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景 一路收获

B站影视 2024-11-21 13:21 1

摘要: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里,游人如织,品味文化味道;漫步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领略石窟精美艺术,接受博大文化熏陶;走进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爱国心、报国志油然而生;游览名山大川,民族自豪感升腾而起……当前,研学旅行悄然成为“新顶流”,一幅“学”与“游”交织而成的壮美

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里,游人如织,品味文化味道;漫步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领略石窟精美艺术,接受博大文化熏陶;走进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爱国心、报国志油然而生;游览名山大川,民族自豪感升腾而起……当前,研学旅行悄然成为“新顶流”,一幅“学”与“游”交织而成的壮美画卷在陇原大地徐徐展开。

研学甘肃,不见不散。

“清晨撒网午进山,鱼与熊掌两来全。”研学旅行正是如此,无论对于广大研学者,还是对于甘肃研学发展,都是一路风景,一路收获。

丰富遗存、深厚底蕴,甘肃研学硕果喜人有“实力”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今年以来,甘肃文旅延续火爆态势。敦煌老马“火”了,敦煌出租车司机何大姐“火”了,甘肃社火“火”了,暖心瓜州“火”了,特别是一碗麻辣烫带动甘肃迎来“泼天富贵”——

1至10月,全省共接待游客4.16亿人次,初步测算旅游花费317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8%和25.2%。

文旅火爆,甘肃研学也凭借着富足资源乘势而上。

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让甘肃到处都是生动的研学教材和鲜活的研学课堂——

史前文化遗址7000余处,其中以甘肃发现地命名的古文化类型13个。战国至汉、明时期长城3654千米、居全国第二;出土简牍65000多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的一半以上,素有“汉简之乡”美誉;256家博物馆纪念馆遍布全省,是全国人均拥有博物馆最多的省份……

明长城、嘉峪关。

“甘肃丰富的遗存、深厚的底蕴,全面提升了甘肃研学旅行的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产品供给力、产业竞争力,赋予了甘肃打造全要素、全链条、全产业的研学旅行生态圈的显著优势。”前不久在武威召开的2024甘肃研学旅行大会上,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效祖信心满满地介绍,并如数家珍地分享了甘肃研学旅行发展的喜人硕果:

“立足丝绸之路黄金段 打造研学旅游目的地”荣获文化和旅游部2023优秀宣传推广案例;“如意甘肃”研学主题馆荣获2024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最佳展示奖”和“优秀组织奖”。

全省3个基地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12个单位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敦煌成功入选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

今年1至10月,全省共接待研学团队2.16万个、294.8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8.3%和9.2%。预计2024年全省共接待研学团队2.9万个、近360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6%和11%。

甘肃研学,热力持续。

出行的脚步、亮眼的数据、涌动的热度,标志着甘肃蹚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研学旅行发展之路,展现了甘肃研学旅行发展的盎然生机。

高位推动、蓄势聚能,甘肃研学蹄疾步稳有“潜力”

从富足资源到硕果累累,要做很多事,要走很多路。

良好的氛围环境,是能干事、干成事的关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以超常之举加快推动文化旅游强省建设。省文旅厅把研学旅行放在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的高度去谋划、去推动、去实施,一以贯之、接续奋斗、压茬推进,奋力跑出甘肃研学“加速度”。

在注重高位推动、蓄势聚能的同时,注重创新创意、丰富供给,激发潜力——

2023年,召开“研学丝绸古道·旅行如意甘肃”甘肃研学旅行大会,推出“十大主题、百条线路、千堂课程”,取得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先发优势。

坚持研学穿针、旅游引线。引导旅游景区、文化场馆根据自身文化特色,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新潮的玩法、独特的民俗、个性的文创,全省涌现出一大批研学经典案例,更好满足研学群体多层次、立体化需求。

既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关心“好不好、满意不满意”的问题。针对不同群体开发一系列缤纷多彩、广受好评的研学活动。庆阳市邀请国家乒乓球队一行专程赴当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相关话题各平台网络阅读量超4亿次;天水充分利用“麻辣烫”热度,推出《人文伏羲》《东方微笑》等主题研学课程;张掖开发裕固族DIY套盒等特色研学文创产品……

国家乒乓球队走进庆阳。

用心浇灌,自会花开。

仅今年以来,全省就累计推出研学线路399条、开展大型研学活动160余场,各地研学旅行呈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良好局面;

一大批研学基地先后获评“国字号”品牌。汉唐天马城被中国旅行社协会、研学旅行基地认定委员会批准为全国研学基地;火星1号基地获批为全国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崆峒山文化研学旅行基地被中国旅行社协会评为“全国研学旅行基地”……

在“学”字上下功夫,在“旅”字上做文章,打造“行走的课堂”……前不久召开的“旅行丝绸路·研学在甘肃”2024甘肃研学旅行大会,擘画甘肃研学发展新蓝图,让更多人看到甘肃研学的美好未来。

“来甘肃前,我就知道甘肃的研学资源丰富,研学旅行发展得很好,可没想到这么好。”天津国旅海外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我一定要抓住机遇,做好做大做强甘肃研学市场。”

敦煌研究院莫高学堂老师作研学推介。

当前,全省已形成省级搭台、市县联动、企业参与,跨部门协调、跨领域支撑、跨行业衔接的研学旅行高效发展格局,发展潜力十足。

外向拓展、多点开花,甘肃研学出圈出彩有“活力”

研学发展好不好,市场是检验器,也只有走向广阔市场,甘肃研学才能持续发展。

多点突破,打开研学市场,是第一步。

4月赴江苏、陕西,5月赴天津,6月赴广东,7月赴四川、重庆、山东,8月又赴西安……甘肃文旅人风尘仆仆、马不停蹄,“一直在路上”。仅今年以来,省文旅厅就先后开展“相约玉如意·再续山水情”“研学秦陇大地·共赏丝路华光”等10余场研学旅行推介活动,足迹遍布7个省份。

南京研学推介现场,市民对感受研学兴趣浓厚。

“不是在推介研学旅行,就是在推介研学旅行的路上”,金昌市博物馆研学推介员笑着说,“虽然很累,但是收获很大。”

走出去,还得学会多向赋能,讲好研学故事。

每场研学主题推介活动,除在电视、广播、报刊及新媒体实现全覆盖外,还多次邀请一大批网红达人参会互动,做到广播里有声音、报纸上有版面、网络上有视频。

为了让研学推介有料有趣又“花样百出”,极力凸显特色,让“行走的课堂”可感可知,推介会精挑细选市州研学推介,以“精彩视频+优美图片+生动讲解”,让甘肃各地研学资源、研学课程、研学体验入脑入心;通过沙画、歌舞等文艺展演,开展“快闪”“路演”“vlog拍摄”等互动活动,既呈现甘肃丰厚的研学底蕴,又高效引流;大力探索“研学+非遗”“研学+科技”,通过实物展陈、场景营造、互动体验、现场演艺等形式,让观众可见、可感、可体验,身临其境感受甘肃研学魅力;敦煌泥板画绘制、庆阳香包绣制、定西剪纸体验等可操作、可体验课程深受广大群众喜欢。

“路演”推介。

推介现场,麻辣烫广受欢迎。

研学推介的路上,甘肃文旅人千方百计、抢抓热点,还内外联动、见缝插针——

抢抓新东方FY24西北区管理者大会机遇,何效祖上阵推介研学资源,推动研学合作;

主动对接文化和旅游部,邀请39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44名旅游办事处主任来甘肃考察研学;举办2024港澳联盟游学大会;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青岛九中千名学子来甘肃研学,邂逅七彩丹霞、走进千年莫高、漫步黄河之滨,在黄河岸畔高唱“黄河大合唱”;

深化东西部协作,与天津双向互动,先赴天津开展“醉美玉如意·感恩帮扶情”甘津东西部文旅协作交流推介活动,后邀请天津市文旅局来甘肃开展“津彩甘南”旅行商踩线交流活动,谱写文旅合作新篇章。2024年1-10月,天津到甘肃游客人数140.6万人次,同比增长63.6%。

省文旅厅赴天津开展“醉美玉如意·感恩帮扶情”甘津东西部文旅协作交流推介活动。

“通过研学旅行推介,带动了重点客源地和各圈层游客来甘肃的广泛热度,活力见涨。”省文旅厅节会与宣传推广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相较往年,江苏、陕西、重庆等地来甘旅游人数大幅增长;特别是江苏省,1至10月到甘肃游客人数787.3万人次,增长31.5%。

与此同时,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助力甘肃研学企业“走出去”、引客源、拓市场。2024年,累计组织180余家旅行社、研学机构深度洽谈合作,邀请900余家全国各地旅行社、研学企业(机构)参会互动,促成省内外200余家文旅企业、研学机构签订研学战略协议。甘肃演艺集团与482家艺术院校签订研学合作协议。

“甘肃研学旅行产业可人、形势喜人、前景诱人。”何效祖表示,今后,甘肃将打造更多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特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研学课程,推动甘肃研学走在全国前列、树立标杆;同时,通过研学窗口,生动展现生机勃勃的甘肃、奋力奔跑的甘肃、蒸蒸日上的甘肃。

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通讯员 惠健

特别声明

1.此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旨在宣传推广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2.文章中使用的文字或图片如需要署名,请及时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电话:0931-8411060。

本文来自【如意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