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126 国作品齐聚金熊猫奖,携手五粮液,贡献 “和美” 力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15:45 1

摘要:这场面向全球的电影电视盛会,今年可是办得风风火火——吸引了来自126个国家和地区的5343部作品报名。其中海外作品占比高达73.2%,比第一届还多了3.2%。一个以大熊猫为符号的奖项,真就慢慢变成了世界各地文化对话的大舞台。

这场面向全球的电影电视盛会,今年可是办得风风火火——吸引了来自126个国家和地区的5343部作品报名。其中海外作品占比高达73.2%,比第一届还多了3.2%。一个以大熊猫为符号的奖项,真就慢慢变成了世界各地文化对话的大舞台。

不过,最引人注意的还是五粮液。作为“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这家中国白酒巨头再次和金熊猫奖走在了一起。

消息一出,各种声音也跟着来了:“白酒跟电影节合作,到底是文化输出,还是纯纯的品牌广告?”

有人说,五粮液这不就是蹭热度搞营销吗,跟“文化交流”能有多大关系?白酒说到底是商品,怎么靠它来讲中国故事?

五粮液不只是挂个名、提供一下晚宴用酒,它还深度参与了好几个板块——比如“金熊猫之夜”“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还有“熊猫带你看世界”等等。

它不是只出钱,而是真的把自己融进了不同场景里,用“酒香+光影”的方式,去跟全世界来的嘉宾互动。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9月13日,在成都合江门广场搞了一场“大家一起看电影”的露天放映。这就是五粮液跟金熊猫奖一起推出的系列活动之一。

整场活动完全没有生硬的Logo刷屏,反而是借助城市公共空间,把白酒文化悄悄融进了观影体验里。

现场安排了互动打卡点、特色花车、还有本地风物展览——差不多每场200人左右,让大家不只是看个电影,更像参加了一场文化小旅行。

这种跨界早就不是传统打广告那么单一了,它更像是在构建一个有文化表达力的场景。“白酒+影视”不是硬凑,而是一种文化嫁接。

我们习惯的文化输出,一般是靠电影、音乐、文字这些媒介,白酒作为一个“味觉符号”,能不能做好跨文化沟通?

这次金熊猫奖的欢迎晚宴,就做了一个很直观的示范。

现场不仅提供了多款五粮液产品,比如“紫气东来”“一见倾心”,还用白酒做辅料特调了菜品,比如“五粮凝香三文鱼吐司”、“和美五粮雪花肉”。

很多外国嘉宾就在尝菜、喝酒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感受到了一种“和美”的氛围。

你看,味觉是没有语言障碍的。

白酒背后代表的,不止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共饮共食、礼让和谐”的价值观——恰恰和金熊猫奖说的“美美与共”对上了频道。

那,金熊猫奖作为一个2023年才设立的新奖项,影响力够吗?能不能撑得起五粮液这么大的文化传播野心?

从今年数据来看,它成长得非常快:参赛作品大幅增加,海外比例明显上涨,说明国际认可度正在打开。

这么一个正在上升的平台,反而给了五粮液一种“共同成长”的机会——虽然有风险,但也更有想象空间。

总而言之,白酒遇上电影,不只是商业合作,更可以是一场文化对话。

这条路刚起步,但值得期待。

来源:龙医生讲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