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之都”,潍坊、肇庆、大同、荆州还争不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8 01:00 3

摘要:9月15日,有媒体记者去河南某县就预制菜问题进行采访,当地官员却赶紧澄清:“我们现在已经不提预制菜了,我们好多企业做的也不是预制菜,是半成品菜。”基于媒体报道此县以全国第四、中部第一的成绩入选赛迪顾问《2024预制菜产业百强基地》榜单,搜狐城市查阅,该县应为河

自9月10日罗永浩吐槽西贝以来,有关预制菜的争议就一刻没有停止。在公众对预制菜避而远之的态度下,部分以此为主导产业的地方也开始讳莫如深。

9月15日,有媒体记者去河南某县就预制菜问题进行采访,当地官员却赶紧澄清:“我们现在已经不提预制菜了,我们好多企业做的也不是预制菜,是半成品菜。”基于媒体报道此县以全国第四、中部第一的成绩入选赛迪顾问《2024预制菜产业百强基地》榜单,搜狐城市查阅,该县应为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

如此态度,与此前全国多地竞逐“预制菜之都”的架势大相径庭。2022年以来,山东潍坊、广东肇庆、重庆梁平、山西大同、湖北荆州等多地,都提出过要打造“预制菜之都”。

时至今日,预制菜产业已经朝着品牌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为地方经济、税收、就业贡献力量。但如何提升消费者接受度,仍是一个待解难题。

-01-

预制菜行业连续5年高速增长

预制菜是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趋势和产物,在食品安全、品控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更具先进性。它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80年代在日本成熟,如今在美国、日本等市场的渗透率已达60%以上。

预制菜在中国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末到2010年之前,肯德基、麦当劳等外资快餐引入净菜加工与配送模式,三全、全聚德等品牌推出速冻水饺、包装烤鸭,中国预制菜发展萌芽初显。

2010-2019年,随着餐饮连锁化与外卖行业迅速发展,预制菜普遍进入餐厅后厨,B端占比超过80%。2020年以来,现代生活催生宅经济与懒人经济,加上疫情推动居家消费,预制菜走入寻常百姓家,行业进入爆发期。

根据艾媒咨询今年7月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2020年以来,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一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4850亿,今年有望突破6000亿。

全国多地瞄准这个准万亿赛道,想要“分一杯羹”。据搜狐城市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山东潍坊、广东高要、广东湛江、河南原阳、重庆梁平、湖北荆州、山西大同等多个市(区/县),都曾喊出要打造“预制菜之都”。

当然,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的不同,它们的目标也略有差别——比如重庆梁平要打造西部预制菜之都,荆州建设华中预制菜之都,大同打造北方预制菜之都;比如韶关瞄准中国食用菌预制菜之都,湛江、珠海、威海、大连、武汉江夏、福州马尾、黑龙江抚远等地瞄准水产品细分品类,很有当地特色。

真正有底气竞逐全国预制菜之都的,其实不是很多,主要是山东潍坊、青岛,广东肇庆高要、佛山顺德,以及河南新乡原阳等等。它们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预制菜产业已经颇具规模。

-02-

青岛都市圈预制菜产值居首

工信部下属咨询机构赛迪顾问,去年发布了《2024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研究》。研究显示,目前全国已形成青岛都市圈、成渝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广州都市圈、武汉都市圈、郑州都市圈6大预制菜产业基地集聚区,其中青岛都市圈产值占全国15%以上。

山东可以算是预制菜第一大省,代表城市是潍坊。2022年4月,潍坊喊出打造“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它的底气在于超强的原料采集、食品加工与渠道供应优势——年产猪牛羊禽肉超过110万吨、年产蔬菜超过1200万吨,全国排名数一数二;下辖诸城市是国内重要的食品加工机械产业基地、江北最大海鲜冷链物流园,发展预制菜的条件得天独厚。

网传西贝保质期24个月的冷冻西兰花和冷冻南瓜泥,原材料供应商就来自山东。面对网友质疑,不少食品专家表示,通过冷冻锁鲜技术对蔬菜进行处理,不仅有效抑制细菌活动,也使蔬菜细胞内的代谢过程近乎停滞,能够较好地保留营养成分。

河南也是全国预制菜大省,代表选手是新乡原阳。原阳与郑州一河之隔,坐拥全国最大的餐饮食材加工中央厨房产业园,绝味鸭脖、巴奴、姐弟俩土豆粉、魏家凉皮、九多肉多、雨轩食品等众多品牌,都把总部或中央厨房开到了原阳。背靠“中原粮仓”、地处“中原C位”,原阳进军预制菜产业也是如鱼得水。

广东和福建则是水产预制菜大省,福建培育了安井、圣农、海欣等知名品牌,广东培育了国联水产、新玉润、何氏水产、温氏等多个品牌。喊出“预制菜之都”的肇庆高要、佛山顺德,一个是珠三角的“鱼米之乡”,一个是“世界美食之都”兼全国首个万亿工业强区,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

虽然争议不断,但预制菜市场确实是在迅速扩大。预制菜产业化可以说是社会快节奏发展、多样化消费的必然,也是食品工业化的进步,更为地方经济、税收、就业贡献着实实在在的力量。

-03-

“无需将预制菜视为洪水猛兽”

对很多小县市来说,绿色食品产业就是当地主导产业之一,预制菜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带动数千万的税收、数十万的就业。

去年10月,中部某县城政府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已经招商进来的一家鸭脖企业,市场销售火爆,每年能为该县贡献七八千万元的税收。

今年8月,原阳县一位官员站在曾经的预制菜产业园介绍:该园区现已入驻知名食品企业160余家,从三元乳品到绝味鸭脖,从巴奴火锅到亲热毛肚,4000多种食品从这里出发,带动3万农民变身产业工人,1600个合作社联动,18000农户增收致富。园区全面建成后,预计全产业链营收将突破300亿元。

2023年,山东莱阳市农业局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预制菜产业带动了全市10万余名农户从事预制菜种养、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带动农民每年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18亿多元、人均增收近2万元。这些都是预制菜产业,为地方经济作出的贡献。

这两年,民众之所以对预制菜避而远之,在河南某官员看来有两个原因——第一,一些学校在使用预制菜、中央厨房供餐后,被曝出食品质量和卫生问题,另有一些学校出现送餐不及时、饭菜口味不佳等问题;

第二,一些直播销售的预制菜梅菜扣肉卷入糟头肉争议,特别是央视“3·15”晚会曝光个别企业使用未达标准的糟头肉制作梅菜扣肉,加剧了公众对预制菜的反感与质疑。

但实际上,预制菜本身与“劣质”无关,完全可以在食材选择、工艺把控上达到高标准,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出餐速度、保证出品稳定、满足营养需求等方面更具优势。

当前,预制菜代表的餐饮工业化和标准化趋势已不可逆转,关键是要推动行业更加规范、标准和透明。就像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所言:“美国、日本等市场预制菜渗透率达60%以上,无需将预制菜视为洪水猛兽,关键是如何促进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1] 《2024-2025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艾媒咨询

[2] 《2024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研究》赛迪顾问

[3] 讨论预制菜时,我们在关心什么?新华社

[4] 河南一地预制菜园区加速改名.第一财经

[5] 产业园招商困难、企业撇清关系,风评直下的预制菜怎么了.第一财经

[6] 西贝道歉了,但中国餐饮工业化趋势不可逆转.蓝鲸消费

来源:搜狐城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