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底捞最近玩得有点野,今年1月搞出夜宵主题店,DJ打碟、帅哥腹肌互动成标配,深圳北京等城市开了近30家,小红书浏览量直接干破1000万。说实话,95后女生陌陌去体验完跟我说:“本来奔着吃饭去的,结果看完半小时演出,饭饱了,腰不酸了,脸笑僵了,全是被现场嗨的。”
海底捞最近玩得有点野,今年1月搞出夜宵主题店,DJ打碟、帅哥腹肌互动成标配,深圳北京等城市开了近30家,小红书浏览量直接干破1000万。说实话,95后女生陌陌去体验完跟我说:“本来奔着吃饭去的,结果看完半小时演出,饭饱了,腰不酸了,脸笑僵了,全是被现场嗨的。”
这哪儿是火锅店,分明是把夜店搬进了餐厅,但你别说,餐饮圈现在都这么卷。湊湊火锅请驻唱歌手,香飘飘门店搞“男团服务生”现场制茶,鸿姐老火锅弄型男“一日店长”。为啥突然都玩起表演?2024年餐饮日子不好过啊:奈雪亏了9个多亿,呷哺呷哺亏4亿,老板们被逼得想招,光靠饭菜好吃不够了,得让年轻人觉得“好玩”“值回票价”。
就像陌陌说的:“海底捞价格不算便宜,但现在花顿饭钱,既能涮火锅又能免费蹦迪,怎么算都觉得赚了。”这届年轻人吃饭,早就不是为了填饱肚子,打卡、社交、娱乐缺一不可。抖音小红书上,“好吃”早不是流量密码,“好看”“刺激”才是王道。
但靠“擦边”引流真能长久吗,看看国外的例子就知道悬,泰国那家Staneemeehoi餐厅,靠一群180cm肌肉男服务员穿吊带装揽客,红极一时结果今年8月直接关门。美国猫头鹰餐厅更惨,曾经全球400多家店,年入10亿美元,就因为主打女服务员穿紧身衣,被批“物化女性”,最后闹到破产重组,连NBA球星都公开抵制。
这些店有个通病:东西难吃还死磕“擦边卖点”,有网友吐槽猫头鹰餐厅:“说白了就是服务员穿得少,菜的味道根本记不住。”国内其实也在敲警钟:杭州烧鸟酒馆因表演尺度被约谈,云南“猛男餐厅”直接被吊销许可。你说餐饮本质是啥?不还是饭菜口味、服务体验?光靠耍噱头,就算一时引流,客人来了一次发现“货不对板”,谁还会再来?
当然,表演+餐饮不是不能搞,关键看怎么搞,广东有些酒楼就玩得明白:大厅搭摔跤擂台,演员真打真摔,食客边吃早茶边看“真功夫”,大众点评好评一堆。还有西北餐厅唱秦腔、云南菜馆现刮木姜子,把地方文化融进吃饭场景,既新鲜又不低俗。
杭州《宫宴》更绝,百名演员穿汉服还原宫廷盛宴,侍女踩着古乐上菜,后厨师傅都扮成NPC谢幕。济南秀宴把祭孔大典、李清照诗词搬进餐厅,食客能穿汉服体验妆造,好多场次票一放就没了。但这里面也有坑:有些“沉浸式宴”被吐槽“预制菜”“性价比低”,说到底,表演是加分项,饭菜不好吃,啥花样都白搭。
你看拳赛酒吧就聪明,平时搞拳击比赛,没比赛时就办脱口秀、电音派对,不同圈子的人都能找到乐子。开心麻花主题餐厅让食客跟演员同台互动,把吃饭变成“参与感”满满的体验。这才是正解:表演得服务于餐饮,不能抢了饭菜的风头。
现在餐饮圈太焦虑,价格战打不动,线上流量又贵,才想靠“擦边”博眼球。但看看猫头鹰餐厅的下场就知道,低俗营销就像走钢丝,迟早摔跟头。真正该琢磨的,是怎么让表演跟美食、文化绑在一起,年轻人愿意为体验买单,但没人会一直为“花架子”掏钱。餐饮的根儿,始终得扎在“好吃”“放心”上,不然再热闹的表演,最后也就是一场空热闹。
来源:念寒尘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