中风,说不出话,总流口水。

此前朱元璋刚杀宋国公冯胜,明朝开国六公爵,至此已一个不剩。汤和见了朱元璋,眼神满是乞求,像在问:“陛下,那么多老兄弟,真的一个都不留吗?”

听到这话,朱元璋摸了摸腰间玉带,忽然想起四十年前 —— 濠州城外,汤和把最后半块炊饼塞给他。

那时两人都不到三十,没人想到,放牛娃会成皇帝,总喊他 “重八” 的汤和,会落到这步田地。

御辇停在信国公府门口。朱元璋抬头看 “信国公” 鎏金大字,突然想起去年冯胜府的冷清。

去年他赐死冯胜,对外说冯胜 “恃功骄纵”,真实原因是冯胜女婿周王朱橚擅自离藩 —— 这事朱元璋最忌讳,冯胜必须死。

再看汤和府,门半开着,比冯胜家还冷清。守门兵丁缩在廊下躲雨,没半点开国功臣府的样子。

汤和长子汤鼎跪在雨地里接驾,膝盖泡在积水里。朱元璋挥挥手让他起来,径直往内院走。

一进院就闻见药味混霉味,穿过三进院子,他在东厢房门前停下。想起洪武二十一年,汤和在凤阳银杏树下说:“臣年纪大了,不能再打仗,求陛下赐块地养老。”

当时朱元璋答应了,还赏临濠千亩良田,如今才知,“养老” 俩字竟是汤和的保命符。

推房门时,朱元璋的手顿了顿。榻上的汤和瘦得只剩骨头,两颊凹陷,嘴角一直淌涎水。

丫鬟正用锦帕擦,见皇帝来赶紧跪下。朱元璋让其他人都出去,自己坐在榻前檀木椅上。

汤和眼皮忽然动了,浑浊的眼珠有了焦点,喉咙里发出 “嗬嗬” 声。两个白发老人,隔着四十年岁月,在屋里无声相对。

“大哥,我把冯胜杀了。” 朱元璋突然用了当年的称呼。汤和瞳孔骤缩,嘴角抽搐,像想抓什么。

朱元璋接着说:“还记得洪武五年,咱们三路打北元吗?徐达损兵,李文忠受伤,就你立功最多。那时你说‘胜功最多’,我就猜到你今天的下场……”

说到这他卡住了,想起李善长临刑喊 “开国第一功臣” 的惨状,又想起蓝玉案牵连三万人的血书密报。

汤和右手突然抬起,颤抖着指朱元璋,又指自己。这动作让朱元璋想起洪武十年,汤和在武英殿指沙盘说:“北元余孽没除,臣愿带十万兵踏平贺兰山。”

可现在,这双曾握剑的手,连抓棉被的力气都没有。朱元璋握住汤和的手,枯瘦得硌人。

又想起洪武三年封公爵的场景:徐达、李善长、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都封了国公,只有汤和是中山侯,直到洪武十一年征漠北立功,才晋封信国公。

“标儿走得早,允炆还小。” 朱元璋声音压低,像跟汤和说,又像自言自语。

“那些勋贵门生故吏遍地,我活着能镇住,我死了怎么办?李善长有免死金牌,不还是被杀了?蓝玉在酒桌上说‘陛下在,我们才恭谨’,这种话,留他干什么?”

汤和眼角滚下一滴泪,顺着皱纹流到耳际。朱元璋想起洪武四年,汤和在常州被张士诚水军围了三天,断粮后嚼树皮充饥。

朱元璋解下腰间佩玉,塞进汤和手里。这羊脂玉刻着 “奉天靖难”,是洪武元年北伐时他亲手刻的。

汤和手指摸着玉纹,突然用力攥紧,喉咙里发出呜咽声。朱元璋想起徐达病逝后,他追封徐达为中山王,在功臣庙塑像时,特意给汤和留了空位。

可现在,功臣庙六尊铜像只剩汤和一个,汤和还连话都说不了。

“你放心,汤鼎他们,我会照看。” 朱元璋站起来。窗外雨停了,月光照在地上,能看到汤和眼角没干的泪。

想起朱标去世时,自己在东宫哭到不行,汤和连夜从凤阳赶来,在殿外跪了一整夜,还说 “太子仁厚,是天命所归”。

可现在,这个最懂他的老臣,只能用眼神问:真的一个都不留吗?

出府时,汤鼎还跪在门外。朱元璋停下说:“你父亲的后事,按王爵规格办,有困难直接来找我。”

说完想起洪武三年封爵时,自己在奉天殿说的:“跟我共患难的人,我一定厚待。”

可如今,六公爵里徐达、李文忠、邓愈病逝,李善长、冯胜被诛,常茂贬死,只剩汤和一人,还快不行了。汤和在病榻上,用眼神完成了对他最后的谏言。

回宫的御辇上,朱元璋一直闭着眼不说话。老太监提醒 “到了”,他才发现已到午门。

月光下,奉天殿前锦衣卫铁甲透着幽蓝。想起汤和告老时说:“臣打了一辈子仗,没别的求,只愿陛下安康,大明江山稳固。”

可现在,这个最懂他的老臣,连句临终遗言都没留下。

深夜武英殿,朱元璋独自翻《太祖实录》卷首。指尖划过洪武三年封爵的朱批,一阵秋风卷起奏疏,露出汤和去年的《请老疏》。

疏上 “臣年七十,恳乞骸骨” 墨迹未干。想起汤和最后一次上朝,拄着拐杖站在丹墀下,中风初愈说话不利索,却仍坚持行礼。

殿外更夫敲了四更鼓。朱元璋想起在功臣庙为徐达塑像时跟汤和说:“将来你的像,就放徐达右侧。”

可现在汤和棺椁停在庙前,他才发现,六尊铜像里只有汤和的像没佩剑 —— 那是当年熔了冯胜的剑,铸成 “除奸” 二字立在庙前石碑上。

天快亮时,朱元璋梦见回到濠州城外破庙。梦里汤和还是年轻模样,拍他肩膀说:“重八,你吃,你脑子好使,得带着我们出去。”

可伸手抓炊饼,只摸到冰冷的青铜香炉。醒来时窗外飘着细雨,他忽然明白,那些共患难的老兄弟,真的一个都不剩了。

洪武二十八年八月三十日,汤和去世,享年七十。朱元璋追封他为东瓯王,谥 “武襄”,赐葬钟山之阴。

出殡那天,南京百姓自发聚在道旁,看着十二人抬的楠木棺材西行。棺中之人,是开国功臣里最早追随朱元璋的,也是最后一位全礼下葬的。

送葬队伍过奉天门时,68 岁的朱元璋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钟山。又想起洪武三年封爵时说的:“跟我共患难的人,我一定厚待。”

可现在站在权力之巅回望,那些曾与他打拼的人,早已在历史风雨中化作尘烟。

来源:人物故事奇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