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发顺的商业嗅觉,最早是在中国被激发出来的。2017年之前,他一次到中国卖房的经历,让他见识到了中国快递的低价与便捷。
“风暴越猛烈,闪电越强大。”
这句话是泰国华裔企业家、Flash Express(闪电达)创始人李发顺人生的真实写照。
他的人生,从孤儿院里打鸟果腹的孩子,到如今身价3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CEO,每一步都走在风暴的中心。
李发顺的商业嗅觉,最早是在中国被激发出来的。2017年之前,他一次到中国卖房的经历,让他见识到了中国快递的低价与便捷。
反观当时的泰国,即便寄一个空盒子也要50泰铢(约11元人民币),这对于普通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人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2017年,李发顺在曼谷创立了Flash Express。他要做两件在当时泰国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第一,提供免费上门取件服务;第二,全年365天无休运营。
这套打法,彻底搅动了泰国传统物流市场的一池春水。但真正的挑战,远比改变市场习惯要来得凶猛。
李发顺的成功,关键在于他独创了一套打法:将中国的技术效率与深刻的泰国本地化洞察完美结合。
为了实现这一点,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人”。他深知物流是电商的配套设施,必须先懂商流。而东南亚的电商发展路径,与中国极为相似。
通过阿里高管的介绍,他找到了当时在支付宝工作、既懂技术又懂商业的狄玮杰,成为他的合伙人。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国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他甚至将公司的技术总部直接设在了北京,每年投入三四千万美元用于技术研发。
这为Flash Express打造了坚实的技术底座。光有技术还不够,真正的壁垒是在一次次生死考验中建立起来的。
2020年,一封威胁信和一颗子弹,被放在了李发顺的车上,纸条上写着:“你的性命只值一颗子弹”。
当时正值公司D轮融资前夕,一家背景深厚的企业向他发出“邀请”,给了三条路:要么接受超过10亿美金的现金收购,但条件是李发顺必须被开除;要么对方成为公司大股东;如果前两条都不选,对方就会用自己的方式让他“消失”。
这就是商业竞争最赤裸裸的一面。那段时间,李发顺每天开车上班,副驾驶坐着警察,后面还跟着军队。
最终,他通过向泰国王室资产管理局求助,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并迅速完成了D轮融资。
同一年,更大的危机接踵而至。新冠疫情爆发,公司最大的分拨中心超过2000名员工,感染率高达60%。
一位员工当着所有人的面问他:“老板,你是要等到我们所有人都倒下,才愿意关闭这里吗?”这句话像刀一样扎进李发顺的心里。
他最终决定关停分拨中心,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主动赔付给客户的运费、货物损失以及补偿礼券,总计高达2.5亿泰铢(约5000万人民币)。
这次“撕心裂肺”的损失,换来的却是所有客户的信任和回归。45天后,分拨中心重开,业务量直接翻倍。这次暂停也让他看清了公司高速发展下隐藏的组织问题。
他随即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清一色”组织架构:公关市场等部门100%用泰国人,他们最懂本地;IT研发100%用中国人,追求极致效率。
这些在风暴中获得的经验,让李发顺对“本地化”的理解远超常人。早在大学二年级,他接手一个濒临倒闭的沙矿场,因开除贪污的本地村民,差点被乱刀砍死。
那次经历让他第一次意识到“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必须让本地人成为利益共同体。
如今,Flash Express的业务早已不只是快递。他正在构建一个“五指成拳”的商业生态,向上游拓展到仓储、供应链乃至金融服务。
他开始当 “共建者”,靠着自己在当地攒下的人脉,把霸王茶姬、卡游这些中国品牌带到了泰国。他坚信,接下来 10 年,会是中国品牌扎根东南亚的黄金十年。
李发顺的人生和事业,正如“Flash”这个名字的寓意一样,总是在风暴最猛烈的时候,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撕裂黑暗,照亮前路。
来源:瑛子的分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