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访问英国,美媒泼冷水:两国曾是世界秩序支柱,如今撑不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9:29 1

摘要:从契克斯庄园到温莎城堡,整个行程都刻意避开了伦敦市中心,仿佛在躲避什么。这种小心翼翼的安排,恰恰折射出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曾经主导世界秩序的美英联盟,正在失去它的光环。

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于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标注了文献来源和截图,请悉知。

特朗普的专机再度降临英国大地,这已是他以美国总统之尊,第二次踏上这片土地开展国事访问。

从契克斯庄园到温莎城堡,整个行程都刻意避开了伦敦市中心,仿佛在躲避什么。这种小心翼翼的安排,恰恰折射出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曾经主导世界秩序的美英联盟,正在失去它的光环。

翻开历史的相册,美英两国领导人并肩而立的画面比比皆是。二战时期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宪章上握手;冷战岁月里,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共同对抗苏联;巴尔干危机中克林顿和布莱尔联手干预。

这些画面不仅仅是外交礼仪的展示,更代表着一种可预测的国际秩序。在那个时代当饥荒威胁生命、自由遭受践踏、混乱吞噬和平时,美英的联合行动往往能够带来转机。

然而今天的世界早已面目全非。乌克兰的草原上炮火连天已经持续了两年多。尽管特朗普曾经信誓旦旦地宣称能在一天之内解决这场危机,但现实却是俄罗斯的攻势愈发猛烈。

上个月在安克雷奇举行的总统峰会无果而终,莫斯科随即加大了军事行动的力度,甚至将无人机袭击的范围扩大到了波兰和罗马尼亚境内。

中东的局势同样令人揪心。加沙地带的战火越烧越旺,联合国支持的机构已经宣布部分地区陷入饥荒。

就在特朗普努力斡旋停火协议的关键时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却下令空袭了正在卡塔尔进行谈判的哈马斯领导人。

更令人震惊的是白宫是在袭击开始后才得到通知的。这种无视盟友意见的做法,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三个月前以色列还轰炸了伊朗,直接打乱了特朗普推动新核协议的计划。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们纷纷发出警告,认为以色列在卡塔尔的军事行动正在危及特朗普第一任期内通过《亚伯拉罕协议》建立起来的地区正常化关系。这份曾被视为特朗普外交政策最大成就的协议,如今正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危险。

从华盛顿的街头到苏丹的平原,从贸易战到真枪实弹的战争,从民主体制的倒退到技术带来的颠覆,这个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动荡。

哈佛商学院研究领导力的学者南希·科恩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天真地认为,美英领导人的会面能够让世界变得更好。

领导力的基础是信任,而信任的缺失正是当前美英两国领导人面临的最大困境。数字不会说谎:特朗普在美国国内的支持率仅为40%,在英国更是低至22%。

作为东道主的英国首相斯塔默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有24%的英国民众对他持正面看法。即便是相对超脱于党派政治的查尔斯三世国王,支持率也只有53%。

这些数字与历史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年带领世界对抗纳粹德国的丘吉尔、罗斯福和乔治六世国王,享有的是截然不同的民意基础。正是这种广泛的支持,赋予了他们在国际舞台上说话的分量和行动的底气。

低迷的支持率不仅仅是数字游戏,它直接影响到了外交活动的安排。特朗普此次访问被安排得异常低调,活动范围严格限制在契克斯庄园和温莎城堡,刻意避开了伦敦市中心。

这种近乎隐秘的安排,与过去那种盛大的国事访问形成了强烈反差。组织者显然担心,如果在公众场合露面,迎接两位领导人的将不是欢呼,而是抗议的声浪。

更糟糕的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丑闻如影随形。杰弗里·爱泼斯坦案的阴影笼罩着这次会面的三位主角。

特朗普因为决定不公布司法部关于这名被定罪的性犯罪者的文件,遭到了支持者的猛烈抨击。查尔斯国王的弟弟安德鲁王子因为与爱泼斯坦的关联而被迫淡出公众视野。

就在国事访问前夕斯塔默解除了驻美大使曼德尔森的职务,原因是媒体曝光了曼德尔森在爱泼斯坦认罪后仍给他发送支持性邮件。

下议院重要委员会主席艾米丽·索恩伯里的声明道出了这种尴尬:"特朗普总统即将进行第二次国事访问,这是一次重大的外交活动,而我们却在没有驻美大使的情况下应对这一局面。"她呼吁对曼德尔森的任命过程进行紧急调查,认为公众有权知道"我们为何会陷入如此艰难的境地"。

剑桥大学国际历史荣誉教授戴维·雷诺兹指出,媒体环境的碎片化让情况雪上加霜。在20世纪下半叶,政治家们可以通过控制几个主要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来影响大部分民众。

但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五花八门,传统的宣传手段已经失效。许多人甚至根本不会关注这次访问的新闻。

如果说民意的流失让领导人失去了底气,那么外交机制的失效则让国际合作变得难上加难。传统的外交活动有其固定的节奏和程序:先遣团队提前数周甚至数月开始筹备,反复推敲措辞,协调立场,确保峰会能够产出实质性成果。但在特朗普时代,这些规则都被打破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伦敦外交官透露,尽管双方都期望此次访问能够达成一些技术和能源领域的协议,但诸如美国对英国钢铁和药品征收关税等棘手问题,完全取决于特朗普的个人意愿。

外交团队可以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但最终拍板的时机和方式,只有总统一个人说了算。

特朗普偏爱快速决策,经常绕过职业外交官,依赖那些来自商界的老朋友。纽约房地产开发商史蒂夫·维特科夫被任命为中东和乌克兰问题特使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许多外交观察人士认为,在安克雷奇峰会上,这位缺乏外交经验的特使明显被普京占了上风。

伦敦大学学院现代与当代史荣誉教授凯瑟琳·伯克回忆说,过去进行重大谈判时,先遣团队会事先敲定所有细节,起草一份各方都能接受的公报。但现在情况完全变了,因为决定权集中在一个人手里,而这个人的想法往往难以捉摸。

特朗普经常在会后推翻自己的立场,这让所有的公报和声明都失去了意义。外交文件本应该代表着固定、可靠的立场,但如果签署文件的人随时可能改变主意,这些文件还有什么价值呢?

美英两国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分歧也在加深。斯塔默曾经表示如果以色列满足某些条件,英国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一表态立即招致了特朗普的批评,他认为这是在"奖赏哈马斯"。这种公开的分歧在过去的美英关系中是很少见的。

当特朗普的车队驶入契克斯庄园时,迎接他的不再是一个稳定可预测的世界。那个由美英主导、规则清晰的国际秩序已经成为历史。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这次国事访问会被安排得如此低调,因为在一个失序的世界里,盛大的仪式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来源:不可史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