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翎书苑·Chapter6 |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必读书目推荐与当代启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21:57 1

摘要:当数字时代的女性在职业晋升遇到玻璃天花板,当丧偶式育儿成为热议的标签,当高校女生在女性学课堂上热烈辩论性别平等的现实路径——这些当代困境的破解密码,或许在百余年前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手稿里就能发现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并非仅仅是陈列在博物馆的书籍,而是持续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必读书目推荐与当代启示

Q1/ one

一、为什么我们需要

重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经典?

Interview

当数字时代的女性在职业晋升遇到玻璃天花板,当丧偶式育儿成为热议的标签,当高校女生在女性学课堂上热烈辩论性别平等的现实路径——这些当代困境的破解密码,或许在百余年前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手稿里就能发现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并非仅仅是陈列在博物馆的书籍,而是持续生长的思想常青树,其揭示的妇女解放必须与社会解放同步的规律,为指导当代女性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工具。

回溯历史,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展现出强大的现实生命力。从巴黎公社时期妇女参与武装斗争,到十月革命后苏联女性因为 《关于离婚的法令》而实现婚姻自由,再到中国男女平等在建国后写入宪法,这些变革背后都闪耀着经典理论的思想光辉。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基础理论》(全国妇联1985年组织编写),对这一思想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探讨了妇女参加社会劳动与妇女解放之间的关系,至今仍对解读女性经济赋权的具有指导意义。

学术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当代仍然具有现实价值。通过中国知网搜索相关数据显示,2018 - 2023年间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主题的CSSCI论文达426篇,其中女性权益、三孩政策与妇女发展等与数字劳动相关的现实议题占比超60%。这些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在分析女性外卖骑手的权益保障、探讨人工智能算法中的性别偏见反思全职妈妈的社会价值等社会问题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华女子学院的师生,身负历史重任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或者严谨的学术专著,探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导价值更具特殊意义。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女性高等教育阵地,我们需要研究先进的性别研究方法,夯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基,用以指导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造女子高等教育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简要读本》(四川省妇联1992年编写)中指出:妇女观的教育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而是帮助女性认识自身历史使命的思想启蒙。尤为强调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研究与学习。

Q2/ two

二、从经典原著中寻找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理论源头

Interview

(一) 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寻找破译妇女压迫的历史密码

恩格斯在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以摩尔根 《古代社会》的实证材料为基础,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揭破社会的性别问题。 这部著作揭示了私有制如何通过颠覆原始社会的母权制,使女性逐渐成为父权社会的附庸。书中详细考证了人类婚姻形态从群婚制到对偶婚再到专偶制的演变轨迹,指出当男性成为私有制社会的主宰者,妻子变成了丈夫的私有财产,这种所有制关系的变革不仅重构了社会家庭结构,更是塑造了延续数千年的性别权力格局。

关键概念核心内涵当代映射两种生产理论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生育)共同构成社会发展的基础职场“生育惩罚”现象揭示生育仍被视为女性专属责任,印证两种生产关系的当代博弈婚姻家庭演变从母系氏族的“知母不知父”到父权制下的“一夫一妻制”,本质是私有制的产物当代女性对“独立婚房”的诉求,折射婚姻仍与财产关系深度绑定妇女解放路径只有消灭私有制,使妇女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才能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女性高管比例与企业所有制性质的相关性研究,验证经济基础对性别平等的制约

表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核心内涵与当代映射

这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经典著作。如果说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奠基, 《共产党宣言》是阶级斗争的号角,那么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则是在性别领域对两大理论攻击进行运用的典范。书中批判了“资产阶级公妻制婚姻”,与《共产党宣言》中对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的批判一脉相承。当代平台经济中“数字家政工”的存在,不过是私有制下家务劳动商品化的新形态,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二) 从《共产党宣言》与《德意志意识形态》寻找解放道路的理论基石

1848年问世的 《共产党宣言》,不仅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更在批判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时,揭开了资产阶级婚姻家庭的虚伪面纱。马克思和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批判资产阶级的公妻制婚姻,认为在资本逻辑的操控下,妻子和女儿都被可以被抛到劳动市场上去,成为可以用货币衡量的商品。这种鞭辟入里的揭露, 首次将妇女解放问题从道德说教的泥潭中剥离,还原到阶级斗争的现实语境中去考察,奠定了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基调。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从哲学的高度为妇女解放提供了方法论指引。书中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这对我们理解性别关系的演变指出了方向,那就是必须从物质生产条件出发,尊重历史事实。书中关于“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的论述,解释了人在社会生产中地位与协作模式的变化实际上是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为解释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起源提供了分析工具。当男性便通过控制生产资料掌控了社会权力,占据了社会主导权,女性则被挤压到私人领域,其活动被局限于家务劳动,并被定义为非生产性的社会劳动。这种分工的不平等,正是性别不平等最深层次的经济根源。

对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西方女权主义的本质区别,也能从这两部经典中发现端倪。与部分女权主义将性别压迫抽象化、绝对化的倾向不同,妇女解放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看作无产阶级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产党宣言》把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未来社会发展重要特征,也必然包含女性解放与发展,包含女性对资本与父权双重枷锁中的挣脱。当代女性在职场遭遇的玻璃天花板,本质上仍是资本逻辑与性别偏见共同影响的结果;而996工作制现象,现实中对女性生育权发展权的挤压,则印证着只有推翻资本主义,逐步实现共产主义,才能让妇女真正得到解放。

Q3/ three

三、从本土经典研读探求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智慧结晶

Interview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基础理论》是系统阐释的开山之作

1985年,中国妇女出版社推出的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基础理论》,在改革开放初期,伴随思想解放的浪潮, 为中国妇女理论奠定了系统化研究的学术基石。这部著作,首次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原理拆解为可操作、可传播的理论框架,其章节设置既遵循历史唯物主义逻辑,又紧密呼应中国妇女运动的实践需求。书中对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图景的细致还原,与私有制确立后妇女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的压迫机制分析,构成了理解性别关系演变的两把钥匙。作为妇联干部培训的核心教材,指导培养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专业化妇女工作者,其理论影响力通过妇联组织渗透到全国城乡,成为指导妇女工作中某些项目的方法论与武器。

核心章节主题理论要点当代妇女工作实践映射原始社会的男女关系生产力水平决定性别分工,母系氏族社会不存在性别压迫农村妇女合作社对传统性别分工的突破私有制社会的妇女地位财产私有导致父权制确立,妇女沦为家庭奴隶和生育工具反家暴法对家庭内性别暴力的法律规制妇女参加社会劳动与解放社会劳动是妇女获得经济独立和社会地位的根本途径女性科技人才专项支持计划的政策设计婚姻家庭与妇女解放批判封建婚姻制度,倡导平等互爱的婚姻家庭关系婚姻家庭咨询师职业体系的建立

表2.《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基础理论》

理论要点与当代映射

该书的前瞻性在四十年后的今天依然闪闪发光。当三孩政策遭遇职场性别歧视的现实困境时,书中妇女解放必须以经济独立为基础的论断,为破解生育与就业的矛盾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当数字化转型冲击传统性别分工时,社会劳动形态变革推动妇女地位提升的理论预判,正在直播电商、居家办公等新业态中得到验证。这部著作的价值不仅在于理论建构,更在于它 提供了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方法论启示。

(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简要读本》是理论普及的实践指南

由 全国妇联宣传部联合多省市妇联合编的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简要读本》,以理论通俗化、实践具象化的鲜明特色,成为连接学术殿堂与大众认知的桥梁。该书摒弃晦涩的理论表述,用“妇女解放道路为什么必须与社会主义道路相结合”等设问开篇,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核心命题转化为妇女群众可感知、可理解的生活智慧。“两种生产理论与妇女发展”章节中,编写者巧妙结合中国人口政策演变,阐释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的辩证关系,既纠正了妇女回家论的错误倾向,又回应了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的现实困惑,这种 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其成为基层妇女干部的工作指南。

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西方女权主义的辨析尤具现实意义。书中通过权利来源、斗争对象、解放路径三个维度的对比分析,清晰揭示了西方女权主义个人主义、精英化的理论局限,强调中国妇女运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家庭建设三大支柱。这种理论自觉在妇女参政章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将政治参与简化为选票争夺,该书系统阐述了中国妇女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妇联组织等多元渠道参与民主决策的制度优势,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生动实践,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实践伟力。

对于 当代女大学生而言,这部读本是价值观塑造的思想罗盘。书中婚姻家庭观章节对“爱情与面包”“生育与自我实现”等议题的辩证分析,能够帮助她们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保持清醒认知;“妇女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部分,则为女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当年轻一代在社交媒体上热议独立女性的定义时,这本诞生于新世纪初的著作,以其深厚的理论积淀和鲜活的实践案例,为她们提供了超越流行话语的思想资源。

(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概论》是中华女子学院的学术传承

作为 中华女子学院“妇女干部素质教育丛书”的扛鼎之作,《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概论》承载着本校在妇女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基因与使命担当。这部由校内资深学者联合编写的教材,最鲜明的特色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历史脉络梳理为清晰的理论图谱——从李大钊对妇女解放与劳动解放的早期探索,到毛泽东“妇女解放,突起异军”的革命实践,再到改革开放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制度确立, 完整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妇女运动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智慧结晶。

编写团队深植中华女子学院“崇德、至爱、博学、尚美”的校训精神,在理论阐述中融入 大量女性教育实践案例。书中“妇女教育与社会发展”章节,特别分析了本校“性别与发展”微专业的课程设置,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从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模块;女性领导力培养部分则结合女院毕业生在各行各业的成长故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催化作用。这种教学研用一体化的编写思路,使该书不仅是理论读本,更是 女院师生开展性别研究的方法论手册。

对于 本校女教师而言,这部著作提供了课程思政建设的丰富素材。当《女性学导论》课程探讨性别平等的理论基础时,书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系统论述可直接转化为教学案例;当研究团队开展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调研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分析框架能有效提升研究的理论深度。对于女大学生,特别是妇女工作专业的学生,该书更是未来职业发展的理论工具箱——书中对妇联组织“引领、服务、联系”职能的深刻解读,对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系统梳理,都将 成为她们未来从事妇女工作的看家本领。

Q4/ three

四、开启你的

马克思主义妇女探索之旅

攀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理论高峰,需要铺设循序渐进的阶梯。 建议由浅入深阅读:初学者可从全国妇联宣传部编写的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简要读本》起步,该书以问答形式解析核心概念,如为什么说妇女解放是无产阶级解放的一部分,辅以案例分析降低理论门槛;进阶阶段推荐精读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建议结合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藏的书目,重点研读“家庭的起源”与“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两章;研究阶段则可深入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概论》,该书对毛泽东“妇女能顶半边天”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梳理,能帮助读者构建本土化研究框架。

书名作者/编者出版社出版年份馆藏位置阅读优先级《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简要读本》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妇女出版社1992图书馆密集书库(索书号:D440/60)★★★★★《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人民出版社2023图书馆外借库八层(索书号:A124/2)★★★★☆《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概论》中华女子学院著,韩贺南执笔中国妇女出版社2002图书馆外借库八层(索书号:A811.64/9)★★☆☆☆《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基础理论》全国妇联编中国妇女出版社1985图书馆外借库八层(索书号:D440/1)★☆☆☆☆

表3.馆藏书目信息

学术延伸资源方面, 《妇女研究论丛》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专栏(2022年第3期)收录了李明舜教授等学者的最新研究; 《中国妇运》杂志的“理论前沿”栏目则侧重政策解读。数据库推荐中国妇女研究网的“文献数据专栏.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研究文献资源库”,以及CNKI收录的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相关论文。对于英文文献需求者,Springer出版的Marxism and Gender Studies相关英文书籍,可作为比较研究参考,但需注意结合中国语境批判性阅读。

参考文献:

[01]全国妇联.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基础理论[M].中国妇女出版社, 1985.

馆藏位置:图书馆外借库八层 ; 索书号:D440/1

[02]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人民出版社, 2023.

馆藏位置:图书馆外借库八层 ; 索书号:A124/2

[03]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22.

馆藏位置:图书馆外借库八层 ; 索书号:A12/4:4

[04]马克思, 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人民出版社,2003.

馆藏位置:图书馆外借库八层 ; 索书号:A12/19

[05]全国妇联宣传部,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简要读本[M].中国妇女出版社, 1992.

馆藏位置:图书馆密集书库 ; 索书号:D440/60

[06]中华女子学院课题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概论[M].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2.

馆藏位置:图书馆外借库八层 ; 索书号:A811.64/9

[07]《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妇女研究论丛[J]. 2017年第3期.

馆藏位置:图书馆特藏库 ; 索书号W18/7:2017

[08]《中国妇运》编辑部.中国妇运[J]. 2019年第2期.

藏位置:图书馆特藏库 ; 索书号:W2.12/111:2019

[09]中国妇女研究网.文献数据专栏.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

[10]徐伟新等著.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与发展概论,[M].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8.

藏位置:图书馆外借库八层 ; 书号:A811.64/32

[11]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Z].中国妇女出版社,2021.

馆藏位置:图书馆外借库八层 ; 索书号:D442/149:2021-2030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