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进行的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可不简单,它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背后隐藏着大国之间复杂的利益博弈和战略较量。
文|ho侯神
编辑|ho侯神
最近进行的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可不简单,它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背后隐藏着大国之间复杂的利益博弈和战略较量。
要理解这场谈判的深意,我们得先搞清楚经济战在现代国际斗争中的本质。
如今的经济斗争,早已不是简单的封锁,而是更多地聚焦于削弱和瓦解对方的反抗意志。
这就好比两个人打架,不是看谁的拳头硬,而是看谁先在心理上崩溃。
回顾历史,美苏冷战时期的经济博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美国为了遏制苏联,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手段,在能源领域,美国联合沙特等产油国,压低国际油价。
苏联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油价暴跌使其外汇收入大幅减少,这就像一记重拳,打在了苏联经济的要害上。
但美国的目的不仅仅是让苏联经济受损,更重要的是通过持续的经济压力,从心理上瓦解苏联的信心。
美国通过舆论宣传等手段,不断渲染苏联经济的困境,让苏联民众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到苏联政府的决策和社会的稳定。
苏联国内不同利益集团在这种经济压力下,也出现了分化。
一些依赖石油产业的地区和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对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不满。
而美国则利用这种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大经济制裁和舆论攻势,试图从内部击垮苏联,最终,苏联在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走向解体。
可见经济战中的“攻心”策略,往往能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它不仅能打击对方的经济实力,更能从根本上动摇对方的意志和信心。
若分析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这其中的博弈就更加复杂了,从之前三轮谈判的情况来看,每一轮都充满了火药味。
第一轮在瑞士日内瓦,美国对华特定产品加征关税一度飙升至245%,这就像是美国先向中国扔出了一颗“炸弹”,试图在气势上压倒中国。
但中国也不是吃素的,双方经过激烈谈判,最终互撤关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说明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与美国周旋。
然后在英国伦敦进行第二轮,美国人为制造“EDA断供”“C919发动机断供”等问题,这明显是美国在科技和高端制造业领域对中国进行打压,想卡住中国发展的脖子。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第三轮中,双方围绕“中方购买俄油就加重税”等问题激烈交锋,美国甚至将一些与经贸无关的政治问题塞进谈判中,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迫使中国就范。
但中国坚决拒绝,明确表示经贸谈判就应该谈经贸,不要扯其他的。
这三轮谈判下来,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霸权和政治利益,不择手段,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
到了这次,也就是第四轮谈判,背景更加复杂。
24%暂缓关税的大限快到了,美国国内经济又出现了问题,特朗普急于通过与中国的谈判来解决国内的一些困境。
他呼吁中国增加大豆进口量,因为9月是美国大豆丰收季,而大豆农民是他的重要票仓。
由于关税战,中国将大豆进口转向南美,美大豆面临滞销危机,特朗普想通过让中国购买大豆来缓解国内农民的不满,为自己的政治选票铺路。
但中国在谈判中展现出了坚定的立场,对于特朗普增加大豆进口的要求并未理会,而是要求美国先拿出诚意。
这表明中国在这场经贸博弈中,不会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而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中国深知,在经济战中,一旦轻易妥协,就会陷入被动,损害国家的长远利益。
从这些谈判的过程和背后的经济战逻辑来看,制裁与经济战的成败关键在于国家意志与全民认知。
在中美经济战中,美国试图通过各种制裁手段,如科技封锁、贸易限制等,来削弱中国的发展势头。
但中国政府和民众并没有被这些制裁吓倒,当美国制裁中国科技时,我们坚定的为自己的企业撑腰,这种国家意志和全民认知,是中国在经济战中能够坚守阵地、不断反击的重要力量源泉。
相比之下,美国在经济战中也面临着自身的问题。
美国政府在实施制裁政策时,需要考虑国内民意、利益集团的压力以及政治领导的目标。
制裁开始时,可能会因为国内的爱国主义情绪,得到部分民众的支持。
但随着制裁的持续,美国部分民众开始感受到制裁带来的反作用力,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对制裁的必要性、持续性和强度产生疑问。
例如,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导致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商品的成本增加,一些依赖中国原材料的美国企业也面临着生产困境。
这使得美国国内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对政府的制裁政策提出质疑,这说明美国在经济战中,并没有完全形成统一的意志,其内部的矛盾和分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战的效果。
中美之间的经济战,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它是一场涉及政治、科技、舆论等多个领域的全面较量。
美国在经济战中,不仅运用经济制裁手段,还配合舆论战、信息战等,试图从多个层面打击中国。
比如,美国通过媒体传播对中国经济策略或事件的负面解读,制造市场恐慌,妄图影响中国的金融市场和社会稳定。
但中国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的应对能力,通过积极的舆论引导,让民众正确认识经济战的本质和中国的应对策略,稳定市场信心。
同时,中国在科技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在国际上,中国积极拓展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联系,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增强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话语权。
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只是两国经济战中的一个节点,这场经济战的核心在于意志与认知的较量。
无论是美国试图通过“攻心”策略瓦解中国的反抗意志,还是中国坚守国家意志和全民认知进行反击,都展现了大国经济战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能保持坚定的意志,赢得全民的支持,谁就能在经济战中占据优势。
未来,中美之间的经济博弈还将继续,而中国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坚定地捍卫国家利益,才能在这场经济战中取得最终的胜利,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ho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