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孩子面临手术,“全身麻醉”往往成为家长心中最大的担忧。不少家长习惯性地以成人麻醉经验推测孩子的情况,却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儿童并非“缩小版成人”。从身体结构到生理功能,从药物代谢到术后恢复,儿童全麻都有其独特性。以下将从生理基础、药物代谢、气道管理、术前准
当孩子面临手术,“全身麻醉”往往成为家长心中最大的担忧。不少家长习惯性地以成人麻醉经验推测孩子的情况,却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儿童并非“缩小版成人”。从身体结构到生理功能,从药物代谢到术后恢复,儿童全麻都有其独特性。以下将从生理基础、药物代谢、气道管理、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五大核心维度,系统解析儿童全麻的特点,帮助家长建立科学认知。
儿童的身体仍在发育中,各器官尚未完全成熟,对药物的敏感性远高于成人。手术过程中,儿童心率波动、血压变化以及低氧耐受能力,都比成人弱得多。此外,儿童的体重相对较轻,但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这使得麻醉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过程与成人截然不同。
儿童的肝脏和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导致麻醉药物的代谢速度相对较慢。此外,新生儿及婴幼儿的血脑屏障功能尚未完全成熟,阿片类药物更容易穿透血脑屏障,从而引发中枢抑制。因此,小儿麻醉的剂量需综合考虑体重、年龄及发育水平。
儿童的气道结构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的舌体相对较大,容易阻塞气道,气管直径也较窄。即使是轻微的水肿,也可能导致通气困难。如果患儿近期有呼吸道感染,麻醉风险会显著增加,可能出现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因此,建议择期手术延期进行。
婴幼儿的代谢旺盛,禁食时间过长容易导致低血糖和脱水。因此,术前禁食时间必须精准把控。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婴儿术前禁食4小时;配方奶喂养的婴儿需禁食6小时;固体食物(粥、面等)则需禁食8小时;清饮料(水、无渣果汁等)可在术前2小时停止摄入。
学龄前儿童(3-6岁)在术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可进行术前镇静,或者通过玩具、动画等方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减少心理创伤。
儿童术后常见的副作用与成人有所不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成人,这主要是因为麻醉药物对未成熟的胃肠道产生了刺激。此外,咽喉不适也较为常见,这通常是由于气管插管导致的轻微损伤。部分孩子还可能出现短期认知变化,但这些情况通常在一周内可以恢复。术后,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呼吸、意识及体温变化。
儿童全麻是一门专业学科,涉及儿童生理学、药理学、麻醉学。小儿麻醉有成熟诊疗体系,包括术前评估、术中监测、术后随访,确保孩子安全。家长应选择有专业小儿麻醉团队的医院,这些团队熟悉儿童生理特点,有专用设备和药物,能降低风险。在专业团队的保障下,家长应配合医生,助孩子康复。
参考文献:
[2]IliffHA,ParnellJ,BakerPAetal.Consensusrecommendationsforpaediatricairwaytopicalisationusinglidocaine.Anaesthesia.2025Jul27.
美编:傅紫桐
责编:孙宇
主编:郑红
监制:王静轩
⊙
⊙
⊙
⊙
⊙
⊙
⊙
⊙
⊙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