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翰泉书院“知行课堂”让文明素养可触可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19:43 1

摘要:走进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桃州镇南塘社区,一座白墙黛瓦的建筑静卧田畴之畔——“翰泉书院”正以温润姿态,成为融合历史记忆与乡村美学的文化新地标,既延续着纪念清代名臣张光藻的文脉,更以书院“立德树人、教化新民”的核心理念为魂,将阅读品茗、研学体验等多元形态转化为文明培

走进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桃州镇南塘社区,一座白墙黛瓦的建筑静卧田畴之畔——“翰泉书院”正以温润姿态,成为融合历史记忆与乡村美学的文化新地标,既延续着纪念清代名臣张光藻的文脉,更以书院“立德树人、教化新民”的核心理念为魂,将阅读品茗、研学体验等多元形态转化为文明培育的鲜活载体,让书院文化深度融入乡风文明建设的肌理。

翰泉书院开展“文武承脉·一日千年”活动。宣城市文明办供图

去“馆”存“韵” 开放场域里的文明浸润

广德市桃州镇创新提出“去纪念馆化”运营理念,将翰泉书院营造成“能坐下来、愿待整天”的开放场域。书院内,张光藻清正廉明的生平事迹展陈系统而生动,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廉政品质转化为文明培育的教材,与休闲阅读区的墨香、乡村咖啡吧的醇香相映成趣,在潜移默化中涵养着人们的道德情操。展陈区里,先贤手札与《论语》《乡约》等典籍并置,游客可在此静享书页翻动的惬意,让“清廉守正”的文明素养,“邻里和睦”“耕读传家”的传统美德在历史与经典的互证中扎根。手捧一杯“光藻咖啡”,临窗眺望无垠田垄,任稻香与清风漫过心间,在乡村独有的悠然韵律中,感受淳朴乡风带来的心灵洗礼,让乡风文明在日常浸润中自然生长。

孩子们体验古法造纸。宣城市文明办供图

知行相融 体验课堂中触摸文明温度

体验活动让书院“知行合一”的育人传统落地为文明培育的实践课堂。古法造纸课上,老师讲解“蔡伦造纸”时融入“惜物敬天”理念,孩子们在纸浆沉淀中理解“节俭”的文明内涵。篆刻体验以“孝”“信”等字为范本,刻刀起落间,传统伦理转化为可触摸的精神印记。射艺教学不仅练准度,更强调“发而不中,反求诸己”的反思,将“自省”的文明素养融入肢体训练。每道工序里,古人的生活智慧与匠人品质不再是遥远传说,而化作掌心可感的温度,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领悟“精益求精”的文化内涵。

“万物共生,和美永续”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滨河小学。宣城市文明办供图

业态联动 流量变留量间延伸文明触角

为让“流量”沉淀为“留量”,广德市桃州镇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探索整村运营的创新路径,而这一过程本身,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延伸。从书院漫步5分钟,便抵达“亚马逊爬宠昆虫馆”——这处奇妙天地集培育与展览于一体,70余种爬宠与昆虫在此安家。“家长在书院品咖啡时,孩子能在昆虫馆探秘自然。”昆虫馆的负责人介绍说。让亲子体验形成完美互补,也在无形中培育着家庭成员间的和谐氛围与文明互动。昆虫馆不仅接待本地及宣城周边访客,更走进广德中小学与幼儿园,将生动的生物科普课堂送到孩子们身边,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们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的文明素养,为乡风文明注入了新时代的内涵。

熙春书房开展“书房探书海,成长阅精彩”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宣城市文明办供图

古今交响 书院文化滋养乡风文明沃土

近年来,广德市采用“文物+保护+创意”模式盘活古建筑,依托鼓角楼、天寿寺塔等文保单位,引入咖啡、茶艺、阅读、非遗体验等文旅业态,成功孵化“月下桐汭”“光的茶事”“光的书局”等项目,将书院文化与现代生活场景深度融合。城区的“熙春书房”“荷花书屋”,乡镇的“四合书屋”“甘溪书房”,这些空间里的每一缕灯光、每一场非遗体验,都在悄然完成“文以化人”的当代实践:村民在书房的书页间触摸文明,孩童在书屋的活动中浸润传统,让曾经束之高阁的书院文化,化作滋养乡村精神文明的“活水源泉”。

如今,书院的每一处空间、每一项活动,都成为书院文化与文明培育的融合点。书院文化如温润的稻香与书香,让“文以化人”的古老智慧在当代乡村焕发新生。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