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杜牧的《旅情》与《旅宿》《念昔游》等作品构成了一个“羁旅诗群”,共同揭示了晚唐文人的生存困境:一方面,他们渴望在仕途中实现抱负;另一方面,现实的挫折又迫使他们转向山水寻求慰藉。这种矛盾在《旅情》中体现为:
诗
韵
千年古诗 英译品鉴(17)
《旅情》
杜牧
1
原诗品读
窗虚枕簟凉,寝倦忆潇湘。
山色几时老? 人心终日忙。
松风半夜雨,帘月满堂霜。
匹马好归去,江头橘正香。
文心AI生成
2
英译赏析
本诗的翻译者——图书馆张邈老师
An Emotion on the Way of Wandering
Du Mu
Leave the window ajar and feel the pillow cold,
Reminding of years in Xiaoxiang on the bed.
Could the mountain scene grow old some day,
Yet people’s hearts are always worried every day.
The wind blows through pine trees and the rain falls at midnight,
The moon shines on the silk curtain and the house fills with frost.
It is time for me as a galloping horse to return my home,
At the time, the banks of Yangtze River are drifting orange fragrance.
3
感悟与思考
杜牧的《旅情》与《旅宿》《念昔游》等作品构成了一个“羁旅诗群”,共同揭示了晚唐文人的生存困境:一方面,他们渴望在仕途中实现抱负;另一方面,现实的挫折又迫使他们转向山水寻求慰藉。这种矛盾在《旅情》中体现为:
1、空间与时间的错位:
诗人通过“山色—人心”“松风—帘月”的意象对仗,将自然时序与人生境遇并置,暗示个体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
2、感官与心灵的对话:
“凉”“忙”“香”等感官词汇的运用,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例如,“枕簟凉”不仅是身体感受,更是对世态炎凉的隐喻;“橘正香”则以嗅觉触发对故乡的味觉记忆。
3、归隐的双重性:
尾联的“匹马归去”并非彻底的逃避,而是对“终日忙”的反抗。杜牧始终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徘徊,这种挣扎恰是晚唐知识分子的精神写照。
4
图书馆资源加油站
若想深度领略其魅力,图书馆无疑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库。
图书馆内丰富的藏书涵盖杜牧诗集的各种版本,还有众多学术著作,剖析杜牧诗歌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借阅这些资源,就如同拿到一把把钥匙,打开杜牧诗歌世界的大门。
此外,图书馆丰富的电子资源更是为我们打开了便捷之门。在线数据库中,有海量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能让我们及时了解学界对杜牧诗歌研究的最新动态。通过这些资源,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与不同时代的学者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馆藏纸本图书推荐:
书名:发现唐诗之美
著者:王子居著
馆藏索书号:I207.227.42/26
馆藏地点:文学图书阅览二区(316室)
本书简介:
本书对唐诗的艺术特点、写作方法, 诸如格律、气韵、气象、意象、境界、意境、物象、词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讲解, 对炼字等具体写作方法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讲解。
馆藏电子论文推荐:
期刊论文题名:文献互证:共同时空背景下的杜诗与敦煌文献
论文作者:徐华、王启涛
论文刊载期刊:徐华,王启涛.文献互证:共同时空背景下的杜诗与敦煌文献[J].社会科学研究,2025,(05):206-215.
论文检索数据库平台:中国知网
论文摘要:
扬州在长江以北,而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和《遣怀》两首诗让人误判杜牧认为扬州属于"江南"。实际上,杜牧对"江南""江北"界定清晰,从未混淆。杜牧《遣怀》诗中应为"落魄江湖"而非"落魄江南",这是版本问题导致人们认为杜牧此处将扬州归属江南;而《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是因对创作地点理解有误,导致人们误解扬州地属江南。杜牧及唐人诗歌中的"江南"并不包括"扬州"。
中国知网访问方法:
1、登录图书馆首页,点击中文数据库
(https://lib.xatu.edu.cn)
2、点击"中国知网学术期刊"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