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来想觉得道歉了就完事儿了,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这道歉信里藏的猫腻,比西贝的预制菜还让人琢磨不透。
2025年9月14号晚上,西贝老板贾国龙突然公开道歉了。
这事儿一出来我还挺惊讶的,之前看他跟罗永浩对着干那股劲儿,还以为能多撑几天呢。
本来想觉得道歉了就完事儿了,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这道歉信里藏的猫腻,比西贝的预制菜还让人琢磨不透。
一开始不少媒体都只截了道歉信的上半段,说贾国龙承认“应对方式有错”,还承诺“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
老实讲,要是光看这部分,还真像那么回事儿,知错就改嘛。
可等我看到后半段,直接懵了,他居然说罗永浩是“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还说人家“太坏了”。
这哪是道歉啊?分明是借着认错的由头,变相跟人吵架呢。
你想啊,开门做餐饮的,顾客提意见不是很正常吗?就算意见有点冲,也不能给人扣“黑社会”这么大的帽子吧?
更别说罗永浩首先是个消费者,他质疑的是西贝用预制菜冒充现做菜,这事儿本身没毛病啊。
贾国龙为啥突然低头?说白了,还是怕影响事儿。
之前西贝“自杀式开放后厨”已经暴露不少问题了,后来卫健委和新华社又先后下场,尤其是新华社那句“不怕预制菜,怕你不告诉我”,直接点到了要害。
再加上西贝一直想IPO,要是负面舆情闹大了,上市计划肯定得黄。
这才是他不得不道歉的真正原因,跟“真心认错”没啥关系。
更有意思的是,之前罗永浩都已经放话“见好就收”了,贾国龙居然还以为人家怕了。
结果自己硬撑到监管压力上来,才不情不愿低头,还偏偏不肯在罗永浩面前服软。
说实话,中年人的面子固然重要,但也得分时候吧?你绑着320家门店跟一个消费者对峙,本身就有点蠢,现在又在道歉信里骂人,格局是真小了。
可能还有人没搞明白,这俩人吵来吵去,到底在争啥?其实根本不是“预制菜能不能用”的问题,而是“用了预制菜却不告诉消费者”的问题。
罗永浩反对的从来不是预制菜,是西贝把冷冻两年的西兰花当现炒的卖,是羊排冷冻复热了不吭声,是剥夺消费者的知情权。
这事儿放法律层面也站不住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明明白白写着,消费者有知悉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
你西贝用预制菜没问题,但得跟顾客说清楚啊,不能拿着“预加工”当幌子,回避“预制菜”的本质。
之前有个连锁餐饮品牌,就因为没公示预制菜使用情况,被投诉后还罚了款,这都是前车之鉴。
贾国龙大概是没搞懂,他真正的对手不是罗永浩,是所有在乎知情权的消费者。
之前老乡鸡出了食材问题,人家创始人直接公开后厨监控,还邀请消费者监督整改,口碑很快就回来了。
再看西贝,除了在道歉信里甩锅骂人,也没见真的解决后厨问题,更没说要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的说法。
后来罗永浩被激怒了,直接提出要找个大平台直播对峙,说贾国龙这是“诬蔑诽谤”。
你说贾国龙敢接吗?之前罗永浩跟王自如对质的事儿大家都记得,他论逻辑论口才,还真没输过。
西贝那些“一年采购一次羊排”“厨师用汤勺掏下水道”的事儿,要是真放直播里说开了,贾国龙估计得更难堪。
最后罗永浩居然放弃追究了,说“顾全大局”,还开玩笑说“要是我失踪,可能就被跨省了”。
这话听着像玩笑,其实也透着无奈,普通消费者跟大企业维权,本来就不容易。
不过这事儿也给所有餐饮企业提了个醒:现在不是老板说了算的时代了,消费者越来越看重知情权和选择权。
贾国龙这次输得挺彻底,但他输的不是罗永浩,是输给了这个“消费者主权觉醒”的时代。
餐饮行业不管规模多大,要是忘了“尊重消费者”这个根本,就算靠预制菜提高了效率,也走不长远。
毕竟咱们去吃饭,吃的是放心,不是“被忽悠”。
西贝要是还不明白这个道理,下次可能就不是道歉这么简单了。
来源:青溪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