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促进行动 | 巴彦淖尔市:多维发力促增收! 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技能水平双提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18:39 4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增收是农牧民之盼。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聚焦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提升和务工组织化程度强化,围绕以培提技、以技增薪目标,通过政策引领、服务优化、技能赋能等多项举措,推动农牧民就业增收迈上新台阶。

巴彦淖尔市

多维发力促增收 农牧民工资性收入

技能水平双提升

就业是民生之本,增收是农牧民之盼。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聚焦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提升和务工组织化程度强化,围绕以培提技、以技增薪目标,通过政策引领、服务优化、技能赋能等多项举措,推动农牧民就业增收迈上新台阶。

强组织、拓渠道

务工增收有底气

为提高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巴彦淖尔市印发《关于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和进一步提升转移就业组织化工作的通知》,从“输出组织化、项目带动、区域协作、品牌引领、供需对接”五大维度发力,为农牧民搭建稳定就业桥梁。

务工输出更有序

转移就业见实效

指导各旗县区充分发挥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纽带”作用,联动嘎查村干部、驻村干部、就业帮扶协管员等力量,全面摸清劳务合作社等村集体经济组织底数与辖区劳动力情况,精准掌握农牧民就业意愿和技能特长,定向推送适配岗位信息。截至8月底,全市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2.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5.86%,其中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的达10.7万人,完成目标的110.76%,稳定的就业态势持续得到巩固。

与此同时,全市劳务合作载体不断壮大。截至目前,32家持工商营业执照的村级劳务合作社带动1400余名村民从事农业生产,人均日工资200-300元;202名劳务带头人在农忙时节组织5300余名村民参与季节性务农,人均日工资同样稳定在200-300元;34支乡村施工队承接乡镇修路、挖渠等小型工程,带动1800余人就业,人均日工资约300元,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务工增收两不误”。

以工代赈显优势,就近就业有保障

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驿站)等网点,巴彦淖尔市深入摸排以工代赈项目务工意愿,建立“人员供给清单”,并主动对接发改、农牧、林草等部门及项目实施单位,精准获取“岗位需求清单”,通过自治区“蒙速聘”小程序实现供需高效匹配。截至目前,全市38个以工代赈项目中,32个已开工,吸纳农牧区劳动力5434人,其中本地劳动力3989人、脱贫劳动力224人,发放劳务报酬3738.97万元,既保障了项目推进,又让农牧民“足不出市”就能挣到钱。

区域协作破壁垒,就业空间再拓宽

常态化与京蒙协作地区、区内协作地区搭建用工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就业公众号、零工市场、就业驿站等线上线下渠道,同步发布优质岗位信息。目前已向市农牧局、市妇联及各旗县区推送京蒙劳务协作用工信息9批次441条,涉及岗位10095个;向区内协作地区推送岗位信息330条,提供岗位2136个,打破地域限制,让农牧民有了更多跨区域就业选择。

劳务品牌树标杆,带动就业成规模

围绕自治区劳务品牌高质量发展目标及“一县一品牌”部署,巴彦淖尔市重点培育贴合本地产业特色的劳务品牌。目前全市已累计打造15个特色劳务品牌,包括2个自治区级、7个市级、6个旗县区级,累计带动2.9万余人就业,创造劳务经济收入22.44亿元,“巴彦淖尔劳务”成为农牧民就业增收的亮眼“名片”。

专项活动搭平台

供需对接更精准

高频次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等专项服务活动,通过增加线上线下招聘会场次、扩大企业参与范围,进一步丰富岗位供给。截至8月底,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385场次,提供岗位信息59540个次,现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778人次;其中线上直播招聘98期,播送岗位信息26161个次,观看量达36.4万人次。依托基层平台深入摸排农牧民(含脱贫劳动力)务工需求,针对性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大幅提升就业意向达成率。

精培训 强技能

以技增薪有实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巴彦淖尔市聚焦农牧民技能短板和就业需求,以“实用、管用、好用”为导向,构建“培训+就业”联动模式,让农牧民凭技能“端稳饭碗”、靠本领“鼓起腰包”

产业需求为导向

培训内容更“对味”

紧扣本地农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等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就业部门动态优化职业技能培训目录,新增芦苇画制作、甜瓜种植、糯玉米种植等特色项目,确保培训内容既贴合产业发展方向,又契合农牧民就业创业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城乡就业技能培训4781人次,完成自治区目标的83.88%;其中农牧民技能培训2841人次,完成目标的82.11%,有效填补了“产业需求”与“农牧民技能”之间的缺口。

专项行动提质效

“四位一体”促就业

深入推进“技能照亮前程”专项行动,积极对接全市451家企业,开展“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累计开展10期,培训308人次,涵盖母婴护理(月嫂)、养老护理、病人陪护、保育员等热门领域。针对培训后未就业学员,专门举办23场专场招聘会,精准匹配企业用工与学员技能,促成507名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等培训合格学员达成就业意向,实现“培训结束即就业”的高效衔接。

灾情帮扶有温度

“双线发力”解民忧

面对7月份洪涝灾情影响,在五原、前旗等重灾区同步推进“岗位帮扶”与“技能帮扶”:一方面举办24场“灾后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组织1331家次企业提供16101个岗位,为受灾群众送去“及时岗”;另一方面开展手工编制、特色农林产品种植、电子商务、月嫂等技能培训1145人次,帮助受灾群众掌握“新技能”。“送岗位+强技能”双线发力,助力受灾群众渡过生活难关、重拾就业增收信心。

下一步,巴彦淖尔市将继续围绕农牧民就业增收核心需求,持续优化务工组织服务、升级技能培训体系,让更多农牧民实现“就业有岗位、技能有提升、收入有保障”,为全市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技能水平双提升书写更扎实的答卷。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