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4日晚19:00,帆软数据圆桌派《管理者的数字化转型》直播将带你走进这场思维与管理的跃迁之旅。
企业在拼命上马数字化项目,结果常常“上得快,落得慢”;
管理者嘴上说着转型,但日常管理方式还是老一套;
AI 来了,组织、人才、领导力都在被颠覆,管理者的“转型焦虑”越来越强。
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管理者数字化转型?
9月24日晚19:00,帆软数据圆桌派《管理者的数字化转型》直播将带你走进这场思维与管理的跃迁之旅。
这次直播,我们大咖齐聚:
王文琭——西安交通大学博士、青岛市创业导师、《管理者的数字化转型》作者、清北浙交等985高校总裁班特聘讲师、前海尔1169大数据营销总监沈涛——帆软软件战略副总裁梅杰——帆软研究院院长,兼本次直播主持人这里给大家送上一份额外福利——《制造业数字化全流程资料包》,里面邀请了多位标杆企业CIO层级的人物为大家提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设思路,此外还提供了做好数据建设、培养数字人才和搭建数据指标体系等的方法。大家可以结合这份资料包跟着直播内容一起学习,这样你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福利地址:https://s.fanruan.com/b2ai6 (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你可能会问:“我不转型行不行?”
-答案很现实:不转,就可能被淘汰。
告诉你三个原因
经验失效:过去凭直觉拍板,现在市场变化太快、用户需求太个性化,经验往往靠不住。要学会用数据和AI来辅助决策。组织滞后:传统层级组织信息慢、反应慢,往往机会来了没法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不是装上几套系统,而是管理者的思维、组织和领导方式全面升级。
很多人会问:到底该怎么做?我们不妨看看标杆企业。
海尔的故事:40年,海尔业绩增长1.1万倍,秘诀是什么?
1️⃣ 以用户为中心的人单合一
海尔不是先有产品再去找用户,而是反过来——从用户需求出发,员工直接对接用户,既创造价值,也分享价值。这样,员工不是“打工人”,而是“创客”,和企业一起成长。
2️⃣ 三化转型:企业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员工创客化
企业不再是一个“金字塔”,而是一个“平台”,让小团队灵活生长;用户需求被个性化满足,而不是千篇一律;员工身份发生转变,从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创业3️⃣ 量子管理思维
传统管理是“牛顿式”的,强调稳定和确定性。但在今天,不确定才是常态。海尔提出“量子管理”:不再追求控制一切,而是承认变化和多样性,鼓励创新和自驱动。
海尔的转型故事特别值得管理者学习。这套逻辑也让海尔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可以看到:真正的转型,靠的不是技术,而是管理的深度变革。
很多企业领导人都会问:“我也知道要变,但到底怎么变?”
1️⃣思维升级: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
很多管理者仍然习惯凭直觉决策,对数据和AI缺乏敏感度。所以管理者可通过培养“大数据思维”,学会用数据分析、用户洞察来指导战略和业务,而不是只凭感觉。
2️⃣ 组织重塑:从“层级制”到“小团队+大平台”
在传统组织里,信息要层层上传,决策效率极低。可以学习海尔、Supercell那样,搭建一个大平台,让小团队自主创新,同时共享资源。这既保证灵活性,又能保持整体方向一致。
3️⃣领导力跃迁:从“管控”到“赋能”
很多管理者习惯发指令、看结果,团队缺乏动力。新型领导力更加强调创造愿景、搭建舞台,让团队自己生长。比如海底捞的“八项授权”,就是把权力下放,让员工真正成为主角。
4️⃣ 人才激活: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创造”
数字化需要新型人才,但企业往往只盯着“硬技能”。所以人才画像不仅要看技术能力,更要看自驱力、学习力和创新力。浙江中烟“群星闪耀”机制就是一个例子:通过积分和激励机制,让一线员工人人都有机会发光。
转型的关键,是让管理者自己先完成“思维—组织—领导力—人才”的全链路升级
变化了什么?
AI正在冲击医疗、咨询、电商乃至组织架构本身。许多重复性岗位会消失,管理者必须直面这种“重构”。
什么没变?
真正能决定企业走多远的,还是 用户价值、组织活力和人才潜能。AI只是放大镜,管理者依旧要解决“人”的问题。
无论你是企业高管,还是团队管理者,这场直播都能帮你:
认清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学到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掌握管理者转型的关键方法论和实操工具。来源:数据分析不是个事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