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志愿军:雄兵出击》是《志愿军》三部曲的头一部,讲述了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央如何决策出兵,志愿军如何入朝,以及朝鲜战争中第一、二次战役这一阶段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
2003年,由张珂编剧、陈凯歌执导,唐国强、刘劲、张颂文、黄晓明等明星主演的战争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于9月28日在大陆上映。
《志愿军:雄兵出击》是《志愿军》三部曲的头一部,讲述了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央如何决策出兵,志愿军如何入朝,以及朝鲜战争中第一、二次战役这一阶段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
一、
《志愿军:雄兵出击》一经上映,便在内地电影市场上掀起了一股观影热。仅仅一个月,该片票房便突破了八亿大关,累计观影人次超1940万。之后,该片又获得2023年中国电影“年度影响力影片” 等奖项。
作为一部史诗级的战争题材影片,观众们给了《志愿军:雄兵出击》很高的评价。不少观众表示,这部影片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和震撼,终于有人将抗美援朝这一伟大的胜利,全景式的呈现给了观众。不少上了年纪的观众更是表示,这部电影拍出了老八一厂战争片的感觉,尤其是片中的阻击战、坦克战和双方的正面肉搏,每个战争场景都看得人如临其境,揪心震撼。
绝大多数的观众都认为,这部影片的成功,也得益于全剧那些实力派演员的倾力演出。比如饰演中国赴联合国代表团特派代表伍修权的张颂文,虽然饰演的只是一个配角,但他却演出来了第一次代表新中国出席联合国会议的老一辈外交家的气质和灵魂。无论是造型,还是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都可以打满分。
这里提一个细节。在拍摄中,张颂文想到了一件事:当时的伍修权从中国乘船到美国去参加联合国会议,路上要花费1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中,代表团的每个成员都是在没日没夜地工作,应该是没有时间打理个人形象的。因此张颂文向导演提出:在拍摄伍修权刚到美国时的镜头时,为了表现代表团成员一路上的工作强度,此时的伍修权,应该是胡子拉碴的。
张颂文的这个建议,也得到了导演的认同。所以在拍这段戏时,观众们可以看到,从船上下来的伍修权,脸上是有胡子的。这件事虽小,但却足以说明张颂文对角色的用心,而这也是这部影片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
如果说这部电影有什么瑕疵的话,观众们意见最集中的,可能就是由王传君饰演的乔冠华了。因为剧中的乔冠华,不仅留着一个“大汉奸头”,与人们印象中乔老爷经典的“大背头”相距甚远,更重要的是,王传君也许是太想演好这个角色,以至发力过猛,在演绎乔冠华爽朗地大笑时,脸部表情太过夸张,给人一种“狰狞”的感觉。因此很多观众认为,除非是自己瞎了,否则是万万接受不了这个形象的“乔老爷”的。
乔冠华最广为人知的形象,莫过于在第26届联大上,以中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目睹了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以及台湾当局的代表被联合国驱逐出去一幕时,发出的那个被各国媒体称为“震慑议会大厦的玻璃”的大笑。
二、
先给大家说说《志愿军:雄兵出击》乔冠华的出场背景。
1951 年 6 月,朝鲜战争已经打了一年。美国在不断遭受失败的形势下,接受了苏联提出的“朝鲜战争交战双方谈判停火休战,把军队撤离三八线”的建议,并发表声明,要求与中国进行谈判。
1951年7 月,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点将”,让李克农和乔冠华负责朝鲜停战谈判。
停战谈判开始在开城举行。与美方在谈判桌上直接交锋的,是由邓华、解方以及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南日等人组成的谈判小组,李克农和乔冠华则坐镇指挥部,负责在幕后运筹帷幄。
每次谈判前,我方都需要精心准备发言稿,商定发言内容,并向毛泽东、周恩来报告。而这些发言稿,基本都由乔冠华牵头起草。在起草文件时,他一边抽烟,一边踱步,说一句,秘书录一句。口述完后分发给谈判代表传阅,然后送李克农审签,最后发回北京上报毛泽东。
在谈判中,美方否定了中朝方提出的停火;将三八线为界划非军事区 ;释放战俘的三项要求,并强硬要求中朝向后退出 1.2 万平方公里。对于美国的这个“奇葩”的要求,乔冠华回敬对方说 :“你们不要忘了,是我们一把你们从鸭绿江边赶到三八线,如果再打下去,我们会把你们赶下大海,还谈什么?”
一计不成,美韩方又节外生枝,抓住所谓“战俘问题”大做文章,给停战谈判设置重大阻碍。在遭到中方拒绝后,美韩宣布“无限期休会”,谈判陷入了僵局。
面对这种僵局,乔冠华向毛泽东建议:“一动不如一静,让现状拖下去,拖到美国愿意妥协并由它来采取行动为止。我们现在很主动,我们不着急。因为我们有力量,有道理,最后他还得回到谈判桌上来。我们是能够胜利的。”
果然不出乔冠华所料。半年后,沉不住气的美国又致函金日成、彭德怀,建议在板门店先就交换战俘问题进行谈判。在这次谈判中,美国再也不敢用战俘问题刁难我们了。
三、
1953 年7 月 28日,朝鲜停战谈判终于达成协定。当天上午,在李克农、乔冠华的陪同下,彭德怀代表中国,在停战协定上庄严地签上了“彭德怀”3 个大字。
作为一名资深外交家,乔冠华一向注重仪表,且为人谦和。在他的一生中,从没有留过影片中的那种“汉奸头”的发型,更不会在大笑时五官挤在一起,给人一种“狰狞”的感觉。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都公认,被毛主席亲口称为“乔老爷”的乔冠华,是一位谦谦君子。
遗憾的是,王传君在饰演乔冠华时,却梳着一个中分头,戴着玳瑁眼镜,让人看上去一点也不像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外交官,反倒像是“狡猾奸诈”的反派角色。
或许是之前见过那张著名的“乔的笑”的照片,王传君在影片中,极力想复刻乔冠华的笑容。遗憾的是,他的复刻并不成功,反而五官都聚在一起,面相扭曲,因此被观众评价是:“笑得狰狞,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四、
客观地说,王传君也算是中国影坛的一名实力派演员。在出演《孤注一掷》中诈骗集团头目“陆秉坤”时,王传君就把这个黑老大演活了,就连和他演对手戏的金晨在都承认,看到王传君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害怕,生怕他会弄死自己。
在这之后,王传君又出演了《爱情公寓》里的关谷神奇、《我不是药神》里一心求活的吕受益,他的演技也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
王传君1985年出生于上海,高二那年,因为外貌英俊,被导演管虎发掘,让他在电影《西施眼》中演了个小角色。这个经历,也让王传君对演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次年的高考中,他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
进入大学后,王传君曾参加过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凭借着出众的身高和颜值,王传君一路过关斩将挤进全国20强。
2008年毕业后,他的大学好友陈赫邀请他出演电视剧《爱情公寓》中的关谷神奇一角。王传君知道,这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机会。尽管片酬很低,但他还是答应了下来。
《爱情公寓》上线后,很快便在全国走红。很多观众也是通过“关谷神奇”,认识了王传君。
谁知成也“关谷”,败也“关谷”。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王传君都被框在“爱情喜剧”的戏路里,接到的角色总是相似:小成本喜剧中一个插科打浑的配角。
三十岁那年,王传君终于等来了一个改变戏路的机会。当时导演徐峥找到他,邀请他出演《我不是药神》中的吕受益,王传君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为了演好卑微求生的白血病人吕受益这个角色,王传君每天都用心深入研究剧本,还去医院血液科的病房,和病人们同住,终于找到了感觉。《我不是药神》播出后,人们很快记住了那个电影中头发稀疏,身躯佝偻、卑微瑟缩的病人。
因对“吕受益”一角的精准演绎,王传君先后拿下“长春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和“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事业也再度翻红。不久后,他又得到了出演《孤注一掷》中的网络诈骗集团头目陆秉坤的机会。
《孤注一掷》是一部揭秘境外网络诈骗全产业链内幕的犯罪电影,陆秉坤正是剧中最大的反派。王传君认为自己演反派最大的劣势,就是外型太斯文了。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他看了很多犯罪纪录片,每天都喝很多啤酒,让自己保持啤酒肚。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梳着大背头,戴着劳力士大金表,走路总是弯腰腆着啤酒肚,表面温文尔雅又异常狠毒的黑社会老大的形象。
从《爱情公寓》里的漫画少年关谷神奇,到《我不是药神》里唯唯诺诺一心求活的吕受益,再到表面和善、内里阴险狠毒的陆秉坤,王传君终于撕下“喜剧人”标签,成为一名“演技保证”的演员。
五、
在拍摄完《志愿军:雄兵出击》后,王传君也从网上得知了观众对自己的批评,他决定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好好想想观众不认可自己的原因。他说:“我需要时间去积累,去过自己的生活,再增加一点烟火气。”
在休息的这段时间,他很少外出,而是躲在家里,一个人待在鱼缸旁看鱼,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终于有一天,他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五官失控、大声咆哮、摇头晃脑的表演,并不是所谓的“演技炸裂”,而是演员对分寸感的拿捏出现了失衡,通俗点说,就是“用力过猛”。一旦用力过猛,就很难做到表情自然,说话也是总在摇头晃脑,不然就是挤眉弄眼。
想通了这些,王传君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困惑、迷茫、打击和选择面前,我可能会闪躲,但更多时候会直面硬“刚”。虽然演员这个职业不是为了取悦谁而诞生,但当我回过神来时,我比过去更加清醒......”
绝大多数观众对王传君的这次小小失误,还是给了足够的宽容。正如有网友说的那样,我们期待在未来的银幕上,看到王传君更多精彩的演出,拍出更多的好作品。
参考资料:
《大众电影》:《王传君,不仅仅只能演喜剧》
《电影艺术》:《王传君:一直清醒地活着》
来源:爱吃凉拌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