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柯克命案:嫌犯自述“受够仇恨”,案情揭美国社会撕裂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7:20 1

摘要:案发后不久,22岁的泰勒·詹姆斯·罗宾逊成为警方锁定的嫌疑人。这起案件在全美引发轩然大波。随着检方起诉文件公开,案件背后那层令人不寒而栗的动机与细节也逐渐浮出水面。

9月10日,犹他州一所大学校园的辩论现场,枪声骤响。31岁的查理·柯克,在与学生互动时,突然被屋顶上的狙击子弹击中身亡。

案发后不久,22岁的泰勒·詹姆斯·罗宾逊成为警方锁定的嫌疑人。这起案件在全美引发轩然大波。随着检方起诉文件公开,案件背后那层令人不寒而栗的动机与细节也逐渐浮出水面。

根据犹他县检方公开的法庭文件,案发当晚,罗宾逊在枪击后第一时间给自己的室友发了短信,他让室友“看看键盘下面”,对方果然发现了一张纸条:“我有机会除掉查理·柯克,我打算这么做。”

这位室友是罗宾逊的恋人,生理男性、正处于跨性别转变阶段。罗宾逊在短信里坦白自己筹划袭击已有一周,并提醒对方删除所有聊天记录。

但室友并没有照办,这些短信和纸条最终成为指控他谋杀的核心证据。起诉文件显示,罗宾逊的作案动机相当直接,“我受够了他的仇恨,有些仇恨是无法通过谈判消除的。”

他告诉室友,自己成长于保守派家庭,但最近几年逐渐向左翼靠拢,变得更加支持同性恋和跨性别者权益。

案发后,罗宾逊的父母也察觉到不对劲。检方文件显示,罗宾逊的母亲、父亲都曾打电话追问案发当天他的行踪,但罗宾逊谎称自己“生病在家”。

而父母其实早已从新闻里认出了枪手的照片,甚至怀疑案中步枪正是家中送给儿子的那把。

更早时候,罗宾逊还曾当面谈论过查理·柯克在犹他谷大学的活动,称这是个“愚蠢的场地”,并指责柯克“传播仇恨”。

调查发现,罗宾逊用作凶器的是一支毛瑟98式栓动步枪。警方在案发地附近树林里找到了枪支。

更为诡异的是,警方在现场捡到的至少四枚子弹上都刻有字句,其中一枚写着“嘿,法西斯分子!接着!”,这句话据称还致敬了一款讽刺法西斯主义的电子游戏。

案发后,罗宾逊一度有轻生念头。父母最终说服他回家,并与一位退休副警长、家庭朋友见面。对方劝他主动自首,罗宾逊最终同意。

查理·柯克在美国政坛有多极端,就有多具争议。年纪轻轻就成为“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的前台人物,柯克既是特朗普的死忠支持者,也是各类保守派活动的常客。

他对性少数群体、跨性别议题的态度强硬,在社交媒体上粉丝众多,也招来无数反对者。

但无论出于什么立场,校园枪击、谋杀政见对手,这样的极端行为都令美国社会再度警觉。检方称,罗宾逊已被控一级谋杀、非法持枪、妨碍司法、干扰证人等多项重罪,检方将寻求死刑。

案发后,罗宾逊与室友的短信内容成为全案关键。他一方面请求对方“保持沉默”,一方面坦言“我本希望这个秘密能保守到我老死”,“很抱歉把你牵扯进来”。

室友起初不敢相信,质问“你在开玩笑吧?”,罗宾逊则耐心解释案发细节,甚至抱怨“本来打算拿回步枪,结果那片都被封锁了”。

法庭文件显示,罗宾逊成长在一个保守家庭,父亲是坚定的特朗普支持者,家庭内部政治分歧显著。母亲对警方坦言,过去一年儿子“变得更加支持同性恋和跨性别者权利”。

而罗宾逊本人也承认,父子之间“政治上完全不同步”。这些内外矛盾、长久积压的情绪,最终以最极端的形式爆发。

案发后,罗宾逊甚至暗示想自杀,“只想结束这一切”。但家人和朋友最终说服他自首,他本人也在短信中安慰室友:“你是我唯一担心的人,亲爱的。”

查理·柯克遇害案,是一场极端个人行动,却也是美国当下政治、社会、家庭多重撕裂的真实写照。

当仇恨、分裂、极端立场在网络和现实世界中不断发酵,任何一桩“孤狼式”恐袭背后,都可能有更为隐秘的社会病灶。法庭如何判决,也许只是开始,真正难以消解的,是美国社会深层的裂痕。

来源:BOSS外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