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梗的本质,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继而形成血栓,堵死心脏的供血通道。全球性 INTERHEART 研究[1] 指出,九大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腹型肥胖、心理应激、少吃果蔬、缺乏运动、饮酒模式)几乎解释了大多数首发心梗的发生。
9 月 11 日,云南餐饮品牌“云海肴”创始人赵晗因心梗去世,年仅 40 岁。消息传出后,很多人唏嘘:他年轻、不抽烟,事业正盛,怎么会突然倒下?
其实,年轻人心梗并非罕见,尤其在高压和透支的创业环境下,风险被进一步放大。
心梗的本质,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继而形成血栓,堵死心脏的供血通道。全球性 INTERHEART 研究[1] 指出,九大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腹型肥胖、心理应激、少吃果蔬、缺乏运动、饮酒模式)几乎解释了大多数首发心梗的发生。
在年轻人群里,吸烟、血脂异常、家族心血管病史往往更突出,而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反而更低[2]。也就是说,哪怕没有“显著基础病”,长期风险可能早已埋下。
创业者的生活常常是:长时间工作、日夜无休、精神高度紧绷。荟萃分析显示,高强度心理压力人群的冠心病风险会持续小幅增加[3];而每周工时 ≥55 小时的人群,卒中风险显著增加,冠心病风险也随之上升[4]。
机制层面,慢性心理应激会激活交感神经、升高应激激素、增强血小板活性与炎症反应,加速斑块不稳定。而睡眠不足,更是推高风险的“隐形杀手”。
图片来自摄图网
在长期风险之外,心梗往往由急性触发因素引爆:突发的愤怒、极端劳累、暴饮暴食、急性感染(如流感)都能在短时间内成倍提高心梗风险[5]。研究显示,流感感染后一周内,心梗发生风险可升至平时的数倍[6]。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常说“昨天还好好的”,但突然就倒下了。
图片来自摄图网
把这些因素放进创业者的日常场景里,不难看出一套“组合拳”:
白天的高强度工作压力,晚上的长期缺觉;久坐少动、饮食油腻,外加烟酒、能量饮料“硬撑”;再叠加出差、应酬、感染暴露。
它既在长期推动动脉硬化,也随时可能触发急性爆发。赵晗的离世,不仅是餐饮行业的损失,更是一个警示:创业拼命,但健康更不能缺席。
参考文献:
[1] Yusuf S, Hawken S, Ounpuu S, et al. Lancet. 2004;364(9438):937-52.
[2] Rallidis S, Jovanovic A, Rallidis L. J Family Med Prim Care. 2024;13(9):3509-3517.
[3] Kivimäki M, Nyberg ST, Batty GD, et al. Lancet. 2012;380(9852):1491-7.
[4] Kivimäki M, Jokela M, Nyberg ST, et al. Lancet. 2015;386(10005):1739-46.
[5] Smyth A, O'Donnell M, Lamelas P, et al. Circulation. 2016;134(15):1059-1067.
[6] Kwong JC, Schwartz KL, Campitelli MA, et al. N Engl J Med. 2018;378(4):345-353.
来源:你的医生朋友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