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城:“三元双向”循环农业让4000年农耕文明重获“新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3 14:04 1

摘要:拥有4000多年周祖农耕文化的甘肃省庆城县,开创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作为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域,在农业产业化、绿色化转型快速推进的浪潮中,庆城县后劲不足的短板逐步显现。庆阳市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过程中探索出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能否让庆城县农业产业重

央广网庆阳4月13日消息(记者魏晋雪 见习记者寇刚 实习记者王昭国)拥有4000多年周祖农耕文化的甘肃省庆城县,开创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作为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域,在农业产业化、绿色化转型快速推进的浪潮中,庆城县后劲不足的短板逐步显现。庆阳市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过程中探索出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能否让庆城县农业产业重获“新生”?4月12日,记者走进庆城县田间地头寻求答案。

“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是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产生的废弃物作为资源在三个产业之间双向闭合循环利用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种植大户宇红洲家果园一隅(央广网发 马悦 摄)

当下正值苹果现蕾期,白马铺镇肴子村禹渠组果农宇红洲一大早就忙碌在果园里,一棵一棵果树进行检查。其现有果园21亩,去年收入达30万元,是当地颇具名气的种植大户。

从果树到果品,宇宏洲都悉心照料,要求极高。“我收购的有机肥今天就到了,相较化肥,有机肥可以让土壤更加肥沃,而且苹果的品质和口感会更好。这台装载机是我专门为果园配备的,方便果园有机肥的铺设。”宇红洲指着院子里停放着的一辆小型装载机告诉央广网记者。

记者了解到,今年,庆城县苹果种植推广以瑞雪为主提质增效1.43万亩,创建标准化示范园2400亩,全年产量、产值分别达到26.12万吨、20.16亿元。而作为该县“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中的基础,庆城县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2.58万亩,粮食总产量11.51万吨,引导群众种植以连翘为主的道地优势中药材10.04万亩。

庆城县现代肉羊“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园标准化羊舍(央广网发 马悦 摄)

和宇红洲收购有机肥不同,高楼镇杨塬村的现代肉羊“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园则是当地有机肥主料“粪污”的“生产大户”。“目前,产业园羊只存栏1.3万只,年底预计产业园种群存栏达到3万只以上。”庆城县奥群牧业厂长贾建文说,粗算每年可向外输送6000方的粪污,而且随着羊只存栏量的增长,这一数据还会逐步上升。

为了集约集群做强养殖业牵引,庆城县充分发挥“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园、埃克森和牧养殖基地带动作用,巩固提升肉羊、肉牛合作社16个,打造养殖专业乡镇1个、专业村7个,新培育规模养殖户1450个。创建桐川3万头肉牛养殖小镇,采取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方式,打造集品种研发、繁育推广、屠宰加工、交易销售于一体的肉牛产业集群。

经过多年的发展,种养殖业在庆城县已经比较成熟,从而带来丰富的果木资源、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这些都是资源,如果不加以利用,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驿马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主任焦振飞说。

“三元双向”的“第三元”登场。

庆城县甘肃鹏旭、君泰诚等食用菌企业,高效利用养殖业的畜禽粪便、种植业的秸秆枝条等农业废弃物,将其转化为食用菌基料,促进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庆城菌粮蔬“三元双向”大棚种植航拍全貌(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位于驿马镇儒林村、上关村的庆城县菌粮蔬“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为该县2024年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由浙农科技公司投资9300万元建设,打造集菌粮蔬循环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农业废弃物用来制作菌棒,既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又减少了环境污染,还降低了食用菌企业成本。而废菌棒经过腐熟加工成有机肥后,不仅具有较好的肥力,还能够增加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改良土壤的板结和黏重的情况、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吸纳肥水的能力。”示范园技术人员巫赵兴说。

庆城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目前,该县现有食用菌生产基地5个、“三元双向”循环示范园1个、香菇生产大棚838栋。2024年建成市级标准化示范点1处,生产菌棒1105万棒、鲜菇2720吨,产值达到5167万元。

记者从该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尽管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迅速,也让“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得以闭环。但受限于起步晚,群众认知程度不够,技术力量相对不足,产销链条不够完善等因素,产业仍显薄弱。下一步,庆城县将立足资源利用、菌种研发、产销对接、品牌培育、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全方位、全链条、市场化推进食用菌产业高效持续发展。让“三元双向”这一模式不仅实现闭环而且稳定,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带来革命性变革和系统性转变。

|编 辑:刘亚妮

|责 编:刘兴存

|监 制:常毅博

|总监制:王来林

来源:爱庆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