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谷雨前,气温逐渐回升,凤凰镇迎来春茶开采的最佳时节。连日来,茶企及时组织茶农抢抓农时采收今年的首茬春茶,无人机频繁穿梭于茶园上空,忙碌地运输着鲜叶与物资,让春天的第一抹新绿抢“鲜”上市。摘要:清明后、谷雨前,气温逐渐回升,凤凰镇迎来春茶开采的最佳时节。连日来,茶企及时组织茶农抢抓农时采收今年的首茬春茶,无人机频繁穿梭于茶园上空,忙碌地运输着鲜叶与物资,让春天的第一抹新绿抢“鲜”上市。
走进乌岽村,层层叠叠的绿色令人陶醉,茶树泛着嫩绿的茶芽,淡淡清香随着云雾在山谷间弥漫。乌岽山的古树资源丰富,古茶树树高又茂盛,采茶工们挎着茶篓穿梭于茶树间,熟练地架起梯子,轻轻攀上枝头,将一颗颗嫩绿的茶芽收入茶篓。
茶农 文翠花:摘茶需要注意不能捏太多个,三叶要留一叶,下午的茶质量会好一些,正常是十点之后茶的质量好一些,大概十点摘到下午四点,如果天气不好,三点就收工,下雨就不能摘了,没有质量。摘茶都要用梯子,老丛树摘茶非常困难,非常费工夫,各方面都要注意,不能随便摘。
潮州市茶农协会副会长 狮头茶业有限公司经理 黄振明:采茶工大体都是福建、江西为主。采到五月份,四十五天左右。高山茶一年摘一次,低山一年是五次左右,春茶质量好,乌岽茶口感滋味不一样,树龄比较老,年内比较干旱,产量减产,但是价格提升了。
记者 邱咏:在茶叶采摘过程中,无人机也来帮忙了。受限于山区道路条件,以往采摘下来的茶青都是通过人工背送下山,耗时至少40分钟。而现在,无人机只需两分钟就能将茶青运送至摊青处,实现鲜叶“快运”,最大程度保留茶的原香。
在茶园山顶,当对讲机传来山下的传唤声,00后返乡大学生韦镇辉便开始熟练地操控着手中的农业无人机,装吊,起飞,载着满满茶青的无人机便“翻山越岭”,在接收点稳稳下落,工人立刻将刚采下的茶青装运上车,整个过程衔接有序,一气呵成。
潮安区融媒体中心无人机“飞手” 韦镇辉:这个飞机是大疆T70,可以载重100多斤左右,平时可以载茶青,比如说到饭点了,还可以载饭过去。不仅可以吊运,还可以喷药、播肥,大部分农业功能都可以。高山要因地制宜,吊运茶青是最优的,没有无人机之前都是老一辈开摩托车,人力扛,开货车去装,多多少少路上那些石头会磕绊,会影响茶的质量,口感不怎么好,也有点危险,摩托车都得绕路走。无人机不一样,就可以直线飞行,免去不必要的绕弯,更好的是飞行过程中不会磕磕碰碰,直接过来,零碰撞,质量相对高。我现在每天都在这里,工作了一个多星期,天气好的话可以就很多趟,二十多趟以上,不好的话可能就十多趟。
对于凤凰镇的茶农们来说,无人机不仅是一个高效的运输工具,更是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象征。它让古老的茶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也让年轻一代看到了茶业发展的新方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回到家乡,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投身到这片充满希望的茶园, 让凤凰单丛茶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无人机“飞手” 韦镇辉:我现在23岁,我读的专业是无人机专业,也是比较感兴趣。去年我去上培训班,现在也是持证上岗,有证飞行。无人机运用是一个质的飞跃,完美解决运送茶青的问题,更容易制作出新鲜优质的茶叶。我专门去外省考了个教研员,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教其他人开无人机,是一件令我很快乐的的事情。无人机也是一个开头,我们要引进更好的机器,完美解决制茶方方面面的问题,让凤凰单丛茶实现高质量发展。
采购商 洪潮雄:非常好,科技助农,减少人力物力,有效把茶青第一时间送到制茶的工厂,中间减少时间,减少茶的碰撞和损伤,有效把握茶的质量。凤凰茶不仅是在潮州地区,省外也认同潮州凤凰单丛茶,我现在全国各地都有销售,国外也有亲友来买,大家评价都是非凤凰茶不可,凤凰茶很香,不愧是茶中香水,销量也逐年增长。
原创文章,版权归潮安融媒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潮安区融媒体中心记 者:方博 蔡伟雄执行编辑:王晓丹编 审:刘俊雄
来源:人物志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