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别是今年以来,整座城市的商业生态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焕新——超20个新兴商业体如春笋破土,存量项目也在持续迭代升级。从策展型商业的崛起到夜经济的爆发,各板块都在上演消费场景的创新实验。
有没有感觉,南京这几年的商业进化越来越快了。
特别是今年以来,整座城市的商业生态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焕新——超20个新兴商业体如春笋破土,存量项目也在持续迭代升级。从策展型商业的崛起到夜经济的爆发,各板块都在上演消费场景的创新实验。
繁荣的背后是激烈的竞争。
几乎每个商管团队都在感慨: 商业业态更替太快了,消费需求转移太快了……
商业很卷,卷生卷死。
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传统商业正在悄然退场。当自然客流红利消退,"持续留客能力"成为新的生存法则。
压力催生变革,竞争红海之下,一些先锋项目率先破局。
比如玄武花园城。
这个14万方体量的商业体,最近以“Re商业进化论”引发广泛舆论关注。
在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历史名都里,它以“绿色可持续+商业”的融合模式,实现了新消费浪潮下的轻盈转身。
最打动人的是,它不只打造消费空间,更重塑着城市生活的可能性。
这里不像在建造冰冷的商场,而是在培育一片会呼吸的商业绿洲——让建筑与自然共生,让商业与人文共鸣。
壹|First
说实话,绿色生态商业的范示,在南京其实很新。
这样的新路径探索,为什么落子新玄武?
从城市角度来看,答案很明显。
这里从来不曾缺席南京任何一段的历史,同时还拥有紫金山、玄武湖这样的城市标签级的景观资源。
山湖之间最南京,历史是底蕴,山水是下限。
“自然与人文的共生”可以说是这里先天的基因。
这样一个典藏城市级资源的板块,长久以来,却始终缺乏一个封面级的商业体。
比起同质化的商业mall,缺少一些定制化色彩的场域。
什么是玄武的定制化?
在传统商业执着于“人货场”效率时,玄武花园城选择让土地先开口说话。
项目创新提出“RE”概念,打造南京首个以RE-value为核心理念的可生长生态商业。
何为“RE”?
自然可持续(RE-cycle)、文化创生(RE-culture)、共享创新(Re-design)、探索重置(RE-action)的都市生活方式。
这个定位让开局就与众不同,引人入胜。
对于大多数商业mall来说,生态商业这其实是一个很难复制的标签。
毕竟,在寸土寸金的主城中心,不是每一个城市商业体都可以像玄武花园城这样紧邻36000㎡城市公园。
更不要提,项目直线距离800米是红山森林动物园,1.5公里的半径范围内,轻松触达玄武湖、紫金山、天文台等南京标志性景点资源。
居于山水环抱之间,紧邻新玄武黄金中轴——大壮观路,这样的自然资源禀赋,让生态商业有了真正大开大合的自如感。
以公园为基底,所有商业从公园之中生长出来。
玄武花园城很聪明,从建筑内部布局的各个细节里面,就选择以多样化商业场景去打动人心,让绿色深入生活。
商场L3-L5的22米跨层空间,安放了一棵生命之树RE-cycle tree,这棵树这不仅是核心场景装置,也是项目RE-design的精神浓缩。
它表达的意向很清晰:持续生长。
RE-link 错层退台设计、屋顶RE-PARK 未来花园、B1 层的 RE-FOOD 24h 循环食集、“梧桐千叶”主题等。
在和自然的互动之中,商业空间对人群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
除了布局构造外,更重要的是,玄武花园城也将「RE-action」理念贯穿始终,将自然生态 、宇宙天文、在地文化巧妙融合。
在地铁连通空间以紫金山横剖面与本土生物为原型设计生态景观切片,让消费者在通勤中也能体验一场“自然生长”的生态互动。
打造南京首个天文主题的商业空间。屋顶Re-park未来花园藏着一座南京独家的“天文小宇宙”,智能天文台、天文博物馆、科普研学中心一应俱全,紫金山天文台专家引领一场“星际穿越”,还有超酷的天文周边,感受“在购物中心里仰望星空”的美妙。
客观来说,这两年在南京见过太多的盒子商业,场景上的创新也是各出奇招。但像玄武花园城这样,从建筑设计到内容生产都紧贴在地生长的,属实与众不同。
花园城的商管团队从一开始就想的很明白:
商业地产跑马圈地的时代早就过了。精神消费的时代,实体商业所承载的功能已不再仅仅是一个购物场所,而是对理想生活社交的期许。
“RE”的核心其实是对生活状态的全新号召,也是城市生活方式的升维。
「探索、自然、人文、共生」的核心基因,就是他们想要主张的城市生活全新开场。
NO. 2|贰
当然了,仅仅是靠一些场景化的打造,想要深刻地输出内在的价值观表达,显然是不够的。
在传达“绿色可持续理念”这件事上,玄武花园城是真的有在认真思考,如何打通线上和线下热度闭环。
最近一场名为「编织生活」的低碳主题活动,就引发小红书上的打卡热潮。
整个活动围绕“低碳+社交”“环保+审美”等话题,发起低碳打卡装置Give me five、手环编织体验等一系列共创活动。
其实活动本身想要的传递就是一种场域精神:
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编制新造,物与新生。
你会发现,它和整个花园城的价值主张内核极其契合的。
策划这些活动的目的其实很清晰:让每一个年轻人对花园城文化价值开始真正“种草”。
当这个理念开始埋下种子,它就会吸引年轻人产生自发的期待。期待接下来会有更多好玩的内容,不断发生。
事实上,玄武花园城在内容运营上的发力真的不少。
除了依托于“就地生长”的天文、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外,户外运动、宠物社交这些以兴趣驱动的内容矩阵,也是运营亮点之一。
要知道,在这个到处建立“生态圈”的时代下,客群的衡量单位颗粒度其实已经越来越细。
消费者的认同不再来自于泛化的标签,而是基于兴趣的圈层归属。
玄武花园城很明显get到了这一点,围绕户外运动、宠物友好等圈层的社交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场景设置与运营实践。
比如以动物主题友好巴士接驳动物园、规划骑行友好线路、串联红山动物园、玄武湖、中山陵等城市地标,并设置骑行驿站,满足都市轻户外需求。
周末节假日,一辆单车、一个背包,约上三五个搭子,就开始一场城市骑行计划。这种轻盈且持续的方式,创造出活力的都市生活新维度。
比如打造宠物公园,提供专属设施,外延到生活方式的理念,延展到人与宠物之间相处互动的方式。
不同于短期流量玩法,这些高频次、高质量的原创内容,持续强化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结。
从初识阶段的兴趣吸引,到深度参与后的价值观认同,最终形成对品牌理念的自觉传播。
这种"内容-体验-信仰"的递进式运营,让商业空间真正成为生活方式的提案者。
说实话,一个商业体能够有如此密集的内容产出,背后一定离不开长久的投入、持久的坚持。
在南京,你很难看到哪家运营团队有这样的耐心。毕竟,人力物力之外,最可贵的还是心力。
NO. 3|叁
对于整个城市来说,玄武招商花园城都是一次非常具有创新意义的商业迭代。
无论是它的价值观表达,还是持续的活动输出,能看到运营思路的创新。
对于其他商业mall很大一个启示在于其品牌落位上:
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去填满,完成一个招商的kpi。
要知道,南京传统商业体招商上最容易踩坑的地方就是陷入同质化陷阱,最终导致了一批套娃式的购物中心无人问津。
玄武花园城商管团队思考很多的一点在于:如何要让每一位商户长效、鲜活的持续运营下去。
让“内容”跟得上“空间”,这是核心。
他们想要的从来不是品牌落位之后一时的“火”,而是能一直“活”,并且活得好。
所以我们在花园城的招商上,可以看到很多调性非常契合的品牌商户。
这些基于长效主义的合作,本质上就是与品牌的合谋。
双方在审美和价值观一致的基础上,共同形成合力,以各种各样的活动去不断增强客户粘性。
与此同时,商管团队在首店引进的部分,也做得非常扎实。
在国际精品零售、都会潮流、亲子萌宠、环球美食、品牌主理人、百变社交等六大主题业态组团之外,独具特色的首店、旗舰店成为了点睛之笔。
毕竟,对于一个城市标杆级的商业体,一定数量的首店是必须的,这是夯实商业体的下限。
CRAFT全国第二家、馥生六记江苏首店、KASE江苏首店、COSYROOM江苏首店、诺诗兰诺诺熊IP旗舰店、安踏PALACE冠军店、XEXYMIX南京首店、ARIA南京首店……
最新数据显示,华东首店2家,江苏首店7家,南京首店24家,城北首店86家,合计119家。
作为整个南京以北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商业体,这些贴合品质生活需求的品牌,已经打板出一个区域生活样板的基准线。
不仅是高频日常,也是新奇体验。
而定位到城市这个宏观层面来看,这里的商业创新以真实的需求为原点。真正以年轻人为核心,持续输出好的商业内容。
围绕“本土、天文、骑行、宠物友好”的核心,以更创意的活动与推广去吸引年亲人,以跨文化、业态、品牌时,联动红山动物园、紫金山天文台等资源,联名同实际快闪活动与特色商品,营造多元玩法。
发起“南京本土植物大赏”、“天文台涂鸦设计大赛”、“骑上单车去追春”……
这些创新内容相比传统的运营更加“有血有肉”,让整座场域的体验更加独特和丰满。
在重新编织南京人的生活密码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在输出极具表示性的城市内容IP。
让所有的好日子,都在热爱里。
毫不夸张的说,玄武花园城演绎了一种新型的城市更新,实现了城市格局的新生。既有南京自然人文的精神底色,又有新时代下生活态度的自在追寻。
当南京的商业不再执着于空间争夺,转而成为城市商能的策源地;当消费不止是交易行为,升维为文化记忆与鲜活运动的存储介质。
这座RE商业新物种,正在用一种本地化的创新方式,成为南京人新的生活阵地。
来源:知事南京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