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内测 AI 新功能,化身线上导购,AI万能搜能帮你少挑几小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16:25 1

摘要:在淘宝上买件衣服,怎么就越来越像参加一场“开卷考试”?翻开首页,搜索“连衣裙”,屏幕瞬间被132万件新上架商品填满,款式不重样、价格层层叠叠,光是点进详情页都要花上不少时间。挑着挑着,时间过去几个小时,购物车还空着,这不是个例,而是许多淘宝用户共同的疲惫感。

在淘宝上买件衣服,怎么就越来越像参加一场“开卷考试”?翻开首页,搜索“连衣裙”,屏幕瞬间被132万件新上架商品填满,款式不重样、价格层层叠叠,光是点进详情页都要花上不少时间。挑着挑着,时间过去几个小时,购物车还空着,这不是个例,而是许多淘宝用户共同的疲惫感。

近期,淘宝低调上线了几款AI搜索工具——「AI万能搜」「AI助手」和「拍立淘AI找低价」

这些产品背后由淘宝内部智能搜索团队打造,从2025年2月筹备至今,目标只有一个:尽可能减少用户在购物时的决策时间和思考成本,也就是让人“少挑几小时,早点下单”。

但这套AI工具,真的有那么好用?用户的选择难题,AI能解决吗?有人怀疑,购物意图这件事,哪是几行字能表达清楚的?

淘宝试图用一种新的方式回应这个问题,在「AI万能搜」的搜索框中,用户可以选择“深度思考”或者“购物偏好”,AI会根据这些线索生成一个“文字+商品+视频图片”的完整答案报告。

「AI助手」目前处于小规模灰测阶段,入口位于手淘搜索结果页右下角的“AI”图标及信息流中的提问卡片。用户点击后可进入多轮对话界面,AI会根据用户需求生成融合文字与商品推荐的答案,帮助解决选品困难、缺乏决策依据等问题,整体体验更接近陪伴式导购。

用户可以直接问问题,比如“秋季通勤穿什么”,系统会跳过关键词匹配,直接生成一个适合搭配、考虑通勤场景、价格分层、搭配建议的组合方案。

大模型充当了“人类翻译器”和“商品过滤器”双重角色:它理解你没说出口的需求,同时帮你看过商品细节,再做出推荐,这套机制,确实比关键词搜索更“懂人”。

也有用户担心:淘宝再怎么强调“用户体验优先”,最后是不是还是绕不开广告逻辑?淘宝导购,不一直都和“直通车”捆在一起吗?

这一次的做法确实不太一样,「AI万能搜」和「AI助手」目前都没有接入直通车,也没有商业化绩效考核指标,所呈现的商品是依据用户需求精准匹配的结果,而非出价排名。

这一点在“对比优选”“送礼请客”等购物场景中体现得更明显,AI不是“你给钱我就推”,而是优先考虑“你想买什么”,再选择性价比最高的那几个做推荐。

这种做法对于习惯了内容平台软广夹带的用户来说,反而更让人信任。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有人提出疑问:AI帮我们减少决策时间,但我们是不是也失去了“多方对比”的机会?是不是更容易被说服下单?

AI生成的内容,常常融合了社区评价、用户口碑、商品参数,在信息透明度上,比一些“网红带货”内容更完整,更容易建立用户信任

早几年,很多人会在小红书上做好功课,再回淘宝下单,而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淘宝用户的购物意图本就明确,转化率高达 8.2%,远超行业平均值的 4.5%——这种强购物属性,让用户对‘高效找到目标商品’的需求更迫切。

淘宝现在的做法是在内部打通“攻略内容+商品推荐+购买路径”,通过AI直接给出成体系的建议,尽量缩短用户完成购买所需的路径。

这是一种内容和电商闭环的新尝试,不再依赖外部种草,而是自建“种草+收割”的体系。

AI不仅减少了跳转,也规避了内容平台常见的“商家投广告”“夸张宣传”等问题,在电商生态里,淘宝通过AI重建了“信任逻辑”

尽管手淘传统搜索用户点击率超 90%、商业化程度极高,但其仍推出拍立淘‘AI 找低价’(识图后 3 秒比对同维度商品)「AI 万能搜」(解答模糊需求),推动‘人找货’向‘货找人’转变,说明真正着眼于改善用户体验、推动搜索方式的转变。

2025年的电商平台拼的已不再是谁商品多、谁价格低,而是谁更能“理解用户”。

购物这件事,从来不是越快越好,但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越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就越是一种节省时间的能力

淘宝的AI导购能不能成为未来主流?现在还不好说。但它确实,让我们“少挑几小时”这件事,变得可能了。

来源:老徐述往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