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蔚来从诞生起就是要跟BBA去竞争。做高端市场,意味着研发、产品、服务都要做到极致,这都离不开雄厚的资金支持。“5万块不可能造出宝马,也不可能付5千块的工资招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师。”
最近蔚来又融了70亿人民币,李斌凭借强大的找钱能力又一次给蔚来输血成功。
据不完全统计,蔚来汽车成立以来,融资总额已超过 1500 亿元人民币。
蔚来从诞生起就是要跟BBA去竞争。做高端市场,意味着研发、产品、服务都要做到极致,这都离不开雄厚的资金支持。“5万块不可能造出宝马,也不可能付5千块的工资招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师。”
面对资金链断裂的巨大压力,李斌总能撬开资本的大门,将蔚来从悬崖边拉回来。由此他还被人戏称为“中国最能融资的男人”。
本期「和牛商业」整理了李斌蔚来汽车创业以来的感悟和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人可以有理想主义,企业不能有
1. 个人可以有理想主义,企业不能有。企业的第一要务是赢得市场竞争,你得知道自己的资源边界。
2. 创业者是要承担终极压力的,即使你自己心里再焦虑,哪怕你的团队只剩下六七个人,要让他们觉得你是成竹在胸的。
3. 你们想进一个新行业的时候,假如这个行业里面有一家公司已经做得很大了,而且还是创始人本人在掌舵,那你最好换一个赛道。
4. 回到原点去思考。什么叫原点?就是你创办这家公司是为了什么。你现在遇到的困难,是因为你当时的出发点错了吗?如果你偏离了,当然就需要去修正;如果你坚持了,你就可以更有自信地坚持下去。
5. 创业者天生会比较乐观地看待一些事,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但是做一个企业,你还是对这么多的员工,对这么多的投资人和用户要负责任。所以有时候风险不能推到太极致了。如果可以再来一次的话,我觉得可以给公司的风险边界留得再宽一点。
6. 当年如果乔布斯不负责产品,将软件、硬件、服务都通盘思考,并把资源充分打通,恐怕苹果公司是做不出划时代意义的智能手机的。我认为CEO责无旁贷,必须把自己推到这个位置上,哪怕自己不是技术专家,也必须具备技术领导力。
7. 判断一个公司、判断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看他在做什么、他做了什么、他做到了什么。
8. 创业公司要做的事不少,怎么保持专注度,到底哪些事情是真正要坚持的长期的思考、哪些事情是短期的应激反应。如果把每件事情都当成长期投入,资源一定会被击穿的。
9. 最好的时候容易做很差的决定,最差的时候可能能做最好的决定。你好的时候,你就会忽略问题本质,很多事为什么要干?优先级是什么?很多时候都缺乏逻辑。但你不好的时候,你资源有限,你就得排轻重缓急,看哪个优先级高,哪个ROI高。
10. 推动一个传统的巨头去做转型比去做一个创业公司更难。
11. 我一直是创业者,创业者首先想好最坏的结果,但是要争取最好的结果。
12. 对外卖来说,万恶之源就是补贴,提供这么多服务还免费的模式,或者是倒贴钱的模式,这是不健康的。补贴那么多钱,到最后会变本加厉收回来,这种事情是不能搞的。
13. 怎么在合适的时间纬度、空间纬度去架构一个公司的商业模式,公司的组织架构和发展节奏是很重要的。有的(决策)在短期内看是对的,但是放在更长的角度看,可能是错的。有的当下好像是错的,但放在更长的时间去看,简直不能再正确了。
14.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新的汽车创业公司来讲,机会基本上只有一次,其实这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二、做好用户经营,很多商业逻辑就会发生变化
1. 如果真的去做好用户经营,很多商业逻辑就会变了,全中国有十几亿人,我并不需要让十几亿人都说我好,我也做不到,我的车也不可能便宜到那样的程度,我没有必要让每个人都买。但是我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每一个跟我建立了连接的人,他的体验都是独一无二,都是真真正正满意的。
2. 改变一个行业就要重新定义这个行业的用户体验,苹果是这么做到的,软件、硬件、服务一体化,星巴克是这么做到的,不光卖咖啡,提供的是地上空间,移动互联网元素考虑进来,再合到一起去思考。
3. 真正商业模式变革的机会来自于用户体验的变化,用户体验的机会来自于技术与情感,也就是技术变化如何对情感体验形成提升。
4. 我的商业理念很朴素,用户永远只会为好的体验买单,但公司要靠体系化的效率挣钱。
5. 生活肯定需要有诗和远方,但是怎么样让每天的生活变得更好,我认为一样是伟大的创新,一样值得我们去奋斗。就像外卖,我觉得挺好,有那么多的人就业,让我们吃饭变得方便一点。技术的创新它不是以多么宏大去理解,它是真正以有没有有意义的产出去理解。
6. 我是不喜欢“生态”这个词的,生态这个词是从企业的商业的角度去看。我们会去强调“社区”,社区是从用户的角度去说的。
7. 如果没有灵感的时候就去找用户,不管是研发还是供应链,或是销售服务、财务、HR、法务、传播都可以把用户变成能量。
8. 每个人都只能给你一些片段,你自己就像大模型一样,要把这些信息全部加工掉,然后输出一个完整的东西。这个可能是企业管理阶段性的重点,可能是这个产品的定义,可能是商业上的一些思考,商业上的一些执行。
9. 蔚来一直重视原创性。我虽然致敬了奔驰,致敬了宝马、奥迪,致敬了保时捷,但是我没有抄袭他们。什么叫高端品牌?你要给用户提供与时俱进的高端的全程体验,另外你要持续地去沉淀能经历时间考验的高级的精神,而这个高级精神就是在技术、在产品、在服务、商业模式上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创性和持续的投入、坚持。
10. 通过车作为一个连接的起点,做成一个真正的用户社区,我把它叫“用户企业”。上市的时候,我把自己三分之一的股份端出来做了一个用户信托,所以我觉得不光是用户要去参与,用户真的要一部分的拥有,这件事情其实是挺重要的。
三、汽车行业进入了决赛阶段
1. 汽车行业是一个非常长的竞争,我们说2025年开始要进入决赛圈。但我从来没有说过决赛什么时候结束,因为决赛是没有止境的,别说汽车行业了,做企业都是没有止境的。
2. 推动未来汽车行业迭代的核心力量是两件事情:
(1)数据、AI,会成为推动汽车迭代最核心的力量。
(2)用户视角、用户拥有、用户体验的服务理念的革新。
3. 中国其实做入门级的车的人挺多的,但是没有人敢去挑战高端市场。高端市场意味着高投入,意味着研发投入要足够,意味着你的质量体系,你的供应链体系必须去跟高端车能PK,意味着你整个的技术的领先性,就是你比别人要早。这个事情总得有人去干。品牌向上背后的逻辑就是技术向上。
4. 我们做到了车电分离,电池可以租用,可充,可换,可升级。我觉得我们的出发点很朴素,用户他不应该因为用电动车被惩罚。
5. 企业究竟凭借什么创造价值?对汽车企业来说,以前主要靠制造规模,而未来要靠软件能力支撑的增值服务,也就是说,汽车产业将发生由制造向服务的价值转移。
6. 自动驾驶的最终格局,我觉得可能会诞生几个联盟。在联盟内部企业可以共享诸如类似的传感器布局、算力平台、基础算法等,还可以互相交换数据。
7. 高端品牌,你没有一个持续的研发投入引领是立不起来的。中国智能手机行业也看到了这一点,谁在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真正立起来了高端品牌,大家都知道,那是因为他们的研发投入确实大,而且是持续的。
8. 解决电池寿命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今天不解决8年后就要付出代价。
9. 换电是蔚来的护城河,随着规模的扩大,同行的加入,越卖越多,我们的护城河只会越来越深。
10. 在智驾方面,大家的差距其实都不是很大。因为技术开始收敛,最终基本上是两个阵容。一个阵容是自研的,你自己去闭环,这个效率肯定是非常高的。另外一些是依托于第三方的,我认为第三方平台肯定会形成一些头部的公司。
11.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复杂得如交响乐,传统的供应链制造、精益管理已远远不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公司,背后是企业的组织模式、机制文化能不能匹配新技术的发展。
12. 汽车行业跟别的行业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汽车行业不能有短板,长板可以很长,但是短板如果短,基本上就不好弄了,所以它其实考验的是全面的能力。
13. 汽车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竞争力的竞争。营销等方面固然重要,但长期来看,只有产品足够强,企业才能保持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分为三个层面:最底层是技术路线,中间是产品规划,最上层是产品定义。
14. 技术路线要长期坚持,产品规划要想得透彻,产品定义要与时俱进,有错就改,要符合用户千变万化的需求。只要把这几点做到了,我们就不怕任何竞争。
15. 跟随者做不成高端。
16. 如果你真的要做高端品牌,你必须得回答这个问题,你代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认为是原创精神,创新技术是一个最起码要去做的事情。
四、长期主义不是做不好短期执行的借口
1. 长期主义不是做不好短期执行的借口,马拉松的每一步都需要跑好。
2. 一个公司得有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要真的相信,而不只是写在墙上。
3. 企业最后还是离不开人。不管是吉利,还是长城,还是比亚迪,每家都有它可圈可点的地方。核心原因就是他们的创始人依然奋斗在企业发展的一线。如果只是职业经理人是非常难的,只有很少很少的职业经理人的CEO能够说服董事会、说服股东去支持一个长期的决策。
4. 我们在内部有一个工作方法叫VAU(即“Vision目标-Action行动-Upgrade提升”的工作方法)目标行动改进计划,和OKR有一些精神是差不多的,这是我们蔚来自己的一套工作体系。既要看远期的一些目标,也要看近期的行动计划是不是和远期的目标匹配。
5. 原来汽车产品开发像打鼓,现在则像演奏交响乐。对于传统机械的部分可能打鼓就够了;但是对于智能硬件的部分,就必须弹钢琴;而对于软件的部分,还必须拉小提琴。而且后续产品还需要持续的迭代改进和运营管理,各种乐器必须以不同的节拍继续演奏下去。CEO应该是整个乐队的指挥,他可能不会弹钢琴,不会拉提琴,甚至打鼓也不在行,但是他必须知道如何让大家演奏的曲目相同、节奏同步。
6. 很多时候,大家把执行的错误,以为是方向的错误。很多时候碰到点问题,就以为是方向错了,其实是执行错误。把这两个搞混了,就容易搞折返跑,一般就死得很快。方向想清楚的情况下,就要坚定自己的信心,执行中的错误要及时纠偏。
7. 所有的CEO都希望一声令下大家就去执行。但一个组织要改变惯性不容易。这需要整个组织形成共识,建立新的流程、机制,甚至调整文化,其实非常困难。
8. 不要寄希望于一下子能搞个什么大招,指望什么奇迹。真正重要的是建立体系能力,结硬寨,打呆仗,日拱一卒。
9. 福特公司创始人当年说:我要让我的工人,半年的工资买得起这辆他们自己产的车。这句话太牛了,很多人没听懂,实际上就是把股东利益、员工利益、用户利益全部都放在一起,用一个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说出来,技术的进步也全都在里边了。
10. 现在出差,我跟所有员工都是一样的,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标准。我们并没有把钱用来做一些研发、产品、服务以外的事情,投资人是看得清楚的。
五、想兼顾创业和家庭,是从来不存在的
1. 想兼顾创业和家庭,是从来不存在的。现在每个人都是拿时间在投票。你的时间花在哪了,这就是你在那一段时间最重要的事情。
2. 我当时在易车最难的时候,欠债几百万,我自己的想法是,如果公司真的开不下去,还不了,我打几年工也能还上这个钱,这就是把自己的底线想清楚。
3. 自嘲是一个新时代的美德。
4. 我认为人生只有一件事情是真正值得后悔的:别人用你的方法成了。你想了一件事情,最后失败了,你没有办法了、尽力了,因为谁也不是神仙。但是如果别人用你的方法成了,责任就完全在自己。
5. 每个人都有一个激励自己的东西,这个激励的东西是要足够利他的,足够有想象力的。因为这样才能够去平衡你平时要遇到的各种鸡毛蒜皮的,大大小小的难受的事情。
6. 我对自己人生低谷的定义就是对自己不满意,你要承认自己真的做错了一些事情,或者说你要否定自己,这个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7. 世界并不欠我们一个理解,在今天这样一个人人都可以发声的时代,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质疑甚至谣言都是我们前进道路上需要面对的现实。
8. 我上大学打的第一份工是推销办公用品,我当时就用最笨的方法,骑着自行车把整个海淀能够敲的门都敲一遍。卖车其实也是一个道理。
9. 我不能保证自己说的每句话都是对的,那就不要说话了。在这个时间点,我说的话是我的想法,是真实的想法。我不可能说一句话顶一万年,我又不是神,做不到。
10. 人越多,关系越好处理;人越少,关系越难处理。一个人要和自己相处是最难的。两个人的相处,比如说夫妻之间,恋人之间,相处也挺难的。人多了反而相对容易,你去找共性就好了。
11. 蔚来这几年一直都在风口浪尖上,很多人也会消费我,所以我一直开玩笑说,CEO现在也叫“首席娱乐官”。
和牛商业的宗旨是“提供先进商业方法论以及工具,鼓励创业创新精神”,拥有20万+核心商业人群读者,覆盖行业大佬、创始人、高管、投资人,在创投、科技、财经领域具有极强的行业影响力。2021年与创业邦、i黑马、虎嗅等一线商业媒体共同获得“财经头条风向标奖”。
来源:和牛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