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青春别样红 乡村振兴显担当——江门公路系统选调生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纪实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16:53 1

摘要:在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有一群年轻人从“象牙塔”走向“乡野间”,从“学校门”踏入“千万家”,将青春理想根植于农村热土,把奋斗汗水洒进田间地头。他们,就是来自江门公路系统的选调生。怀抱初心梦想、依托行业背景、发挥专业所长,他们以路

在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有一群年轻人从“象牙塔”走向“乡野间”,从“学校门”踏入“千万家”,将青春理想根植于农村热土,把奋斗汗水洒进田间地头。他们,就是来自江门公路系统的选调生。怀抱初心梦想、依托行业背景、发挥专业所长,他们以路为媒、以村为家,在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的征程上,展现出公路青年特有的担当与情怀。

开平公路事务中心驻

水口镇金山村选调生

小火蒜成大产业 筑路护苗暖民心

从注册“淳乡金山”商标破解产业难题,到挖掘火蒜文化夯实品牌根基;从推进村道硬化改善出行条件,到组织“护苗行动”守护留守儿童——罗维波把“实”字写进驻村工作的每一天。

“一村一品”是激活村级经济的关键。初到金山村,罗维波便将目光投向“金山火蒜”这一兼具历史底蕴与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他锚定品牌化建设路径,经过反复研讨沟通,确定“淳乡金山”主品牌,并完成商标注册全流程,推动品牌建设步入正轨。同时,他系统梳理金山火蒜的历史源流与传统工艺,为后续产业推广与文化申遗夯实基础;联合村“两委”建设种植实验田,强化产品品质管控,推动“土特产”向“金招牌”转型升级。

作为公路系统的选调生,罗维波格外关注村民出行难题。依托专业优势,他在一周内走遍9个自然村,运用无人机航拍与实地测量全面排查道路隐患,牵头制定改造方案。通过“捐款+帮扶”多元筹资模式,成功推进村口拓宽及鱼塘路段硬底化工程,改造面积近1400平方米,显著提升村民出行安全与村庄环境。

村里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同样牵动着罗维波的心。为此,他组织开展“护苗行动”,举办防霸凌、禁毒教育等专题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安全认知;暑期协调镇医院开展“防溺水+应急救护”宣讲,进一步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罗维波以“实业为基、实干为要、实策为先”,用实际行动将“三实”理念转化为解锁金山村振兴之路的金钥匙。

方俊杰

新会公路事务中心驻

睦洲镇东向村选调生

让“赤膊房”焕新颜 把“规划图”变实景

自2023年11月踏上东向村的土地,方俊杰便将身心融入这片充满希望的乡村。他以昂扬的姿态投入基层,用务实的行动诠释担当,将发展“规划图”一步步变为惠民“实景图”。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更是关乎村民幸福感的“民生工程”。方俊杰从群众呼声最高的“赤膊房”整治入手,深入农户走访调研,细致沟通了解需求,积极协调多方资源,最终完成21户农房外立面统一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他全力投入“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清理卫生死角、整理“四小园”,推动东向村成功跻身江门市“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行列。

在取得初步成效后,方俊杰没有停步,而是积极抢抓发展机遇,主动对接新会区典型村培育奖补政策。他精准策划、系统申报,成功推动9个建设项目纳入区级项目库,争取到185万元的资金支持。目前,7个项目已完工验收,一批惠民工程正从蓝图变为现实,为东向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把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方俊杰始终奔走在一线。他用公路人的细致与韧劲,推动一条条村道变得更整洁、一处处景观变得更宜居,让村民切身感受到“家门口的变化”。

王新泽

新会公路事务中心驻

崖门镇龙旺村选调生

摸清家底盘资源 筑牢防线护健康

不动产登记、闲置资源盘活、疫情防控——95后选调生王新泽的工作日常,写满了“多线程攻坚”的青春印记。

刚刚完成从“研究生”到“选调生”身份的转变,村内不动产登记核查这项“数据大考”便摆在了王新泽的面前。面对这项繁琐而重要的任务,他迅速适应环境,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逐项核实鱼塘、耕地、宅基地等不动产信息,全面摸清村级资产“家底”。以此为基础,他积极协助村委唤醒“沉睡资产”,重点推动闲置鱼塘重新发包,有效激活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同时,他还主动参与龙旺村“十五五”规划编制,深入挖掘本地红色革命文化与碉楼建筑文化,提出“文化+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为村庄未来发展献策出力。

当基孔肯雅热突袭龙旺村,作为青年党员,王新泽第一时间奔赴防控一线。他紧盯重点区域和关键人群,逐户上门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带领村民翻盆倒罐、清理卫生死角,协助专业人员实施药物喷洒和蚊媒消杀,有效阻断疾病传播链条,筑牢全村健康安全屏障。

用公路人坚实的脚步丈量民情,以严谨务实的学术精神破解难题,将党员的责任担当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王新泽在多线攻坚的基层实践中,展现了新时代公路青年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成长轨迹,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一线绽放绚丽光彩。

从公路建设到村庄整治,从产业振兴到健康守护,这群选调生怀揣着赤子之心,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他们以公路系统为依托,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把青春写进田野,用实干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正如他们所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未来,这群公路青年将继续奔跑在侨乡大地上,以公路为纽带、以乡村为舞台,用实干和担当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