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萧山姑娘从“试一把”到“破圈”,她的故事比剧本还精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16:39 1

摘要:“我的宣讲之路,开启得挺突然。”回忆起最初的契机,李凯笑着说。那时镇街举办宣讲比赛,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一举拿下第一名。“这个成绩给了我很大的底气,让我觉得自己或许真能做好这件事。”

在萧山的宣讲舞台上,有一位姑娘,她带着“老干部”般的沉稳气场,却总能把理论讲得比隔壁大妈聊家常还亲切。

从最初“试一把”的比赛选手,到如今琢磨着用新语言“解构”政策——她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破圈”之路,故事甚至比剧本还要精彩。

一场比赛点燃的“宣讲火种”

“我的宣讲之路,开启得挺突然。”回忆起最初的契机,李凯笑着说。那时镇街举办宣讲比赛,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一举拿下第一名。“这个成绩给了我很大的底气,让我觉得自己或许真能做好这件事。”

从那以后,她的身影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类宣讲场合:社区活动室里,她对着大爷大妈解读养老政策;企业车间里,她和工人师傅们聊共同富裕;学校操场上,她给学生们讲青年责任。

每一次站在宣讲台前,李凯都能感受到一种奇妙的联结。当自己的声音与听众的眼神碰撞,当理论被理解、被认同,那种成就感远比任何奖励都珍贵。

而她的本职工作,恰好成了宣讲的“源头活水”。李凯是荣盛集团党群工作部的一名党工委事务工作者,日常主要负责党委、团委和工会等方面的统筹管理工作。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让她能够在第一时间吃透最新的政策理论。

李凯说,在她丰富的工会工作实践中,“荣盛假日学校”可以说是最受员工欢迎的暖心项目之一。每年暑期,她都会和同事们共同组织开展为期两周的职工子女托管服务,通过作业辅导与趣味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切实为员工解决“看娃难”问题。

她也常把这类务实举措融入政策宣讲中,用“带娃”这样鲜活的例子,向职工生动解读企业关怀政策,让理论传播带着温度、贴着人心。

“宣讲就像把我的工作从台下搬到了台上,台下积累的素材,台上都能用得上。”比如讲乡村振兴,李凯马上就能说出一些村合作社的真实案例;聊青年发展,她能立刻结合团委工作中接触的创业故事。

这种“工作+宣讲”的双向滋养,让李凯的讲述始终带着鲜活的“泥土气”。

更让李凯意外的是,宣讲还反哺了她的本职工作。曾经在重要场合她会紧张怯场,如今已能从容应对各类活动。“讲得多了,胆子自然大了,组织会议、开展活动,面对再多的人都能游刃有余。”

“老干部”的“接地气”密码

“他们都说我是‘老干部’风格,可能还有点‘御姐’气场。”提到自己的宣讲特色,李凯忍不住笑了。身边人常说她成熟得不像年轻人,这份特质也融入了她的宣讲——语速平稳,逻辑清晰,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抛出让人会心一笑的“梗”。

这种风格的形成,也藏着李凯对宣讲的独特理解。“我从不刻意模仿别人的激情澎湃,就想把事情讲清楚、讲透彻。”

她觉得,宣讲风格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而她的“老干部”范儿,反而成了独特的优势:解读复杂政策时,沉稳的语气自带说服力;讲述民生故事时,平和的语调更能让人静下心来倾听。

但“沉稳”不代表“刻板”。李凯深知,基层宣讲最忌照本宣科。

“最大的挑战就是把理论讲得让人愿意听、听得懂。”为此,她练就了一套“接地气”的绝技:给老年人宣讲,她会掺几句萧山方言;给年轻人讲政策,她会用“打工人”“内卷”等流行词拉近距离;遇到晦涩的理论,她就列举身边的小故事,让政策在情节里“自己说话”。

在上次“青年向往之城”主题开放麦上,她就拿自己的经历当例子:“我来到益农后,发现这儿根本不是别人嘴里说的‘穷地方’,而是浙江绿色制造产业新城!荣盛总部就扎根在这儿,政府给地给政策,企业搞建设助振兴——出门右转能健身,左转能练普拉提,学校球场、奶茶炸鸡应有尽有!这就是产城融合、乡村振兴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幸福。”

话音刚落,台下的人纷纷点头,有人还在互动时表示也想来益农发展。“你看,不用讲大道理,说点实在的,大家自然就懂了。”

用新语言“解构”政策的年轻人

“宣讲不能守着老一套,得跟着时代跑。”李凯常说。为了让理论更对年轻人的胃口,她最近迷上了开放麦。“一开始也怕把握不好分寸,既想有趣,又不能偏离主题。”

李凯反复琢磨稿子,把政策要点拆成一个个“小段子”,比如讲就业扶持,她会说“政府给的创业补贴,就像给追梦路上的你加了个‘外挂’”;聊社会保障,她打趣“医保政策就像给生活买了份‘安心险’,平时不起眼,急时能救命”。

除了形式创新,李凯在内容上也藏着“小心机”。家长里短的八卦、街头巷尾的故事,都是她的素材库。“老百姓最爱听身边事,你讲社区王大伯家的果园因为政策扶持增收了,比讲一堆数据管用得多。”她会特意收集这类“烟火气”的故事,让宣讲变成一场“故事会”。

去年的一场展演,让李凯至今记忆犹新。她站在台上,从容讲述着精心准备的内容,讲到动情处,台下鸦雀无声;说到精彩处,掌声雷动。观众真情实感的反馈,比任何荣誉都让李凯动容。“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事就像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老百姓。”

如今,李凯的目标很明确,她想成为“宣讲一姐”。“知道山外有山,但总得有个奔头。”非传媒专业出身的她,把“多练”当作唯一的捷径。每次宣讲后,李凯都会缠着听众问反馈:“我有没有哪里没讲清楚?或者哪个例子不贴切?”

更重要的是,李凯也想带动更多人萌生“宣讲这事,我也能试试”的念头。就像她在开放麦中所说的那样,从被妈妈催婚的“优质下线”,到成为向大家热情推介益农的“宣传员”,她用实际行动证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故事的讲述者、政策的传播者。

她与年轻伙伴们要做的,便是持续架好这座沟通桥梁,让益农的发展故事、围垦的奋斗精神,顺着街坊邻里的日常话语、开放麦的欢声笑语,不断传递开来。

来源:萧山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