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忠告:得了糖尿病,这些食物千万别吃,很多人已经后悔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7:20 1

摘要:他只是吃了几块水果,血糖却一下飙到了16mmol/L,医生连夜叫家属签字入院抢救。很多糖尿病患者不知道,嘴上那一口“馋”,可能就是通往并发症的捷径……

他只是吃了几块水果,血糖却一下飙到了16mmol/L,医生连夜叫家属签字入院抢救。很多糖尿病患者不知道,嘴上那一口“馋”,可能就是通往并发症的捷径……

糖尿病已经不是“老年病”的专属,在国内,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加入了“糖友”大军。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4亿,成为全球人数最多的国家。更令人担忧的是,大部分患者对糖尿病并不了解,尤其是饮食方面,存在严重误区。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就是不能吃糖,其他东西照吃不误。于是开始狂吃杂粮饼干、喝所谓“无糖饮料”、大口吃水果当晚餐……

结果血糖不降反升,有的人甚至因此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一位内分泌科的主任曾在医学讲座中直言:“糖尿病患者最怕的不是病,而是不懂病。

白粥、南瓜、红薯、蜂蜜、香蕉、葡萄、无糖饮料、酒精饮料、油炸食品、加工肉制品……

这些听起来或健康、或营养、或无害的食物,实际上可能是糖尿病患者的“地雷区”。

白粥,升糖快得吓人。有研究表明,一碗看似清淡的白米粥,其血糖生成指数(GI)高达87,比某些甜点还高。尤其是早上空腹喝白粥,血糖像坐了火箭一样蹿升。

南瓜、红薯、玉米等“粗粮”类食物,虽然膳食纤维丰富,但含糖量并不低。很多患者一听“粗粮”两个字就放心大胆地吃,殊不知,这些食物也不能随便乱吃,尤其是煮得过烂,会让淀粉快速转化为葡萄糖,升糖速度直逼白米饭。

蜂蜜和水果,糖分集中。有些人觉得天然的东西就健康,“蜂蜜润肺、葡萄补气”,于是天天吃。殊不知蜂蜜中主要成分就是果糖和葡萄糖,100克蜂蜜含糖量高达80克以上!而葡萄、香蕉、榴莲等高糖水果,每100克的含糖量也在15%以上。

“无糖食品”不是“无碳水”。不少超市里的“无糖饼干”“无糖月饼”,虽然标榜不加蔗糖,但往往含有大量淀粉、糊精、麦芽糖醇等成分,依然会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照样飙升。

酒精饮料对胰岛素的干扰不可忽视。酒精会损伤胰腺,干扰糖代谢,诱发低血糖或高血糖波动,特别是空腹喝酒,风险更高。一项国内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饮酒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不饮酒者高出近30%。

某地一位50多岁的工厂职工,确诊2型糖尿病后坚持服药,控制尚可。但一次家庭聚餐中,他“破例”吃了几块红烧肉、喝了两杯白酒,又觉得水果健康,吃了几块芒果。

结果当天夜里出现头晕、乏力、口渴等症状,家属紧急送医,诊断为高血糖高渗状态,并发轻度酮症酸中毒,血糖一度超过20mmol/L。

医生检查发现,患者虽然平时用药规律,但对食物升糖作用认知严重不足。聚餐当天所摄入的高脂、高糖、高GI食物,导致血糖快速升高,诱发危机。

这件事再次提醒患者:糖尿病不是光靠药物能控制的,饮食才是第一位的治疗。

很多刚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一听说要控制饮食,就误以为是“节食”或者“只吃青菜”。糖尿病饮食管理的核心,不是吃得少,而是吃得对。

首要原则:控制总热量,平衡营养。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糖尿病患者每日总能量摄入应根据身高、体重、活动量等具体情况制定,一般建议每日碳水化合物占比50%左右,蛋白质15%~20%,脂肪30%左右。

主食要粗细搭配,低GI优先。推荐燕麦、荞麦、糙米、藜麦等低GI谷物,搭配适量高纤维蔬菜,有助于延缓葡萄糖吸收,稳定血糖。

蛋白质摄入要充足但不过量。可选择豆制品、鸡蛋、鱼类、瘦肉等优质蛋白,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动物内脏和加工肉。

蔬菜是天然的“降糖药”。尤其是深绿色叶菜,如苦瓜、菠菜、芹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血糖控制有积极作用。

水果不能不吃,但要会选会吃。建议选择升糖指数低的水果如苹果、柚子、樱桃、火龙果等,控制每次摄入量在100~150克左右,尽量在两餐之间食用,避免饭后直接吃水果,防止血糖叠加升高。

从临床实践来看,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一般都有两个共性:一是懂得饮食管理,二是坚持血糖监测。

糖尿病是一种“管理型”疾病,重在自我管理。医生再专业,也只能提供治疗方案,真正的“主治医生”是患者自己。

建议糖尿病患者做到以下几点:

每天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用餐顺序:先蔬菜,再蛋白质,最后主食,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

吃饭慢一点,细嚼慢咽,“狼吞虎咽血糖高,细嚼慢咽稳如老”

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空腹、餐后两小时和睡前,掌握血糖变化趋势

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了解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保持适度运动,如饭后散步、快走、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影响胰岛素分泌

古人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对于糖尿病患者,这句话尤为贴切。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掉以轻心。一旦并发症找上门来,不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治疗成本也会大幅增加。控制血糖的关键,不是依赖药物,而是从生活的每一口饭开始。

医生不仅要开药,更要传播知识;不仅要治病,更要唤醒全民健康意识。希望每一位糖友,都能像管账户一样管理血糖,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每一顿饭。

糖尿病不是不治之症,而是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朋友”。只要科学饮食、规律运动、合理用药、心理乐观,糖尿病也能“岁月静好”。

别让贪嘴,成为遗憾的起点。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1):4-46.

[2]王丽娟,李俊.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实践意义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4,40(10):1154-1158.

[3]陈志强,刘慧,张涛.糖尿病患者饮酒行为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30):3798-3802.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张医生健康守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