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 DeepSeek!豆包月活达 1.57 亿成中国应用一哥,AI格局巨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5:43 1

摘要:一边是深度求索用户流失速度加快,一边是豆包月活跃用户数攀升至1.57亿,稳居行业头部。两者的差距,关键在于“用户身上”。

谁也没想到,在AI聊天赛道尚未跑出“终局产品”的2025年,豆包成了中国AI应用中最被用户用脚投票认可的“那个”。

一边是深度求索用户流失速度加快,一边是豆包月活跃用户数攀升至1.57亿,稳居行业头部。两者的差距,关键在于“用户身上”。

从2023年8月上线以来,豆包一路走高,到了2025年8月,QuestMobile发布数据显示,豆包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了1.57亿,而深度求索下滑至1.43亿

两者此消彼长,交汇于一个关键节点,这一变化,在表面上是数据对比,但深层看,是用户对产品策略、功能体验和商业路径的重新选择。

有人说,豆包的成功不过是借助了字节跳动的生态系统,确实,抖音和TikTok带来的流量和广告资源不可忽视。

但同样有生态平台支撑的其他应用,为什么没有走出豆包这样的增长曲线?2023年12月,豆包下载量达到990万次增速29%,在所有AI聊天应用中排第一,说明这不只是平台导流的问题。

关键在于产品自身的策略。豆包走的是闭源路线,没有一味追求模型规模,也没有堆砌花哨功能,从一开始就定位为能用、好用的实用工具,而不是展示技术的平台。

2024年5月上线的视频通话功能,是其在交互方式上的突破,不同于传统聊天机器人,豆包试图把AI对话转变为“人机共处”的数字助手。

这一设计,带动了新的使用场景,也让用户感知到“更值得留下来”。

而另一边的深度求索,尽管在技术上也有不少布局,比如今年 2 月宣布开源其最新的自有模型,像是 DeepSeek - R1 等。

DeepSeek - R1 是一款在数学、代码及自然语言推理领域表现出色的开源大模型,以其全面、详实的回答和结构化输出著称 ,采用了包含 6710 亿参数的 MoE(专家混合)架构,特别主打推理功能。

同时 DeepSeek - R1 开源了模型权重,并采用了宽松的 MIT 许可协议,为开发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灵活性 。

但从2025年5月的数据来看,还是近40%的流失用户转向了豆包,这说明用户并非“无头苍蝇式”跳转,而是经过选择。

这种从竞争对手手中“转化”的增长,对任何平台来说,都是实打实的胜利。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闭源策略,百度、深度求索都选择了开源路径,目的是吸引开发者、扩大影响力。

但字节跳动显然另有考量,他们把资源倾斜在用户端,把产品设计的重心放在如何让一个普通用户用得下去、用得明白、用得频繁上,这和很多专注模型指标的公司思路完全不同。

一个关键分水岭,是豆包把AI能力“嵌入”了原本就成熟的内容和广告体系中,而不是外设一套“独立生态”。

这也是其他AI产品目前做不到的,闭源让产品质量更稳,和生态结合也让生意能长久,豆包不只是人多,更关键是大家用得扎实。

截至2025年2月,豆包月活跃用户为7860万,深度求索则降至3370万而百度的文心一言为1300万。从市场结构看,这显示了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技术上看似开源潮流更火热,市场上却是闭源产品更受欢迎,这是个有些反直觉的现象。

百度也在试图缩小差距,2025年4月起文心一言全面免费,但免费策略是否能带来长期用户沉淀,仍有待观察。深度求索虽然动作频频,却也在寻找产品稳定性的路径。

AI市场的规则并不复杂:用户愿不愿意留下来,是一切数据的根源。

豆包显然已经走通了用户路径,这背后,字节跳动没有盲目跟风比拼模型大小,而是始终围绕一个问题:用户到底需要什么?

很多AI产品只是拿来展示技术,豆包则是做成能用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想法的不同,短期看不明显,但用户每天怎么用,已经说明了一切。

未来怎么发展还不好说,但眼下豆包的领先,已经用产品本身回答了“这东西到底有没有用”的问题。这一轮竞争,豆包靠实用走在了前面。

来源:老徐述往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