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数字基础设施行业细分产品及产业链全景调研报告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20:15 1

摘要:数字基础设施是以数据创新为驱动、通信网络为基础、数据算力设施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体系。数字基础设施主要涉及 5G、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AI)、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基于此类技术形成的各类数字平台。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的坚实底座,已成为生产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发展现状、技术水平及企业玩家

数字基础设施是以数据创新为驱动、通信网络为基础、数据算力设施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体系。数字基础设施主要涉及 5G、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AI)、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基于此类技术形成的各类数字平台。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的坚实底座,已成为生产生活的必备要素,为经济发展、社会生态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1、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演进,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数字中国建设进入整体布局规划新阶段,数字基础设施的感知力、连接力、运力、算力、智力、存力和绿电力等核心能力体系加速形成,以满足各行各业对更广连接、更大带宽、更强算力以及更高智能的新需求。

(1)算力设施

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算力领域呈现出多种技术形态并存的发展态势:通用算力能够处理多种类型计算任务,具有灵活性高、满足日常计算需求等特点;智能算力是面向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训练与模型运行服务的计算机系统能力,具有性能更优等特点;超算算力由高性能计算集群提供,具有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能够处理大量数据并进行复杂运算。多样化的算力技术形态正被开发以满足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的需求。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24 年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 880 万标准机架(以功率 2.5 千瓦为一个标准机架),同比增长 8.64%;算力总规模超过 230EFLOPS(FP32),位居全球第二。《2025综合算力指数》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FP16)。

2020-2025年上半年中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规模

“十五五”时期,我国将持续推进算力规模建设,智能算力、绿色算力及高能效算力将成为核心发力方向。随着实体经济企业不断将产品、服务和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深入挖掘数据价值,需要持续消耗巨量算力,对算力的质量、效率、能耗提出更高要求。中央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举措,大力支持算力产业发展,其中《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2025 年我国算力规模将超过 300EFLOPS。未来,随着更多大模型的推出和应用以及多模态人工智能的发展,算力需求将进一步爆发式增长。

(2)云服务平台

云服务平台(Cloud Service Platform)是基于云计算技术架构,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弹性可扩展的计算、存储、网络、软件等资源服务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核心涵盖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层架构,是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载体。

我国云计算应用已从互联网行业向政务、电信、工业、交通、能源等基础领域深度渗透,国央企上云覆盖率突破86%,标志着云计算从“可选工具”向“基础刚需”加速转变。根据中国信通院《云计算白皮书2024》统计,2024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8,378亿元(同比增长35.9%),增速较全球平均水平(约20%)高出15.9个百分点,成为全球第二大云计算市场。

AI原生技术的普及与大模型规模化应用,正推动云计算架构深度革新:一方面,AI驱动的弹性计算与无服务器架构(Serverless)成为主流,资源调度效率提升40%以上(如阿里云PAI平台支持大模型训练时自动扩缩容,任务等待时间缩短至分钟级);另一方面,云平台从“资源供给方”向“智能能力输出方”升级,通过内置AI开发工具链(如模型训练、推理部署),降低企业AI应用门槛——据IDC统计,2024年企业通过云平台调用AI服务的成本较自建AI基础设施降低60%。

云服务行业的战略价值体现在三大核心维度

展望未来,云服务平台需求将呈现三大升级方向:

垂直化定制:电力能源云、工业物联网云等场景化解决方案加速落地,例如国家电投“新能源云”整合光伏、风电等多能数据,实现电站智能运维(故障预警准确率超90%);

智能化运维:AI驱动的动态资源调度(如基于强化学习的负载均衡算法)、故障预测(如通过时序分析提前72小时预警服务器异常)成为企业刚需,Gartner预测2025年智能运维(AIOps)在云平台中的渗透率将超70%;

绿色可持续:数据中心PUE(电源使用效率)政策趋严(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PUE≤1.3),液冷技术(如阿里云浸没式液冷服务器,PUE降至1.09)与可再生能源(如张北数据中心风电占比超50%)应用成为云服务商核心竞争力。

据中国信通院预测,2027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突破2.1万亿元,其中AI原生云、行业云占比超60%,标志着云服务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的高质量增长阶段迈进。

(3)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平台是指用于存储、处理和分析大数据的技术平台,通常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功能模块。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大数据凭借其海量性、多样性、时效性和可变性的特征,已经成为重要的无形资产。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需求持续推动企业对基础数据产生更高要求,促使其加大在大数据治理方面的投入,进而带动大数据平台的快速发展。IDC 预计,2028 年中国大数据 IT 支出规模为 621.7 亿美元,全球占比约 10%,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24.9%,增速位居全球第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平台正逐步成为各行各业决策支持的核心工具。大数据平台融合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实现数据的自动分析、预测和决策,极大地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大数据平台将更加注重与其他系统的无缝对接,形成数据共享和业务流程的协同,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未来,随着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且呈现高并发状态,企业运营更加依赖以数据驱动为主的智能决策。IDC 预测未来大数据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4)人工智能平台

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实现了从技术到应用的全方位进步,产品数量迅猛增长,应用场景持续扩大。截至6月,用户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比例最高,达80.9%。从产业方面看,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人工智能平台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中用于支持和管理硬件资源的软件组件,包括为人工智能能力落地所支付的所有‘平台级’支出”,既含纯软件,也含服务、云资源甚至硬件附属(如服务器预装集群管理工具)。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约2100亿美元,同比增长28%,2025年上半年,受大模型规模化部署和企业AI预算持续增加推动,市场规模约1150亿美元,预计全年将突破2700亿美元。

2024-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平台市场规模及预测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向800亿元挺进,受多模态大模型“普惠化”;政务AI“集约化建设”;“AI + 海外”出海潮;医疗、教育AI合规化后,“平台化采购”替代“零散工具采购”等因素驱动,预计2025年将突破1050亿元。

综上,2025年全球和中国市场增速高于传统IT领域,核心源于大模型技术革命对“平台层”的重构,以及行业数字化渗透加深(人工智能从互联网向工业、医疗、政务等传统领域下沉)。

2024-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平台市场规模及预测

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强国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未来,随着行业数据集的完善,针对特定行业的大模型将逐步涌现,企业可在此基础上通过定制化开发满足不同需求,降低成本,促进智能化普及;随着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向纵深发展,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加速迈向全方位、深层次智能化转型升级新阶段。

2、数字基础设施技术水平及特点

近年来,中国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了显著技术进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核心技术的数字基础设施,正逐步实现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的转变,国产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分布式算力高效调度领域,我国已研发出一系列先进的调度算法与平台,能够综合考虑算力的异构性、网络拓扑结构、任务特性等多维度因素,实现跨地域、跨集群的算力资源智能分配与动态调整;通过构建分布式算力调度平台,打破了不同算力节点之间的壁垒,使得算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高效协同,大幅提升了整体算力资源的利用率,有效满足了诸如大规模科学计算、实时数据分析等对算力需求极高的应用场景。

在国产芯片和算力匹配方面,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与创新,国产芯片在性能、功耗、集成度等关键指标上取得了较大进步。国内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不同算力需求的芯片产品,从低功耗的边缘计算芯片到高性能的服务器芯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芯片产品体系。同时,围绕国产芯片,我国构建了完善的软件生态和算力适配体系,通过优化编译器、操作系统、算法库等软件栈,实现了国产芯片与各类算力应用场景的精准匹配,充分发挥了国产芯片的算力潜能,降低了对国外芯片技术的依赖,为我国数字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自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3、数字基础设施行业主要企业玩家

三大电信运营商、宝信软件、润建股份、世纪互联等

(1)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宝信软件聚焦制造业数字化升级,面向钢铁、有色、化工、矿山等行业提供全场景整体解决方案。此外,公司围绕国家算力枢纽节点、重点区域、重点客户的需求,进行算力和云计算节点的布局建设,为用户提供智算中心、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服务的信息基础设施综合解决方案。

(2)润建股份有限公司

润建股份致力于成为专业的人工智能行业模型及算力服务商。润建股份以算力服务、数据服务为基础,通过自主研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模型开发平台,打造行业模型、产品、解决方案,赋能通信网络、数字网络、能源网络等领域。

(3)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南网数字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电力能源等行业客户提供数字化建设综合解决方案,致力于构建世界一流的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平台;同时,南网数字凭借在电力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业务实践中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正逐步将产品及服务拓展到交通、水务燃气、政务公安、城市建设等领域。

(4)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世纪互联是科创型数字新基建企业。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网络以及基于数据中心的云计算交换连接、混合交付等云计算综合服务及解决方案,打造具有大规模运营能力、高附加值的数字基础设施运营平台。

《“十五五”数字基础设施行业细分产品及产业链全景调研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行业发展深度剖析

第一章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全景透视

第一节数字基础设施产品界定及分类

一、产品界定

二、产品分类情况

第二节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第三节数字基础设施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第二章 “十四五”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第二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发展规划情况

第三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政策及法律法规

第四节 政策对行业市场影响分析

第五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第六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技术趋势预测

第七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第三章“十四五”数字基础设施行业产业链研究

第一节 产业链结构图及分析

第二节 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分析

一、上游行业关联性及影响

二、下游行业关联性及影响

第三节 产业链价值分布

第四节 上游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

一、上游主要行业发展现状

二、上游行业发展趋势

第五节 下游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

一、下游细分市场应用结构分析

二、下游行业发展现状

三、下游行业发展趋势

第六节 产业链竞争状况

第四章数字基础设施市场发展概况及预测

第一节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二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供需规模增长分析及预测

一、需求增长分析及预测

二、供给规模增长分析及预测

第三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第四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渗透率情况

第五节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及预测

第五章 “十四五”数字基础设施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一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第二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三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产值规模分析

第四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生产成本分析

第六章 “十四五”行业竞争格局及集中度分析

第一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二节 数字基础设施 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二部分 细分市场应用调研及趋势

第七章 “十四五”数字基础设施行业细分市场应用及趋势预测

第一节 算力设施市场分析及趋势

一、发展现状

二、市场规模分析

三、发展前景预测

第二节 云服务平台市场分析及趋势

一、发展现状

二、市场规模分析

三、发展前景预测

第三节 大数据平台市场分析及趋势

一、发展现状

二、市场规模分析

三、发展前景预测

第四节 人工智能平台市场分析及趋势

一、发展现状

二、市场规模分析

三、发展前景预测

第三部分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内竞争对手分析

第八章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内重点企业调研

第一节企业一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相关业务情况

三、企业经营情况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市场地位分析

第二节企业二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相关业务情况

三、企业经营情况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市场地位分析

第三节企业三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相关业务情况

三、企业经营情况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市场地位分析

第四节企业四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相关业务情况

三、企业经营情况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市场地位分析

第五节企业五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相关业务情况

三、企业经营情况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市场地位分析

第六节 重点企业市场占有率分析

第四部分 下游客户情况

第八章 下游头部企业研究分析

第一节 A类企业客户研究

一、企业一

1、企业业务概况

2、数字基础设施应用分析

二、企业二

1、企业业务概况

2、数字基础设施应用分析

三、企业三

1、企业业务概况

2、数字基础设施应用分析

第二节 B类企业客户研究

一、企业一

1、企业业务概况

2、数字基础设施应用分析

二、企业二

1、企业业务概况

2、数字基础设施应用分析

三、企业三

1、企业业务概况

2、数字基础设施应用分析

第三节 C类企业客户研究

一、企业一

1、企业业务概况

2、数字基础设施应用分析

二、企业二

1、企业业务概况

2、数字基础设施应用分析

三、企业三

1、企业业务概况

2、数字基础设施应用分析

第五部分 前景及投资机会风险分析

第九章“十五五”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第一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二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发展趋势

第三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应用趋势及前景预测

第十章 “十五五”数字基础设施行业投资机会及风险分析

第一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投资机会

一、产业链投资机会

二、细分市场投资机会

三、重点区域投资机会

第二节数字基础设施行业主要壁垒构成

一、技术壁垒

二、资金壁垒

三、人才壁垒

四、其他壁垒

第三节数字基础设施行业投资风险及防范

一、政策风险及防范

二、技术风险及防范

三、供求风险及防范

四、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及防范

五、关联产业风险及防范

六、产品结构风险及防范

七、其他风险及防范

第十一章“十五五”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发展方向及战略规划

第一节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发展方向

第二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战略规划重要性

第三节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战略规划方向

第十二章 数字基础设施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