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阿姨反复发烧便血、全身乏力,竟是患上“北方牧区病”?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9 15:45 1

摘要:今年4月,69岁的杨阿姨因腹痛、腹胀、便血前往顺德新容奇医院住院治疗,起初以为是普通肠胃炎,但检查结果显示多项关键指标严重异常,更奇怪的是,短短三天内,她的病情经历多次反复,一度高烧至39℃,并出现乏力症状。面对这一情况,该院医疗团队通过多学科协作与层层筛查,

今年4月,69岁的杨阿姨因腹痛、腹胀、便血前往顺德新容奇医院住院治疗,起初以为是普通肠胃炎,但检查结果显示多项关键指标严重异常,更奇怪的是,短短三天内,她的病情经历多次反复,一度高烧至39℃,并出现乏力症状。面对这一情况,该院医疗团队通过多学科协作与层层筛查,成功找出潜伏在血液中的“真凶”——马尔他布鲁菌。经过针对性治疗,杨阿姨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最终转危为安。

顺德新容奇医院消化内科医生梁华毅查阅患者资料。

病情骤变:发热畏寒、全身乏力、“三系减少”

在就医前,杨阿姨腹痛、腹胀、便血已有5天,入院后,顺德新容奇医院消化内科医生梁华毅为她安排了血常规、胃镜、肠镜等多项检查,发现杨阿姨患有多发性结肠息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乙状结肠溃疡以及内痔,并为她进行了抑酸、护胃治疗,同时内镜下切除了息肉。

在治疗过程中,一份血常规报告引起了医生的注意。报告显示,杨阿姨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项指标均低于正常值,且肝功能、肾功能及凝血功能都出现了异常。在临床上,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统称为“三系”,当这三项指标均低于正常参考范围时,则称为“三系减少”,这是血常规检查中的关键项目,其结果异常是提示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的重要线索。

“为什么杨阿姨的血常规报告提示‘三系减少’?是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还是感染导致?”正当医生试图从多种可能性中寻找病因时,新的突发情况打乱了原有的诊疗节奏——术后第二天晚上,杨阿姨突然开始发烧,一度高烧至39℃,伴有畏寒、寒战、全身乏力、腹胀等症状。

诊断曲折:常规抗感染一度有效,病情却再次反复

为了进一步查明病因,医生为杨阿姨安排了急查血常规、尿常规、血培养、尿培养、全腹部CT平扫及降钙素原等检查。结果,血常规报告再一次提示杨阿姨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减少,同时感染指标也亮起“红色警报”。“考虑到有可能是结肠溃疡加上术后伤口引起合并感染,于是,我们为杨阿姨加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梁华毅说,启用抗生素后,杨阿姨的病情有所好转,发热、乏力的情况一度减轻,然而两天之后,杨阿姨又开始大便次数增多,且又出现排鲜血便的情况。

针对杨阿姨反复便血的情况,梁医生邀请了肛肠科进行了会诊,综合意见考虑杨阿姨的便血情况有可能是内痔出血引起,于是,加用蒙脱石散、地奥司明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令医生们没想到的是,当便血情况得到改善后,杨阿姨又一次出现发热、畏寒、乏力等症状。期间,医生为她检查血常规、感染指标以及肝功能,发现“三系减少”并未改善,白介素、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等感染指标继续“标红”——这意味着感染没有得到彻底控制。

真相大白:血培养锁定罕见元凶,对症下药立竿见影

“是什么感染导致杨阿姨病情反复?”就在医生们为寻找杨阿姨的病因绞尽脑汁时,检验科送来了一份关键报告——血培养结果。经过5天的血培养及检测,医生在杨阿姨的血液中找到了一种在南方较为罕见的病菌——马尔他布鲁菌。原来,杨阿姨患上的是布鲁氏菌病。找准病因后,医生立刻为杨阿姨调整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治疗。

效果立竿见影。用药后第二天,杨阿姨的体温就恢复正常,畏寒、乏力、便血等症状逐渐消失,精神和食欲逐渐好转,血常规、肝功能等身体指标也逐步改善。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和观察,杨阿姨终于康复出院。

医生提醒:“布病”致病性高、潜伏期长,需做好预防措施

梁华毅表示,杨阿姨所患的布鲁氏菌病又称“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布鲁氏菌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被感染的动物或动物制品传播,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动物传人,通常不会人传人。患者感染布鲁氏菌后,典型表现是反复发热、多汗、关节和肌肉疼痛,同时还可能会出现疲软、乏力的症状,该病还有机会引起关节炎、淋巴结炎、肺炎、脑膜脑炎、心内膜炎等疾病。

在中国,布鲁氏菌病主要在北方地区流行,北方牧区尤为高发,近年来,该病在南方地区也有出现,局部地区甚至有疫情发生。除了较高的致病性外,布鲁氏菌还是一种兼性细胞内寄生菌。简单来说,一般细菌会被人体的免疫细胞攻击、消灭,而布鲁氏菌能躲到人体自身的细胞内,从而躲避免疫细胞攻击,导致持续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潜伏期较长,一般是一周到数月不等,该病目前没有成熟可用的疫苗制剂。

医生提醒,预防布鲁氏菌病,需要注意以下五点:

不喝生奶,尤其不要饮用散装、无卫生许可的奶。

不吃来源不明、未经检疫的肉类,避免进食生肉、半熟肉等。

烹制肉类时,应注意烹饪工具的生熟分开。

从事牲畜饲养、皮毛及乳肉加工、兽医等职业人群,需做好个人防护。

接触动物后,要勤洗手,不使用疫区动物粪便施肥。

文、图/顺德融媒记者陈家好

来源:佛山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