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动漫月”热潮涌动:上海二次元产业的消费破圈与价值共创路径。摘要:7月—8月,首届“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融合“文化+科技”“本土+国际”“经典+潮流”等多元模式,CCG EXPO、Bilibili World(BW2025)、ChinaJoy三大展会相继登场,共同掀起一连串二次元消费狂欢,使之成为观察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窗
7月—8月,首届“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融合“文化+科技”“本土+国际”“经典+潮流”等多元模式,CCG EXPO、Bilibili World(BW2025)、ChinaJoy三大展会相继登场,共同掀起一连串二次元消费狂欢,使之成为观察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表明二次元文化正以不可阻挡之势从亚文化圈层,走向主流文化消费市场。
二次元消费规模迅速增长,辐射效应显著
二次元市场规模呈爆发式增长,其国际影响力亦持续凸显。据今年4月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数据,国内泛二次元用户规模已从2017年的2.1亿激增至2025年的5.26亿,2024年泛二次元周边市场规模逼近6000亿元。
动漫相关活动对上海文旅消费的拉动效应尤为显著。统计数据显示,“动漫月”举办期间,上海文旅预订增速环比上涨35%,来沪火车票搜索量增长36%,机票预订量同比上涨近50%,周边高星酒店“暑期提前订”增速高达475%。其中,仅BW2025就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40万人次参与,较2024年增长15万人次,同比涨幅高达60%。护照购票用户占比达13%,涵盖日本、韩国、俄罗斯、巴西、沙特、埃及等国观众,超3万名角色扮演表演者(Coser)齐聚现场,约800辆“痛车”组成了独特的二次元文化风景线。167家全球展商、24万平方米的展厅面积,已使之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二次元线下盛会。
二次元商业布局完善,国产动漫IP呈现崛起态势。会场之外,上海现已拥有超过200家动漫周边专营店,分布多个核心商圈,吸引本地及外地游客专程消费。徐家汇美罗城等老牌商业城引入了大量二次元文化内容,不仅扭转颓势,并一跃成为上海二次元地图中的必去打卡点。以动漫视频内容起家的哔哩哔哩,在此次“动漫月”期间联动1000余家店铺提供了消费福利。而更具标志性的当属二级市场的反应。二手交易平台闲鱼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国产IP谷子交易额达到日本谷子的1.2倍,“国谷”首次超越“日谷”,成为交易最活跃的细分市场。
拥抱二次元文化,上海的音乐剧、小剧场、影迷文化、文艺展览、戏曲演出等共同构成深受年轻群体喜爱的新消费场景。将从“二次元”到“泛二次元”,再到“流行文艺”,动漫IP串联起城市的文化消费场景,满足了不同圈层的需求,让文旅选择更加丰富、体验更具个性。
强劲的市场表现与多元实践,成为中国二次元文化消费崛起、上海城市“二次元”品牌效应凸显的生动表现。这些现象无不印证了中国二次元市场的惊人爆发力,“二次元”已从文化现象升级为拉动经济消费的新动能,形成了展会引流、城市消费、文化传播的正向循环。
商业力量推动,促使二次元消费走向主流
二次元消费的规模迅速增长、辐射效应显著,标志着它已成为文化消费的主流。在“动漫月”中举办时间最长的CCG,见证了二次元消费在上海走向主流的关键一步:2011年,时值上海世博会闭幕之后,第七届CCG在中国国家馆(现中华艺术宫)举办,万代、集英社、迪士尼等国际巨头齐聚,海外参展面积超40%。年均观展人数20万人次以上的CCG曾经是中国二次元的“顶流”,而现在,BW则接过了这一接力棒。
从上海广播电视台主办的CCG,到视频平台推出的BW,见证了二次元消费主流化过程中的媒介转换。上海电视台曾是一批“80后”“90后”的“二次元启蒙”,在国内二次元文化的培育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互联网平台崛起的当下,新一代的“二次元”群体已更加熟悉即时互动、精准推荐的数字平台模式。BW依托哔哩哔哩推出的推流,将线上流量转化为消费动力,打通了“内容、流量、消费”的完整商业闭环。互联网平台重塑了新一代“二次元”用户的需求,促使二次元消费与商业模式、主流市场的耦合。
从电视到互联网、从CCG到BW,媒介的转换不仅改变二次元文化的传播方式,更推动了二次元从“圈地自萌”到“主动破圈”的蜕变。二次元展会曾经的价值,在于为边缘化的爱好者提供“同类相聚”的空间。而如今,年轻人在商场快闪店、线上社群就能找到同好,具有草根属性的动漫爱好者会展逐渐在商业化的导向下悄然演变、迭代升级,标志“新”“老”二次元消费的模式交接。
政策导向也加速推进了这一商业化趋势。2024年,黄浦区发布《二次元衍生商品和服务经营合规指引》,虹口区着眼“文化自信与二次元”的主流化路径,再到上海市政府《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开发‘谷子经济’”,二次元消费的商业模式和经济价值获得了顶层设计层面的高度重视。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促进动漫、游戏及其周边衍生品等消费,开拓国货‘潮品’市场”,将二次元消费纳入国家提振内需的框架。仅靠“爱好者自嗨”的展会难以获得资源倾斜,而能带动文旅、零售的商业化平台,则成为政策支持的重点。
从电视到互联网、从CCG到BW,媒介的转换不仅改变二次元文化的传播方式,而且让二次元消费从“小众仪式”变成大众的日常生活选项。从全球经验来看,东京电玩展、美国AnimeExpo等国际二次元消费盛会均以商业盈利为导向,吸引全球厂商参与。中国二次元市场规模突破5亿用户后,必然需要更为商业化的主体承接主流消费需求,“动漫月”中的BW和ChinaJoy正满足了其中“B2C”“B2B”的需要,由而迸发出数智时代蓬勃的新消费动能。
数智时代价值共创,激活二次元文化力量
从用户规模的指数级增长,到周边市场的千亿级突破;从BW2025的国际影响力跃升,到城市商圈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二次元文化已突破圈层壁垒,成为拉动消费升级、促进文旅融合的新引擎。动漫IP与音乐剧、戏曲、影迷文化等多元业态的跨界联动,构建起覆盖全龄段、全场景的流行文艺生态,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促发了众多围绕“二次元”的新消费场景的突显。
然而,在高度商业化的展会之外,带有草根爱好者属性的展会需求依然长盛不衰。以日本的“ComicMarket”为例,从1975年创办之初只有32个社团、700人参加的小型活动,发展到如今每届展会拥有3万多个社团、50多万参与者参与,成为不同领域爱好者相互交流的文化互动空间。这类草根展会如同 “创意蓄水池”,既为创作者提供了自由生长的空间,也让商业化的“放大效应”有了可依托的源头活水。良好的创作和交流环境,始终是二次元文化持续繁荣的根基,更是助推其在主流文化场景中行稳致远的核心动能。
“动漫月”的成功举办,彰显了决策管理部门和市场主体共同协作,推动上海二次元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在推动二次元商业化进程日渐成熟、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的同时,开展二次元文化的社会价值共创,使其不仅成为“消费领域”的新主流形式,更能为“文化”主流建设添砖加瓦——这正是以价值共创为根基的二次元文化,其深层意义的愈发凸显之处。
在数智时代,价值共创的赋能效应体现在多个维度,既为上海二次元产业注入活力,也为二次元文化扎根主流提供支撑。首先,激活创意是夯实内容根基的关键,通过搭建创意平台、开放IP权限等,将创作者灵感转化为优质内容,激发创作活力。其次,精准对接需求并优化商业路径,推动企业吸纳消费者意见介入生产,形成 “需求共创—产品落地—消费转化” 的良性循环。然后,凝聚多元合力助力构建产业生态。推动政府、企业、文化机构等协同,实现主流文化与二次元的双向赋能。最后,强化文化认同,推动文化破圈,让年轻一代从“消费者” 变为“共创者”,助力本土二次元文化产业“走出去”,推动上海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二次元标杆城市。
来源:劳动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