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0年的广州,白色恐怖笼罩着大街小巷。胡志明(当时化名李瑞)因被法国殖民当局通缉,不得不从越南辗转来到中国。我广东省委为了掩护他的身份,安排了20岁的女党员林依兰与其假扮夫妻,暂居广州。
1958年的一天,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汇报:越南领导人胡志明想要迎娶一位相恋28年的中国女性!
两位领袖听过情况介绍,沉思后表示赞同。
那么,胡志明的这位中国恋人是谁呢?
1930年的广州,白色恐怖笼罩着大街小巷。胡志明(当时化名李瑞)因被法国殖民当局通缉,不得不从越南辗转来到中国。我广东省委为了掩护他的身份,安排了20岁的女党员林依兰与其假扮夫妻,暂居广州。
林依兰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朝举人,却思想开明,支持子女接受新式教育。她在学校时就熟读马列著作,并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当组织找到她时,这个年轻姑娘虽满脸羞涩,却毅然接受了任务。
初次见面,40岁的胡志明愣住了——林依兰的眉眼、举止,竟与他已故的越南恋人阮清玲颇为相似。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一定是上苍怜悯,让清玲的化身重返人间。”
两人以“夫妻”身份在广州的巷子里安顿下来。白天,林依兰像普通主妇一样买菜做饭,晚上则协助胡志明在昏黄的油灯下研究革命文件。邻居们都以为这是一对恩爱的小夫妻,却不知他们真实的革命身份。
1931年,胡志明因叛徒出卖被捕。彼时,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于是将一本珍藏的日记本交给林依兰:“我把心留下来陪你。”
三天后,在党组织的营救下,胡志明死里逃生,被放了出来。逃出生天的他捧着一盆兰花回到住处,向林依兰表白:“心中的兰花永远不会枯萎。”而林依兰也早已被他的才华吸引,于是两人紧紧相拥,从此私定终身。
1933年,胡志明前往苏联学习,林依兰则继续留在广州从事地下工作。离别时,他将日记本留给她:“见字如晤。”
此后的十几年间,两人虽天各一方,却通过信件传递思念。林依兰在信中写道:“等待是革命者的必修课,但我的心永远属于你。”
1943年,已回到中国的胡志明再次被捕,关押在广西。林依兰心急如焚,后来地下组织联系到冯玉祥将军,最终再次成功将其营救。出狱后的胡志明匆匆返回越南,两人未来得及告别。
再次相见已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胡志明从北京返回越南时,绕道广州才与林依兰短暂重逢。机场分别时,林依兰要将日记本还给他,他轻轻挡回:“没有你,我已不再写日记。”
1958年,越南抗法战争胜利,胡志明成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此时的林依兰已是广东省妇联副主任,但却依然孤身一人。老领导陶铸曾劝她再婚,她答道:“他让我等他。”
就在这一年,68岁的胡志明向好友陶铸提出心愿:“我与依兰相恋二十余载,如今年事已高,想接她到河内秘密举行婚礼。”并希望陶铸转告毛泽东和周恩来。
回到本文开头,两位领袖均表示支持,但对这段姻缘,越共却激烈反对。元老黎笋对胡志明直言:“你曾立誓越南不解放终身不娶,若违背誓言,党和国家的形象将毁于一旦。”彼时越南还未统一,但越共反对的更深层原因,是不愿看到“国父”迎娶一位中国女子。
胡志明虽极度愤懑,却不得不妥协,政治家的生活很多时候也身不由己。于是,一封写着“无缘再会”的信寄到林依兰手中,一段荡气回肠的跨国姻缘划上了休止符。
这场政治博弈彻底摧毁了林依兰的健康。她的身体每况愈下,生命的最后十年几乎都在医院度过。1968年,临终前的她将日记本托人交还胡志明,并留下遗言:“告诉他,我从未后悔。”
得知噩耗的胡志明悲痛欲绝。次年9月2日,他也在河内逝世,弥留之际仍念叨着“依兰”的名字。
越南官方将他的死因归咎于“心脏病”,却未提及这位中国恋人对他的影响。
胡志明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依兰是我生命中的第二盏明灯。若没有她,我或许早已倒在广州的刑场上。”而林依兰的日记里,最后一页写着:“他的名字,是我用一生书写的诗。”
林依兰的故事长期被中越两国官方淡化。直到2009年,凤凰网披露了这段跨国恋情,才引发关注。她的一生,是革命年代无数女性的缩影——
为信仰奉献青春,为理想牺牲爱情!
来源:千年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