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牌来袭、赛道混战、品牌自救:中国服饰行业的“三重考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9 15:56 1

摘要:过去的中国服饰行业,靠着“人海战术”和“广告轰炸”一路高歌猛进;但如今,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震荡:白牌迅猛崛起,品牌集体跨界,赛道内卷加剧。一个最“卷”的时代,已经到来。

过去的中国服饰行业,靠着“人海战术”和“广告轰炸”一路高歌猛进;但如今,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震荡:白牌迅猛崛起,品牌集体跨界,赛道内卷加剧。一个最“卷”的时代,已经到来。

2025年上半年,中国服饰行业的财报数据,揭示了一个典型的“冰火两重天”:

48家服饰上市公司中,有31家营收、净利双降;安踏、李宁、海澜之家稳居营收前三,安踏以385.4亿元遥遥领先;而中小玩家中,美邦服饰营收大跌45.23%,堪称“自由落体”。

行业格局正在加速分化。规模大、资源集中的企业还能保持增长;而营收不足20亿的中小企业,占比高达75%,大多陷入增长困境。

更扎心的是单店模型的崩塌。2024年,美邦的单店营收下滑高达70.84%,森马关店1104家,太平鸟、安奈儿等也关闭超两成门店,昔日“千店计划”如今变成了“瘦身行动”。

为摆脱增长焦虑,服饰品牌纷纷“跨界求生”:

海澜之家搞女装、童装、高端定制,其他品牌营收同比大涨65.57%;雅戈尔去做滑雪服,买下法国奢侈童装BONPOINT;美邦一边喊“潮流户外”,一边开“万家生活馆”。

但这些“跨界”并非随便折腾,而是被“白牌”逼出来的。

以SHEIN为代表的白牌品牌,靠快反供应链+超低价格+算法推荐,几天就能上新一批爆款,价格还不到传统品牌的三分之一。拼多多、1688、抖音产业带也在为白牌插上翅膀。

一句话:不是大牌买不起,而是白牌更香。

白牌的崛起打碎了“品牌=价值”的旧逻辑,尤其在消费趋于理性、性价比至上的当下,白牌成了许多年轻人“买衣不认牌”的首选。

面对“三重考验”,一些头部品牌正在做出系统性变革:

安踏: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近10亿元,10年累计创新投入超200亿,已建立全球7大研发中心,布局从高端运动到童装全赛道;李宁:打造从实验室到门店的技术转化体系,2025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7%,不断强化专业壁垒;比音勒芬:聚焦高尔夫细分赛道,T恤、高尔夫服饰连续多年市占率第一,产品技术含量高、差异化强。

在渠道上,“大店替小店、电商提效率”成为新共识:

安踏关闭低效小店,主推旗舰店模式;电商业务成为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安踏电商收入占比提升至34.8%,同比增长17.6%;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持续加码服饰类目,争抢流量高地。

品牌竞争,已从过去的广告战、渠道战,升级为产品战、科技战、供应链战。

内卷加剧,增长乏力;白牌搅局,价格战重启;跨界混战,边界模糊。

但这场洗牌,也许正是一次重新定义品牌的机会。谁能真正理解消费者、掌控供应链、构建产品壁垒,谁就能穿越周期、活得更久。

这是最难的时代,也是最真实的时代。品牌们,只能卷着卷着卷出路。

来源:亓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