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健康包括七个维度!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7 07:16 1

摘要:2022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了“生命八要素(Life's Essential 8)”的概念,即在2010年提出的“生命简单七法则(life's Simple 7)”(不吸烟、体重正常、规律运动、健康饮食以及血压、血脂和血糖正常)的基础上,新增了睡眠健

2022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了“生命八要素(Life's Essential 8)”的概念,即在2010年提出的“生命简单七法则(life's Simple 7)”(不吸烟、体重正常、规律运动、健康饮食以及血压、血脂和血糖正常)的基础上,新增了睡眠健康。

AHA指出,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长是理想心脑健康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成年人来说,每晚理想的睡眠时长是7~9小时。理想状态下,≤5岁儿童一天中应睡10~16小时,6~12岁儿童应睡9~12小时,13~18岁人群应睡8~10小时。

2025年4月14日,AHA又发布科学声明指出,睡眠健康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睡眠时长、睡眠连续性、睡觉时间、睡眠满意度、睡眠规律性、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睡眠结构以及无睡眠障碍。

多维睡眠健康代表了“多维睡眠模式——觉醒,适应个人、社会和环境需求,促进身心健康。”多维睡眠这一概念强调睡眠不是单一的生理体验,多个睡眠维度以各种方式影响机体功能。与其他生活方式行为类似,睡眠健康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完全体现其生理和现象价值。睡眠时长、睡眠连续性、睡觉时间、睡眠满意度、睡眠规律性、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等多个维度相互关联,并且可以使用客观和自我报告的方法进行测量。

睡眠时长(sleep duration)

睡眠时长即每晚(或每24小时)睡眠的小时数。它可以通过问卷和日记自我报告的睡眠小时数来估计,或者通过佩戴追踪运动的设备或多导睡眠图来客观评估。

最新证据表明,每晚睡眠时长

而睡眠过多或每晚睡眠时长>9小时会增加心脏代谢综合征、动脉硬化、中风或心血管死亡风险。

睡眠连续性(sleep continuity)

睡眠连续性反映个体入睡和维持睡眠的能力,通常以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与卧床时间的比值)作为核心指标,根据其他睡眠连续性指标计算,包括入睡耗时(睡眠潜伏期)、夜间觉醒次数、入睡后清醒的时间、计划外的早醒。

睡眠不连续与房颤、心肌梗死、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风险增加有关。

睡觉时间(sleep timing)

睡觉时间是指一天24小时中具体的睡觉时间(就寝时间至起床时间)。评估睡觉时间和心脏代谢健康的研究经常试图建立“最佳”就寝时间(例如,研究证明,晚10~11点入睡可降低成年人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负担)。生物钟有助于调节睡眠,与日间睡眠相比,夜间睡眠更连续,并能提升睡眠满意度。

研究表明,与晚上12点前入睡相比,晚上12点后入睡与超重或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血压升高的风险增加有关。

睡眠满意度(sleep satisfaction)

睡眠满意度反映个体对自身睡眠体验的主观评价。该指标通常作为患者自我报告的结果,能体现其他睡眠健康维度或睡眠生理指标未涵盖的层面。

针对近期研究的综合分析表明,睡眠满意度较低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和非杓型血压有关。

睡眠规律性(sleep regularity)

睡眠规律性是睡觉时间或睡眠时长的一致性(即变异性或不变性),可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如工作日与周末(工作日/学习日与休息日)之间的差异,或通过计算睡眠时长或睡觉时间的变异性得出的其他指标。相关信息可以通过问卷获取,如需更复杂的评估可采用腕表式活动记录仪来客观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睡眠规律性与睡觉时间有所区别:睡觉时间是指一天24小时中睡觉的时间与最佳昼夜节律阶段的对应关系,而睡眠规律性强调的是睡眠时间表在连续多日中的稳定性,与其在一天24小时中的具体时间点无关。

有研究显示,工作日与周末睡眠时长存在差异时,超重或肥胖风险增加20%。而每日睡觉时间的变化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炎症、肥胖和非杓型血压有关。

大规模研究显示,睡觉-觉醒时间一致性较高与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22%~57%相关。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研究表明,即使在睡眠充足的人群中,睡觉时间不规律也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睡眠过少且睡眠非常不规律的人风险最高。

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sleep-related daytime functioning)

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反映个体在日间保持正常功能状态的程度,其评估独立于夜间睡眠指标,凸显昼夜睡眠健康的整体性。该维度通常体现为:警觉、精力充沛、头脑清醒、日间不嗜睡(白天睡眠倾向增强)或不疲劳。评估方式包括:自我主观报告,客观实验室检测,或通过可能受夜间睡眠或日间嗜睡/疲劳影响的其他日间功能指标(如反应时间)来间接评估。

研究提示,白天过度嗜睡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以及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有关。肥胖、2型糖尿病、抑郁、吸烟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白天嗜睡风险增加有关,而减肥似乎可以减少白天过度嗜睡。

睡眠结构(sleep architecture)

睡眠结构指通过脑电波形检测的睡眠阶段(如慢波睡眠、快速动眼睡眠)及其生理模式。各睡眠阶段体现不同的神经生理功能,其持续时间与出现顺序均与生理机能及行为表现密切相关。

综合分析表明,慢波睡眠中断的人,胰岛素抵抗水平更高。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