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伊春市伊美区司法局立足职能,精准发力,联合红升社区设立了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观测站,锚定社区群众法治需求,全力打造群众身边的普法“前哨站”。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形式、延伸服务,将法治触角融入社区治理末梢,以点带面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法治建设新生态,让法治精神如春
伊春市伊美区司法局立足职能,精准发力,联合红升社区设立了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观测站,锚定社区群众法治需求,全力打造群众身边的普法“前哨站”。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形式、延伸服务,将法治触角融入社区治理末梢,以点带面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法治建设新生态,让法治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千家万户,为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筑牢基层治理根基注入强劲动力。
建队伍优服务 凝聚依法治理合力
聚焦法治为民宗旨,组建“1+1+N”特色法律服务团队(即1名法律明白人、1名社区干部和N名志愿者),以专业化、网格化服务模式,全面打通基层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公示栏张贴“法律明白人”照片、工作职责和培育任务。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化身“移动普法课堂”,通过走街串巷、入户宣讲等方式,用方言土语、身边案例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累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0场次,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切实提升居民法治意识。团队主动下沉矛盾纠纷一线,针对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问题,采取“现场调解+法律释明”方式,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0起,将矛盾化解在源头、解决在社区,有效促进邻里和谐。在欠薪案件频发的当下,观测站工作人员和普法志愿者经过多次努力,成功为农民工牛某追回了4500元工资,让农民工感受到法治微光的助力。团队成员在日常走访中化身社情民意“收集员”,累计收集群众关于社区治理、法律服务的意见建议18条,并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推动解决,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普法讲师团还定期进驻社区开展“面对面”法律咨询,针对居民关注的热点法律问题进行现场答疑,赢得群众广泛好评,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依法治理新格局。
立规范促长效 夯实平台运行保障
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全方位筑牢观测站实体平台根基。通过在社区显著位置悬挂统一标识牌,明确站点职能定位;选派1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司法所工作人员专职担任观测员,确保服务专业高效;设置意见箱常态化收集群众法治需求和建议,累计收到意见反馈12条,及时回应解决率达100%;建立动态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普法宣传、纠纷调解、民意收集等工作开展情况,实现工作流程留痕可溯;制定涵盖岗位职责、服务标准等内容的管理制度,确保站点运行有章可循。通过将《民法典》《居民公约》等内容融入社区治理实践,明确居民权利义务,引导群众自觉规范行为,累计开展公约宣传活动16场次,覆盖居民1800余人次,有效增强居民对社区公约的认同感和遵守意识,为社区和谐稳定注入持久动力。
筑阵地强根基 厚植法治文化沃土
筑牢基层法治文化阵地,精心打造多元化法治文化载体。通过设置动态更新的法治文化宣传栏,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定期推送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典型案例及政策解读,让群众在休闲散步间“零距离”接触法治文化。同时,高标准建设社区法治图书角,整合资源优化法律文献配置,藏书量从初期50册扩充至500余册,系统涵盖宪法、民法、刑法等七大法律门类,并实时更新最新法律法规单行本,为居民搭建起便捷的自主学法平台。如今,图书角不仅成为群众汲取法律知识的“充电站”,更是邻里交流法治感悟的“共享空间”,有效提升了居民的法治素养。在室内开展法治文化作品展和法治剪纸贴画展览,为广大群众增添娱乐性和趣味性。此外,在图书角显著位置公布法律咨询电话,摆放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标识,为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专业法律答疑服务,真正实现法治服务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在法治许愿树上悬挂许愿签,让法治文化如涓涓细流浸润社区每个角落。
广宣讲深互动 播撒法治实践火种
创新开展“精准普法+沉浸学法”法治实践活动,组织普法工作者、普法讲师团和法援律师深入社区,围绕《宪法》《民法典》等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通过“以案释法”形式开展专题讲座。并针对老年人防诈骗、青少年网络安全等需求,定制法律培训课程,实现普法服务“按需配送”。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举办“法治图书会 品学民法典”活动,150余名社区工作者、法律明白人和居民通过共读《民法典》继承编条款,结合真实案例剖析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热点问题,围绕“法律与道德”关系展开互动讨论,推动居民从“被动听”到“主动议”。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互动活动,设置法律常识、案例分析等趣味题目,累计吸引800余名居民踊跃参与,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群众学法热情,让法治精神在深度互动中入脑入心,有效提升群众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融媒网拓载体 激活普法传播效能
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普法矩阵,全方位提升法治宣传覆盖面与影响力。线上依托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图文解读、动画视频、以案释法等多元化法律知识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案例,让法律知识“触”手可及,累计覆盖群众超万人次,实现普法宣传“指尖直达”。线下配置高清电子普法宣传屏,每日循环播放法治新闻、普法短视频、法律知识要点,以动态化、可视化形式强化群众法治认知,日均吸引超百名居民驻足观看学习。创新推出法治书签、定制纸抽、普法套具等20余种文创宣传品,将《民法典》亮点条款、12348法律服务热线等内容融入日常生活用品,让法治宣传融入群众衣食住行,推动普法宣传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切实提升法治宣传的传播力与实效性。
联资源惠民生 释放法律援助温度
在观测站内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构建“家门口”的法律服务阵地。通过整合专业律师、法援工作者等资源,为低保户、残疾人、老年人等困难群体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法律文书代写、诉讼代理等一站式服务。工作站成立以来,累计接待群众咨询100余人次,通过代写法律文书、办理法援案件,帮助居民解决婚姻家庭、劳动纠纷等实际法律问题,切实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同时,通过举办《法律援助法》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手册、入户讲解等形式,广泛宣传法律援助申请条件、流程及典型案例,累计开展宣传活动30余场,覆盖群众1500余人次。法律援助服务不仅有效化解了多起潜在法律纠纷,更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法治惠民”的温度。一位受助老人感慨:“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业帮助,心里特别踏实!”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设立,不仅增强了居民法治意识,更成为凝聚社区民心、促进和谐稳定的“连心桥”,显著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从“前哨站”到“连心桥”,红升社区的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观测站不仅是伊美区深化法治实践的生动缩影,更是基层法治建设的创新样本。未来,伊美区将继续以观测站为载体,持续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普法质效,推动法治建设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扎根”迈进,让法治的种子在社区土壤中茁壮成长,以更高质量的法治供给护航群众美好生活,绘就基层治理法治化、现代化的崭新图景。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